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秀才(文人考状元武人闯荡江湖)
武举制度在我国的历史已经长达千年之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各地选拔军事人才去兵部应试,最终的冠军就是我们熟知的武状元!到了宋朝的时候我国的军事体育发展逐渐完善,不仅有武举制度这个官方最高赛事,还有地方举行的选拔比赛,开办的“军校”,而且在“参赛制度”、”比赛流程”、”比赛内容”、”比赛结果”等方面都逐渐完善。现在军人运动会参赛项目中的军人五项基本上都能找到对应项目。北宋时期还兴起了完善的武学教学活动。我国古代的武举制度究竟咋回事呢?比赛内容有哪些,武举制度有什么意义呢?一起看看吧!
清代武举考试
唐朝的军人的科举之路——武举制唐朝是我国历史最繁荣强盛的朝代,巅峰之时万国来朝,军事实力空前强盛,对外战事也是捷报连连。当时仁人志士也都是投笔从戎,远赴边疆建功立业!唐朝的边塞诗人也是我国历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武举制度也是再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而武举制度的开创者就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公元702年,由兵部主持武举考试,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中唐著名将领、军事家郭子仪就是武举出身,也是武举成功的典范人物。
武则天
唐朝武举制比赛内容唐朝考试内容根据不同典籍记载考试内容有所不同,但是参加武举考试的程序却都是一样的。参加武举考试要先通过各州府每年举行的公开选拔考试,成绩优秀者在由个州府推荐参加兵部的武举考试。考试内容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武艺考察,另一方面是学识考察。说起武艺考察就非常复杂了,各种典籍对考察内容的记载也不甚相同。据《新唐书》卷四十四《选举志上》记载,武举考试分为 9 项: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筒射,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在《唐六典》卷五的记载则是将其分为了 7 项:射长垛、骑射、马枪、步射、材貌、言语、举重。《通典》卷十五《选举三》又将其分为10项:长垛、马射、马枪、步射、穿扎、翘关、负重、身材、言语、平射。从三种典籍记载来看,箭术、马枪、举重、身材、言语五项内容都是必考内容,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筒射等都属于箭术的范畴,只是射击方式目标不同,有点类似于现代运动中射箭、手枪、气枪的差别。五项内容考察了军人的远程战斗、近身战斗、体力、身材、知识五项内容。有的朋友要问了,身材是考察啥的?说白了就是考察一个人的身高样貌。唐朝时候两军对垒阵前挑战的习俗还存在。于是就有了对武将身材样貌的要求,毕竟代表一个国家的体面,身材样貌很重要。回归正题啊,这五项内容考察内容可以说非常的科学、全面。对一个武将硬实力武力、软实力军事知识、加分项样貌都有考察。合起来看也能够成为军人五项啊!与现代军人五项考察内容相比可以说如出一辙,唐朝的军人五项比现在军人五项早了足足千年啊!
郭子仪
宋朝武举制度——比赛内容宋朝的武举制度基本上沿袭唐朝的武举制度,但是在内容上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不仅要求武举人员有过硬的军事素养还要求具备相应的文化素养,要求武举人才文武兼备!在考试内容上武艺方面,北宋武举取消了翘关、负重、身材等项目,在保留了骑射、马射等技艺的基础上,增加了刀和枪等多种兵器技艺,考察内容更加丰富全面。在军事理论考试方面增加了策论和大义两方面内容。策论主要考察的是武举人员的大形势分析能力,战略眼光!大义又称兵书大义,主要考察的是武举人员对兵书经典、军事理论的掌握程度。以策论为主要考察内容。宋朝的武举比赛内容变更与宋朝的社会形势息息相关,宋朝内部文化重文抑武,外部少数民族不断施加压力,导致北宋对高素质军事人才需求量巨大,因此武举内容也倾向于文物并重。
考试程序完善,平民参加武举
宋朝武举考试逐步向文举科考看齐,实行三级考试——解试、省试和殿试。殿试的第一名为武状元。与唐朝的州府考试、兵部考试两级考试相比,具有巨大进步。北宋武举的考试周期大多为三年一次,有时会四年一次,也有时隔一年的,时间不一。在应试人员方面,宋朝武举也有分类,根据《宋会要辑稿·选举》的记载考生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低级的武臣阶官;第二类为不曾贪赃枉法的平民;第三类为文武官没有犯罪的子弟。我门耳熟能详的岳飞枪挑小梁王、穆桂英挂帅两则故事里面都有提及宋朝武状元的诞生。前者属于低级的武臣阶官后者属于文武官没有犯罪的子弟。而平民参加武举的增加一方面北宋时期乡兵的发展有关,具体内容不做详述,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北宋民间武学的发展,我们熟知金庸武侠故事背景就发生在宋朝。可以看出宋朝的武举考试流程、考试时间、考生来源都逐渐正规化、规范化。这也是武举考试迈出的重要一步。
狄青
武举考试成绩多样性
