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遗孀韩芝俊(华国锋遗孀韩芝俊)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8年,在华国锋同志的告别仪式上,人们才注意到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她是华国锋的爱人韩芝俊。
华国锋担任中共中央主席时,在公共场合,韩芝俊从来没有和丈夫一同出现过,她低调得让人们似乎遗忘了她。
她和华国锋是如何相识相知的?她又是如何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甘愿做华老背后的女人的?
韩芝俊出生在五台山脚下,一个叫做东山村的地方。她的父亲韩七海,带领着一家人积极抗日,在日军踏进村庄扫荡的时候,带头参加了抗日游击队。
游击队配合八路军的行动,破坏道路和敌人的通讯,韩七海为了完成任务,经常要摸黑潜伏到野外,除了破坏设施,有时候还会趁机偷袭,打死一两个鬼子。
由于韩七海的出色表现,很快就成为了东山村第一个共产党员,韩家的踊跃抗日,带动了整个东山村的抗日热情,而韩家的老窑洞,成为那时候著名的抗日堡垒。
那时候,东山村流行一首歌: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韩七海的妻子田常凤,也非常支持丈夫的工作。
韩七海除了积极参加战斗外,也坚持农业生产,村民们都说,韩家种的地最多,土豆、黄豆、玉米等,种出来自己也不吃,全部交给八路军,自己反而吃野菜度日。
大女儿韩芝俊出生后,几岁时就参加了儿童团,除了要为游击队放哨以外,还要学习革命歌曲。每次父亲去八路军的部队开会,学习到新的歌曲回来,就会教给韩芝俊。
韩芝俊学会后,还要自编一些动作,再去教村里的儿童团和妇救会的成员。在群众当中,用歌舞的形式宣传抗日,更容易给人们所接受。
所以她从小在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是当地宣传骨干,还要扮演一些男性角色。也就是这样,才和同样投身抗日事业的华国锋,谱写出一辈子的缘分。
华国锋其实不姓华,他原名叫苏铸,出生在山西交城,父亲是普通工人。
1938年,少年意气的华国锋背着家里参加了抗日游击队,为了不影响到家里人,他改名叫华国锋,有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先锋的意思。
华国锋在接受训练的时候非常专注,他掌握了自制武器和一些军事知识,在工作上总是任劳任怨,主动挑最危险的去做,每次和人交谈也都是笑眯眯的。
这让敌人觉得华国锋老实,没有城府,于是想要从华国锋开始,打击八路军的抗战行动。
然而华国锋早就察觉到了有人跟踪,他故意伪装成深夜挑灯苦读的样子,其实本人埋伏在屋外。等敌人扑进去抓他的时候,才发现,窗户上的影子是衣服伪装的。
正当敌人不知所措的时候,华国锋带人冲了进来,将前来搞破坏的敌人一网打尽。
从踏上抗日道路的那天起,华国锋就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连家都没有回过,24岁时,他已经是人们口中的华政委了。
交城也在华国锋的带领下,培养出了数量最多的民兵英雄,交城的段祥玉、崔三娃、韩凤珠,都获得了“特等民兵战斗英雄”的称号。
著名的《吕梁英雄传》就是以这三位英雄为原型写出来的;而这三位英雄,当时的领导就是华国锋,他有一套民兵训练法。
华国锋参加抗日游击队以来,一直在交城工作,他认为,如果交城的抗日工作做得好,就会变成一把尖刀,能给敌人带来很大的打击。
事实上,敌人也知道交城的重要性,最严峻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会到交城和文水交界的地方扫荡一番。
