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与小鹏汽车(越来越像小米的小鹏汽车)

小米汽车与小鹏汽车(越来越像小米的小鹏汽车)(1)

"平凡创新时代"下的小鹏汽车与如日中天的小米帝国...

1月22日,有报道称小鹏汽车有望在近期获得200亿人民币的新一轮投资,其中小米创始人雷军与部分小鹏汽车的前系投资方将作为此次新一轮融资的跟投者继续进驻,同时小鹏宣布首款产品G3将于近期交付,预示了小鹏汽车将正式进入造车新势力企业发展的第二阶段。

从四年前低调问世到今天超百亿的估值,舆论一厢情愿的将快速崛起的“小鹏现象”视作偶然,认为小鹏是传统汽车向新汽车过度中所必然要诞生的一个新事物而已。

可恰恰是在几年前,嗅觉敏锐的互联网企业与投资者就已经意识到小鹏的出现也许将会是新制造企业撬动传统制造体系的一项“杀器”。当小鹏旗下测试版车型公布后,便陆续引来包括广汽、宝马、长安、福特在内的多家传统整车企业的关注,甚至不乏有企业如临大敌般通过内部渠道对小鹏进行“摸底”。

紧接着跟进融资、储备技术、规划量产、选定代工厂……小鹏在近两年的时间如开挂般的让自己“羽翼丰满”又以独特的发展方式与理念省去了传统汽车企业需要十几年来完成的体系积累期。

此前罗振宇曾在跨年演讲里意味深长的将智能汽车的现状比做进入“平凡创新时代”,还略有深意的将汽车比作普通消费品,认为小鹏这样的新企业会像中国手机厂商一般以“后入”的身份实现行业逆袭。

如今当我们盘点小鹏汽车的一个又一个关键的发展节点时惊奇的发现罗胖儿的一语道破颇有些意有所指,毕竟今天的小鹏汽车与当年的小米手机都有着这样或是那样的天然巧合。

把汽车当“手机”来做

“小鹏和小米太像了!”一位参与过两家企业初期筹备的风投内部人士曾对我们这样说到。“今天的小鹏和当年的小米,都一样在技术上痴迷,都认为内部运营与打造一个产业生态会超过制造本身,都在初期阶段迟迟不能交付产品.....不同的是今天小鹏汽车的身后还站了一群与他想法一致的朋友”。

2018年底,阿里巴巴对外发布旗下十大控股的出行企业,小鹏汽车以第六位排名成为阿里旗下唯一一个涉及整车产品的企业,曾就任阿里大文娱事业部总裁的何小鹏也以小鹏汽车创始人的身份重回了阿里的怀抱,不过双方的关系却从曾经的雇佣转为合作。也许是源于阿里背景与互联网技术出身的调性,让小鹏汽车从问世便自带互联网企业的行事风格。

”回归轻资产、注重智能技术研发、用简介的销售模式去替代冗长的渠道网络...“何小鹏把经营互联网的公司思路带带了一家整车企业,与传统车企更不相同的是,小鹏汽车的内部团队从创立之初就拥有了超过90%的技术人才,其中既有互联网企业出身的”原生态“也有整车企业背景去致力车机与智能系统研发的”新生军“。

因此小鹏的筹备阶段几乎将所有精力放在对于车机系统、具体功能的原生开发上,而这种行事风格也与当年小米十分相近,雷军曾说:”创业要从熟悉的地方做,我们要把能做的先做好“。

时间追述到2011年,这一年是外界真正认识小米的一年。当时的苹果手机仿佛如神坛般充斥在消费者心里,而开放的安卓阵营里又不乏HTC、Sony Ericsson、三星、摩托罗拉这些带头者填满市场。此时像华为、步步高这些手机中的自主品牌还尚且处于传统机型向智能手机的过渡阶段,当我们回过头看,当年快速增长的手机市场似乎正与今天被特斯拉死守高端,合资品牌奋死突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现状几近相同。

小米汽车与小鹏汽车(越来越像小米的小鹏汽车)(2)

