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良乡大学城最大单体建筑(城市漫步帝都国)
2021年,北京东城、西城、通州
众所周知,坐落于北京城的古建筑尤其密集,而作为一名读书超过18年(其中包括北京的高校)、秉持“活到老、学到老”古训的终身学生,我对帝都的学校建筑则情有独钟。2021年伊始,个人开始探寻国“保”的小众爱好,在将近一年的时光里,陆续积累了一些学校建筑的相关照片,与众分享。
由于学校管理及疫情原因,遗憾的是,多数情况下只能拍摄校门,无法入校参观;另,国立蒙藏学校照片由涛小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目录
之一、协和医学院旧址
之二、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
之三、辅仁大学本部旧址
之四、盛新中学与佑贞女中旧址
之五、国立蒙藏学校旧址
之六、克勤郡王府
之七、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
之八、通州近代学校建筑群
之一、协和医学院旧址(国六)
现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国医学科学院
协和医学院旧址,位于北京东城东单三条。原址为清太祖第十五子豫亲王府第,1916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购买此地,拆除原建筑后,由美国人设计改建。协和医学院旧址建筑总体布局沿十字轴对称,西南两面各形成三合院;中部则一街之隔,街北是原协和医学院校址,有高大雄伟的主楼和翼楼;街南建有礼堂,是学校集会和宗教活动场所。建筑风格以中式传统建筑为外形,结合西式装修,因而有“中国式宫殿里的西方医学学府”之称。
2006年5月,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保碑
之二、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国七)
现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
北京大学地质馆旧址,位于北京东城沙滩北街;原为清乾隆大学士傅恒的家庙,1931至1935年,北京大学购得此处,由梁思成、林徽因设计,建成三层西式楼房。整座建筑平面和立面均为不对称式,建筑造型明快、简洁,是我国建筑师设计的体现现代主义风格的早期作品之一。现由中国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使用。
1992年,被列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之三、辅仁大学本部旧址(国七)
现北京师范大学继教学院
辅仁大学本部旧址,位于北京西城定阜街,原为清醇贤亲第七子载涛贝勒府邸。1925年,租给罗马教廷,由美国天主教本笃会在此创办辅仁社(辅仁大学前身)。1930年,在贝勒府花园南侧空地和马厩处,建成一座中西合璧的教学主楼,主楼外形是中国民族形式的楼阁建筑,四角和中心高三层,余皆为两层,楼顶覆绿色琉璃瓦;礼堂的设计建造则体现了西方天主教堂风格。1952年,辅仁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
1984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保碑
之四、盛新中学与佑贞女中旧址(国七)
现北京四中
盛新中学与佑贞女中旧址,位于北京西城教场胡同。初建于1917年,原为法国天主教仁爱会的两所中学;新中国成立后,两校合并使用。现存佑贞女中教学楼、礼堂、医务室、办公平房、教场碑和盛新中学教学楼;建筑风格属于欧洲折衷主义,建筑比例严谨,是北京城内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典型的教会学校建筑。现为北京四中初中部。
1990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保碑
市保碑
之五、国立蒙藏学校旧址(国六)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位于北京西单小石虎胡同。前身是明初的常州会馆,明末为崇祯朝大学士周延儒的住宅。清代曾为清高宗第一子定亲王永璜之长子绵德府邸。1913年,中华民国蒙藏院在此开办国立蒙藏学校。1923年秋,李大钊、邓中夏、赵世炎等人曾到此开展革命工作;1924年,在此组建蒙古族第一个党支部。新中国成立后,曾为中央民族学院附中校址。
2001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下四幅照片来自旅行摄影师涛小
之六、克勤郡王府(国七)
现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
克勤郡王府,位于北京西城新文化街;由克勤郡王岳托(系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礼烈亲王代善之长子)子孙于顺治年间所建,乾隆四十三年(1778)以后称“克勤郡王府”,经历了清王朝的由盛转衰。民国初年,末代克勤郡王晏森将此处售与以兴办慈善事业而著称的熊希龄(1870—1937);熊氏后将宅捐与北京救济会。现由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使用。
1984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作为古建筑,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保碑
市保碑
之七、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国六)
现鲁迅中学
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位于北京西城新文化街。初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是清末西洋古典折衷主义风格,在西洋柱式和拱券的设计中融合了中式传统砖雕花饰。1924年,改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1923-1926年,鲁迅在此执教。现为北京市鲁迅中学。
1984年,被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保碑
之八、通州近代学校建筑群(国七)
通州近代学校建筑群,分布在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北京市通州区第二中学、北京护士学校内,原是美国教会所办的三所学校。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潞河中学
今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前身。历史可追溯至1867年美国公理会传教士江戴德夫妇在通州新城开设的“潞河男塾”。1902年,美国公理会、长老会、英国伦敦联合会重建学校,将“潞河书院”改成“协和书院”,由此形成后来的潞河中学建筑。
2、富育女校
今北京市通州区第二中学前身。历史可追溯至1904年美国公理会海外布道会传教士富善慕柯的夫人撒拉在通州护城河南岸创建的“安士学道院”。
3、华美学校
位于今北京护士学校内,已停办。1889年,由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建立。
国保碑
- The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