考试成绩肯定是参加武举考试人员最关心的问题。北宋前期,武举考试结果分为三个等级,简单粗暴的规定了三个等级的划分。根据《宋会要辑稿·选举》一文中的记载:治平元年四月九日,下了一道诏令,要求路都总管安扶钤辖司在遇到武艺推荐使,严格按照三种等级进行考核,弓步射力达到二石(一石指 59.2 公斤)和弩踏四石(59.2 公斤)五斗(6.4 公斤)及兼具其他三种以上的武艺为上等;弓步射一石七斗,弩踏四石力及兼具其他三种以上的武艺为中等;弓步射一石五斗和弩踏三石五斗力及兼具其他三种以上的武艺为下等。对着标准来,一看便知等级。然而这种分级仅仅维持到治平元年八月十九日。北宋的武举成绩划分再次做出规定:将考试等级化为了优等、次等、末等这三个等级。优等生要求考生能做到步射用一石一斗力,马射用八斗力,动作规范符合要求的同时,马术也要精湛,策略和武艺都优秀;次等生分为两种:一种是考生步射和马射中有一样动作不规范,而且马术生疏,武艺平平,但策略优秀;一种是步射用一石力,马射用七斗力,各项动作规范符合要求,马术精湛,武艺优秀但策略一般;末等生则为步射和马射都能中的,但有一项动作不规范,并且马术生疏,策略和武艺都平平。 前后两次等级划分变化最大内容是从数值考试转变为人性化考试。评分标准从定量评分变为定性评分,同时加大了策略的分值。这是北宋统治者对武举成绩从简单武力要求向综合军事实力要求的转变,有利于提升军官的综合素养。
岳飞枪挑小梁王
北宋设立军事体育院校前面说过北宋的武举制度逐步向文举制度看齐,北宋武学的创立就是武举向文举看齐的一个代表性产物。北宋武学在北宋前期几经兴废,主管部门也是先隶属于枢密院管理,后又改为国子监管理。可是在庆历、熙宁和崇宁年间依次大规模的兴办武学,中央也设立与太学同等级的中央武学。同时在北宋的各级行政机关,除路一级外,均设立相应的官方武学,而路则是设立专门的机关管辖本路武学。路以下武学称为:州学、府学、军学、监学、县学。学习年限据《宋史·选举志》的记载:“在学三年,具艺业考试等第推恩,未及格者,次年再试。”可见武学学习年限最少三年,考试不及格在推迟一年考试。以为学子从县学到中央武学要经过十五年的学习。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高级官员、皇亲贵族可以直接进入中央武学学习。
杨家将
学习内容规范化的北宋武学据《宋史·选举志》的记载,武学生入学后除了要学习骑马、射箭、武器等武艺技能,还要学习各种兵法和忠义礼节等。从学习内容来看,北宋武学学习内容包含了一名军人所必备的武力训练、军事理论学习、思想教育三大方向。现代军校的学习内容不谋而合。同时武学内还有不定时的考试,考试内容包含武力是否达标、军事理论理解是否进步。同时根据《宋史·职官制》记载在武学内设置判学和同判学,相当于校长和副校长,挂你学校的相关事务。学校内另有武学博士和武学教授各两名。武学博士负责教授兵法之道传授,武学教授负责武器、战法等方面的教授。我们常说的八十万禁军棍棒教头林冲职位和这个职位差不多。同时学校还设立了一名规范学生行为的掌仪,一名负责学生学籍和出入的直学,一名书写学校各机要文字的司书和一名负责学校财务的司计。 当时的武学管理制度与现在的军事学院基本相同。从教学内容规范化,教学理念完备,管理制度完备情况看北宋武学已经走向成熟。
教学典籍——教法格
北宋武学的完备还表现在教课书的规范化编写。北宋武学为了便于教学,专门组织相关人员编写了教科书——教法格。教法格是一本集百家之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宝贵文化财富。它不仅体现了当时北宋的军事训练方法、武学考核、兵器操练等,还集合了历代兵法成败的军事理论。教法格的颁布与实行,不仅对军事体育训练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而且还是一种对于前朝传统优秀军事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民间太极拳
北宋武学影响下民间武学成风北宋前期在北方的辽国、西北的西夏等少数民族不断侵扰下,北宋的北方及西北地区常年战乱不断。再加上北宋朝廷一味的妥协、投降缴纳岁币,极大的加重了北宋朝廷的负担。这些负担都加注到平民百姓身上。深受其害的平民百姓自发习武抵御外敌。据在定州和保州地区的 7 个县和 1 个寨里管自发集结的弓箭社 588社,651 伙,一共有 31411 人。除了弓箭社外,还有角抵社和巡社等。同事北宋民间也涌现出不少的习武社团如如景佑二年,出现了“棍子社”,熙宁年间山东地区出现了“霸王社”等。北宋著名将领、枢密使狄青就是在这样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北宋民间的武艺表演也是民间武学繁荣的另一个表现。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京师地区的武艺表演种类繁多,有相扑、掉刀、牌棒等,其中大大小小的武艺表演场所 50 多所,容纳人数众多。你没看错,里面有相扑这一项运动,日本相扑的最早起源就是宋朝的相扑运动。这些民间武学团体的发展不仅加强了北宋军事实力,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民间体育运动的发展和我国武术文化的发展。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国的武举制度、武学办学、民间武学的发展都离不开一颗爱国之心。三者发展起到了相互促进作用,武举制度诞生之后,逐渐向文举看齐,开始了武学的兴办。武学招生面扩展到平民之后,极大地促进了民间武学的发展。民间武学发展极大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三者协调发展,为国家提供了大量了军事人才。同时北宋武学教育“文武并重”的教学思想也对后世教学理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与现代提倡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北宋民间武学的发展也为后世传奇小说的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如《水浒传》、《三侠五义》、《满门忠烈杨家将》《射雕英雄传》等故事背景都是北宋时期。充分说明北宋武举制度、武学办学、民间武学对后世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