枫亭糕哪一家最好吃(华亭鹤草长浜红菱)
这个春节,当大家都在忙碌着尝美食、逛美景、晒美景时,钱炳荣也没有闲下来,他拿起手中的剪刀,剪出了一组名为《松江特产》的作品,包括了《丁娘子棉布》《顾绣》《华亭鹤》《草长浜红菱》《 四鳃鲈鱼》《佘山兰笋》《老来青大米》《叶榭软糕》这八幅作品,将带有历史痕迹和时间沉淀的松江特产,以剪纸的形式呈现出来,栩栩如生、耐人寻味。
钱炳荣现任松江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在艺术创作上他是一名“多面手”,国画、版画、剪纸都很擅长,是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还是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钱炳荣告诉小松,松江历史文化厚重,作为一名民间文艺工作者,他希望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将这些曾经有过或者还存在的生活方式、文化符号呈现出来,讲给年轻一代的松江人听。据其介绍,之所以选择这八项创作主题,是因为它们都是松江独一无二的,在上海乃至全国都是“独一份儿”的,“之前考虑过张泽羊肉,不过还有泗泾、七宝这些地方也有羊肉这一特产,在独特性方面就弱了一些,选择红菱是考虑到江南地区虽然都种植红菱,但是有部著名的沪剧《卖红菱》讲述的就是发生在松江的故事,所以就将它纳入了进来。”钱炳荣如是解释说。
每幅作品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讲述着不同寻常的松江故事。《丁娘子棉布》中只见两位妇人,一人摇动纺车、一人脚蹬织布机,把棉花绞成线,再织成面布。之所以称之为“丁娘子棉布”,据记载,明朝松江府东门外双庙桥有个叫丁娘子的,善弹棉花,极纯熟,花皆飞起,用以织布,幅阔二尺,布光如银,尤为精软,故又名“飞花布”,当时以“飞花布”为代表的松江棉布在全国声誉鹊起。
《顾绣》则展示了其丝如发、针如毫、色如画的特征,以针代笔,用丝线作画,半绘半绣、画绣结合。顾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传明朝嘉靖年间,松江府有个进士叫顾名世,顾氏后裔精于刺绣,有独到之处,绣品供观赏、赠友,“顾绣”即由此得名。明代崇祯年间《松江县志》记载:"顾绣,斗方作花鸟,香囊做(作)人物,刻划精巧,为他郡所未有。"
《华亭鹤》与云间“二陆”有关,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在临刑前发出了“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的感慨,这便是典故“华亭鹤唳”的由来。华亭是松江的别称,也是陆机、陆云的故里,“华亭鹤唳”包含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仕途艰难、人生辛酸的感叹。
《草长浜红菱》中的“草长浜”是一个地名。据记载早在明清时期,松江城西北颜村有个地方叫草场浜,这里低洼多浜,水质清洁,盛产菱角,且菱肉嫩白、甜脆,又有解暑烦热、生津健胃和益气等功效,因此被奉为佳品。经典沪剧《卖红菱》讲述的正是发生在松江的故事,主人公薛金春一上场就唱道,“薛金春自从监牢出,今朝来到松江城”。
“西风吹上四鳃鲈,雷松酥腻千丝缕”,《四腮鲈鱼》作品中既有四腮鲈鱼,也有一座古桥,相传四腮鲈鱼仅产于松江西门外秀野桥下,清朝乾隆皇帝两次下江南,都特地赶到松江府吃四鳃鲈,予以极高评价。
此外还有康熙对其赞不绝口的“佘山兰笋”,具有松、软、甜、香、肥五大特点的“叶榭软糕”, 水稻专家陈永康培育出的“老来青大米”,还依然鲜活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其背后的历史故事都值得细细品味与理解。
“以‘剪’为笔,将乡村民俗生活中反复出现的各种生动的活态场景和民众情愫,惟妙惟肖地一一展演,使我们有机会再一次目睹生于此、长于此的松江原住民的传承性生活文化的多彩风姿”, 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陈勤建曾如此点评钱炳荣的剪纸作品,在流畅简洁的线条中,却不时浮现出传统国画中泼墨写意式的塑形,雄浑敦厚,孕育着他带着小毡帽憨厚自个的神情,文品相融,别有一番意味和魅力。
文字:牛立超
图片:姜辉辉
编辑:沈莉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