这个时候,缺乏生产制造技术又携带跨界基因的的小米以“硬钢”的方式通过线上预订 线上销售,同时依托高于行业平均性价比的机型用5分钟时间完成对100台实体手机的售卖。

如今来看同样选择线上预定的小鹏汽车有些如法炮制的意思,在何小鹏宣布限量订单正式对外开放后,用户用一分钟一辆车的速度疯狂消化掉小鹏首批2000个量产订单。如果说是线上销售的方式让二者造成了同像,那么在高歌系统优势使用户快速接纳产品的手段,两家企业在开局处就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成立之初,小米没有直接转向手机制造领域,而是基于开放的安卓系统进行深度优化、定制的第三方操作系统MIUI,并在系统中对于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定制,让用户每周固定更新,基于定制系统的诱惑让小米快速积累下了先期客户基础;而从小鹏发布量产产品以来,小鹏官方也直言其在人机交互系统上的优势,主打了AI交互与AI感知两种特殊能力,并将车载功能更多的放在智能系统的控制范围内,充分掌控了当下消费者对于新技术与新功能的猎奇心理。

其实小鹏对于自身产品的目标精准化定位做出了清晰的划分。瞄准了对于智能科技的爱好群体,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玩的互动方式,甚至还满足其在系统与产品的外观设计上追求定制化的服务选项,最后依托低于市场的平均价格一把抓住这一类用户的胃口……可当如梦初醒的消费者若有所思的感受这般似曾相识的呵护时,旁观者清楚意识到:“这些难道不就是当年那些猛追小米的发烧友吗”?

此时,小鹏汽车已经完成了对于初创企业在先期阶段生产与技术铺垫,同时也让定制化需求再一次深植于用户内心。可以说,何小鹏成功的将小米当年在手机市场的打出的“新玩法”又拿到了今天的新能源汽车上,而且还变着花样的重耍了一番。

也许是友人间惺惺相惜的志存高远,小米和小鹏两家企业的领军人物雷军、何小鹏都把企业的方针至死不渝的定在了:要为当下消费者提供价格更低、更有市场竞争力的好产品。

小鹏为啥不着急交付?

倘若成功复制了一个生存法则进而又复制了一个纯粹的商业帝国这绝没有什么不好的。相反这预示了一个商业逻辑的成功与一个经营者的因才适用。毕竟市场是开放的,一个好的idea就应该在不同领域频繁的开花结果、开枝散叶才能证明这一逻辑的正确性。

小鹏之于小米同样如此,不过小米的一路走来却在某种程度、某些环节为今天的小鹏汽车以过来人的身份指点了”迷津”。

几年前,由于线上预订、线上销售的方式还被消费者视作为“舶来品”,用户的好奇心巨大,这一的方式又率先应用在了价格较为低廉的手机产品上,致使用户大都忽略了对于交付产品的质量怀疑。但恰逢这样的背景,2011年也就是第一批小米手机在等待交付过程中,先期量产产品质量问题便得到了来自于用户与行业的关注。

此前,曾有科技类媒体认为小米的线上订购政策所节省的成本不大,且网络渠道的成本缩减又很难弥补其在硬件方面的差价,由此引发了早期消费者对于小米初期交付产品在质量持怀疑态度。该揣测也在首批小米产品交付后得以证实,就在小米发布小米1纪念版机型3个月后,雷军公开发文承认先期纪念版产品在硬件与系统级别出现了问题。

当年的小米官方主动联系了对应用户并进行更换,还在后续量产机中加大监管与审查力度,得到了用户的谅解,也避免潜在危机的出现。不得不承认工业商品的批量生产在内试阶段本就存在千差万别,完全避免量产产品在质量问题发生一直就是生产端的“悖论”,但如何降低风险始终被企业格外关注。

