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为什么要进行职业规划(职业规划与生涯规划有什么不同)

高中生为什么要进行职业规划(职业规划与生涯规划有什么不同)(1)

本文1200多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随心所欲

不逾矩

——孔子的生涯规划

01

职业规划到生涯规划的转变

在生涯规划一词出现之前,学者们都是围绕职业规划来进行研究的,从职业规划到生涯规划的转变,我们要提到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及他们的理论,即美国学者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和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人职匹配理论是指在清楚每个人的能力倾向、兴趣等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客观条件基础上,把二者相结合、相对照、再匹配的理论。

在帕森斯之后,人们关心的问题都集中在“职业选择”上,只有少数学者对“生涯发展”的问题产生兴趣,舒伯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位。他认为,只关心人的一两次职业选择是不够的,应该关心人一生的生涯发展和角色变化,为此也穿造性的用“生涯彩虹蓝图”来表示一个人的生活广度和生活的空间。

高中生为什么要进行职业规划(职业规划与生涯规划有什么不同)(2)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涯彩虹蓝图,每个弧形都代表人生中的某个角色,弧形中的颜色面积越大,表示在这一阶段你投入该角色中的精力越多,这个角色也就越重要。

生涯规划就是在不同阶段平衡协调好各种角色的关系。

02

什么是生涯规划?

从帕森斯的人职匹配模型到舒伯的生涯发展概念的转变,不仅拓宽了生涯规划的内容,而且突出了“人”的价值。

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的核心在于人的“个别差异”,职业是相对固定的,是将不同特质的人去匹配不同工作的需求。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的核心则是人的“个别发展”,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是发展变化,是让工作来贴近人的生活。

因此,从职业规划到生涯规划,生涯一词的含义也丰富起来,生涯被用来说明一个人的生活历程,着重指一个人的职业或行业。

与普通的工作不同,“生涯”一词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某种发展前景的职业;二是指连续性的、职业的稳定。

生涯规划就是在不断探索发现、构建自我的过程中穿造出一种独一无二的、有目的的、连续不断的生活模式,过一种有意义的人生。

高中生为什么要进行职业规划(职业规划与生涯规划有什么不同)(3)

03

高中阶段的生涯发展任务

舒伯认为,15-24岁是个人认真探索各种可能是职业选择的黄金周期,这一时期又细分为三个小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生涯发展任务,而高中阶段正处于职业发展探索期中的“试探期”。

试探期(15-18岁)你在进行生涯规划时不仅需要考虑个人的需要、兴趣、能力与机会,并形成暂时性的决定,而且需要不断地考虑可能从事的职业领域和工作层次。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把自己的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

转换期(18-22岁)你将接受专业训练(进入大学)或进去就业市场,在职业规划生涯时更重视现实的考虑,对自己和自己所处的环境也有更深入的看法,同时,会将一般性的选择转变为特定的选择。这一阶段的发展是职业偏好特定化。

承诺期(22-24岁)你将初步确定职业选择,并试探其成为长期职业的可能性,必要时,你会再次重复探索。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实现职业偏好,发展一个符合现实的自我概念,学习开创更多的机会。


文章由【逻马生涯】整理发布。

专注于国内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为学生和家长解决生涯规划的烦恼。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罗马生涯(ID:lmsy00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