但越是残酷的环境,群众的抗日热情也越是高涨。光有热情并不够,还需要教会群众们如何反击,如何在敌人眼皮子底下保护自己。
华国锋在训练民兵的时候,着重苦练无弹瞄准,这样在射击的时候,手更稳,眼更准,民兵的射击水平一度比一部分八路军部队还要高。
执行任务时,他让民兵们穿土布衣服,这种衣服颜色和土地颜色相似,很容易让敌人失去目标。
他还教会了民兵打麻雀战、伏击战,在敌人必经的路上快速埋上地雷。等敌人惊慌失措的时候,抓住机会射击。
华国锋的真诚忠厚只有同志和群众能够体会到,他对待敌人则是尽可能智取。有一年,他还指挥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
一般日军都不会把民兵和游击队放在眼里,尤其是刚刚得胜,或是刚从村民家里抢掠了一番的敌人。
华国锋抓住这个时机,把附近各村的游击队都召集起来,在敌人即将路过的太汾公路上,埋下了地雷阵。
当300多日军走进地雷阵的时候,华国锋下令拉响敌人;敌人还不知所措的时候,又被游击队投掷的手榴弹炸得死伤一片。
待敌人想起来要反击的时候,游击队员们已经安全撤退了。敌人死了60多人,而我游击队零伤亡。
1943年的芝兰村“挤走”日寇的胜利,让华国锋几乎一战成名。他带领民兵和游击队,把芝兰村的群众全部转移,等日寇习惯性地向群众抢粮食的时候,发现这里已经成了空村。
剧照
日寇只得从城里往据点运粮食,而我军刚好埋伏在路上,将敌军的粮草物资抢夺下来。
同时在据点周围,游击队时不时地袭击,日军冷不丁地被子弹击中,都给敌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群众还自发地往敌人取水的水井里扔粪便、死掉的猫狗,甚至还有剪碎的头发,逼得敌人连水都没得喝,最后只得被迫放弃芝兰村这个据点。
打出这场胜利的华国锋,当时也只有22岁。毛泽东也知道了这件事,还指示大家都要像华国锋带领的八分区这样战斗。
1948年冬,华国锋服从中央调配,要去南方充任接收干部,为迎接全国解放做准备。
在此之前,他还需要在盂县附近集训,同时等待上级的通知。就在这里,他遇到了韩芝俊。
韩芝俊因为从小就能歌善舞,从儿童团长大后,15岁不到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直进行红色演出,宣传党的故事和党的政策等。
韩芝俊也很特别,在这些故事里,通常都扮演的男性的角色,这种别样的英姿飒爽,让华国锋另眼相看。
最终,年长10岁的华国锋还是克服了担忧的心理,勇敢地向韩芝俊表达了爱意,他们很快就举行了一个简单却真诚的婚礼。
这次婚礼没有酒席,也没有任何浮夸的仪式,只有两颗真诚地心,从此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为了国家和人民共同跳动。
作为新娘的韩芝俊深受父亲和家庭的影响,本身也心系国家,心系革命事业。
华国锋没有给她任何物质上的聘礼,她也毫不在意,反而是华国锋的工作成绩,让她觉得敬佩不已。
时间过得很快,华国锋接到了南下的通知,韩芝俊义无反顾地跟着华国锋一起南下,华国锋到湖南当县委书记,她也要去参加工作,同时照顾华国锋。
1950年初,韩芝俊生下了大儿子苏华,华国锋依然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后来接连添了三个孩子,韩芝俊自己照顾孩子,兼顾工作,照顾家庭,从来没有向华国锋抱怨过。
华国锋也自知对家庭的付出并不多,所以他只要有时间回家,肯定会陪着孩子玩耍,尽可能帮韩芝俊做些事情。
韩芝俊把华国锋的行为都看在眼里,比起她的辛苦,她更心疼丈夫,毕竟他身上的担子要重多了。
华国锋南下多年,一直担任县委书记。一些县公路不多,想要了解农民的生活,必须步行,华国锋就硬是用脚,走遍了这些县的每一个村落。
湖南人大多喜欢吃米饭,无辣不欢,这和华国锋一直以来的饮食习惯完全不同,为了让华国锋吃得更舒心,韩芝俊就自己学习做面食,让丈夫在回家的时候能吃顿饱饭。