至于今天小鹏汽车为何会迟迟没有交车照此来看似乎也有了答案,从互联网企业跨界到制造端,生产环节的陌生是需要时间去摸索的,快速交付意味着要缩短制造层面的磨合与质量的把控,与小米不同,小鹏希望把更好的产品留给先期的用户,毕竟这对于品牌口碑的塑造百利而无一害。

同样的品控问题不光仅出现在初期,小米名声大噪的产品的品控问题也时有爆出,此前也许是为了摆脱小米“饥饿营销”的帽子,雷军曾发文助威“小米8首月出货量突破100万台”,但这批产能快速爬坡的产品,再度被消费者诟病,其中不乏有用户提及产品频繁重启,多项功能失灵等问题。

这预示了对于生产环节缺乏经验的跨界企业很容易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滋生问题,同样加持新概念的小米则恰恰为小鹏提了个醒,未来当市场进入爆发期,快速发展的问题无法回避,如何把控好后续的各个环节正是小鹏在下一阶段需要筹备的大问题。

有了小米的成功让外界对于跨界制造的理念不在不着边际,也肯定了互联网企业跻身传统制造业绝不是天方夜谭,但如何扬长避短既是今天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企业时刻告知自己的“警醒”,毕竟商业模式本没有对错之分,实际产品却有好坏之别。

小鹏汽车的第二步

很多人将小鹏比作“汽车界的小米”,一方面是来自于双方创始人的履历与私交相近,另一方面也源于双方企业都能在产品规划前就快速得到资本青睐,完成对初期阶段的资金积累。

小米汽车与小鹏汽车(越来越像小米的小鹏汽车)(3)

资料显示,小鹏汽车在成立短短的四年中就得到了超过7轮的融资,累计融资金额突破百亿元,若近期融资情况属实,小鹏汽车的整体估值将很快逼近千亿体量。加之小鹏此前整合了目前汽车行业中多家优质供应商,组建了自动驾驶的研发团队,似乎预示小鹏已经完成作为成功企业的初期积累,但这是否意味产品批量交付后加上行业快速发展,小鹏就会迎来爆发式增长?

相比于传统整车企业而言,有着“跨界”概念加身的小鹏与传统的区别不在于成立时间的先后或是发展速度快慢,而是小鹏在生产方式上选择代工与自建工厂并行,在产品设计、渠道建设又提出了诸多的理念与新玩法,这才让今天的小鹏汽车成功跻身了新势力。

小米汽车与小鹏汽车(越来越像小米的小鹏汽车)(4)

既然规划了轻资产方向,又瘦身了渠道投入,小鹏再融到这200亿的资金,要怎么分配,要怎么花好像成了难题。待到小鹏在交付新车后步入的第二阶段这家新企业又要做什么?

有媒体提及,小鹏在下一段会更加向小米靠近,以快速迭代产品的方式铺货市场,加快相关整车的设计与开发进度。但也有人揣测,小鹏会在目前智能系统基础上加大研发与优化力度,以更完善的智能系统去打动市场、打动用户,成为兼容系统开发与整车制造销售的一家多元出行公司。

但有行业专家向我们说到,2019年中国汽车的销售还将在低迷期蛰伏很长一段时间,资本的投入也会比以往冷静很多。如今投资者承诺给的小鹏的200亿融资的兑现难度很大,亦或是时间周期更长,照此情况来看下一步的发展对于小鹏还将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根据何小鹏的规划,搭团队,打基础,做功能,拿数据,快迭代这些制约小鹏汽车初期发展的问题如今已被解决,下一步对于彻底打造新企业、新理念的规划与实施会是小鹏的突破点。

也许酷似小米又加上阿里的力挺的小鹏汽车一定在资金与体系发展受阻,也一定会在不久后对创新概念的理解更深刻,但事实一定会如曾经的小米一样,跌跌撞撞的走来,还始终的不慌不忙。

今年初小米成功上市,公司市值高达千亿,雷军摇身一变成了福布斯榜单里“中国最佳创业投资人”,一路走来的小米用8年时间缔造了一个整合了生态与体系的商业帝国,这样的阶段性胜利小鹏还会远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