而她自己,从来没有向外人透露过自己的身份,也很少有人知道她是“县委书记夫人”,每天和大家一样踩着自行车上下班,和每一个人乐呵呵地打招呼。
食堂师傅只当她是一个很会做面食的北方来的干部,还曾经向她讨教过面食的做法;韩芝俊也没有任何架子,别人要学,她就教。
这并不是华国锋不细心,而是他们把整个心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华国锋在成为党中央领导人后,还能记起来几十年前的一些小事。
1945年,在对敌作战中,一个叫做马开旺的民兵不幸被敌人的地雷炸伤了,华国锋一直都关注着伤员的伤势,也适时安抚马开旺的家庭。
时隔多年之后,马开旺需要提供负伤残疾证明,才能领到民兵残疾证,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给华国锋写了一封信。
没想到,华国锋还记得那时候的事情,并且给当地政府写了一封信,详细介绍当年马开旺负伤的情况,还给马开旺写了单独的回信。
他对待人民是很耐心很热心的,但对待想要通过他的关系帮忙安排工作的老同学,他又非常冷静,并没有滥用自己的权利。
可想而知,华国锋是一个非常公私分明的人,韩芝俊既然欣赏华国锋,就会懂得华国锋的为人,再加上她从小所受的教育,也不允许她占公家的便宜。
这从华国锋退休后待客的规矩上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客人来看华国锋可以,但坚决不接受任何礼物。
每次等客人和华国锋聊完要走的时候,韩芝俊都会从房间走出来和客人道别,查看客人是否“趁机”落下东西,她会及时提醒大家,把礼品都带走。
华国锋在地方上工作时,经常不回家不说,为了和农民打成一片,他还要帮农户挑水种地,有些时候还得冒着风雨赶路。
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中,身体已经损耗严重,因此,华国锋在一次做手术的过程中,发现患有严重的糖尿病。
这是一种无法根治的疾病,对于饮食中碳水的摄入要求很高,韩芝俊更加用心地做华国锋的饭,方便控制他的饮食。
华国锋也习惯了不给国家添麻烦,只要韩芝俊能够做的事情,他就绝对不假手于人,有时候出门换下的脏衣服,也要带回来给妻子自己洗。
华国锋退下来以后,一家人都住在北京西皇城根的一个院子里。华国锋知道自己一出门就有可能群众认出来,所以他很少露面。
韩芝俊当然出现得就更少。夫妻二人除了读书看报的时间,每天会在小院儿里散步一个小时左右。
等到该种蔬菜的时节,二人也会在院子里的菜园里,种一些时令蔬菜,比如大白菜、四季豆、南瓜等。
院子里也有果树,李子、苹果、桃子等,华国锋最心疼院子里的葡萄,葡萄还在发芽的时候,他就能够说出结果的时间,常常让后辈们惊讶不已。
如果有风雨来到,华国锋也会第一时间冲到院子里,给葡萄捆绳子,怕它们被吹断了。但每次葡萄成熟后,却只能吃两颗。
华国锋从投身革命后就很少回老家,第一次回去,是带韩芝俊见公婆,母亲因为华国锋的婚姻先斩后奏,还有些生气,华国锋却笃定地对母亲讲:我和她志同道合,肯定能够白头偕老。
后来,韩芝俊陪华国锋回过一次交城,乡亲们的热烈欢迎让他觉得有些铺张,他心里感到不安,从此再没有回去过。
2008年,韩芝俊才说出华国锋的遗言,他希望自己能够回到交城,随便找个荒坡埋了也好。华国锋还有未完成的心愿,就是希望看到北京奥运。这个愿望,只有韩芝俊替他实现了。
如今韩芝俊还健在,她保持着一如既往的俭朴,她和华老生活过的小院,仍然留着上个世纪80年代的普通家具。
她穿着十分普通,就像是普通人家里乐观开朗的老太太;她的儿女们竟然也穿着简单,丝毫看不出和普通人的差别。
韩芝俊还是不肯接受任何礼物,客人想要和她合照时,她会特意选择有华老照片的那面墙。这无声的细节,道出了她低调又愈久弥坚的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