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说的春天是指哪个时期(春天对古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一年之计在于春。
这句我们在小学时就学过的话里,包含着古人生活的经验和智慧,出自明朝时期的儿童启蒙书籍《增广贤文》。在无数的古代文献和典籍中,我们都能看出古人的重视。
这是万物复苏的时候,同时也是播种开始期待的季节,一年春天开始。因此,太多人在诗词里去记录,比如出自两汉乐府的《孤儿行》中这样写:
春气动,草萌芽。三月蚕桑,六月收瓜。将是瓜车,来到还家。
而晋乐府古辞《孟珠》中则这样说:
阳春二三月,草于水同色。
当然了,不止是诗词歌赋里写,严肃文献里也经常写,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意思是到了中春,暖气方才正式出现。
那么,古人究竟是怎么理解的?在古代都有什么活动?又都有什么春天的节日呢?
一、古人对春天的敬畏
关于春天,我们的记载非常早,《诗经》中有不少关于春天的记载,比如在《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出车》中这样说: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啥意思呢?就是说春光明媚阳光是那样和煦,花草树木生机盎然多繁茂……
古代人认为,春天是天地开辟之端,也就是万物的开始。这种时节,不但利于敬天,而且利于养生,在公羊高的《战国公羊传》中这样记载:
春者何岁之始也。
班固的《汉书·律历志》中这样写:
少阳者东方,东动也,阳气动,物于时为春,春蠢也,物蠢生乃动运。
早在商朝时,我国先民们用原始的“圭表”通过测量观察,定出了四个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的前身,《尚书·虞书·尧典》中记载:
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个时候出现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
到了周朝的时候,人们把每个季节又区分开来,每个季节对应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这三个字在古代代表的意思非常多,比如也可以代表兄弟之间的排行,老大称孟,老二称仲,老三称季。汉高祖刘邦以前就叫刘季。事实上,他这不能算是个名字,换成我们现代话说,就是刘三儿,刘老三这样的。
每个季节被分为三种来表达,对应的一些理解自然也会产生,在西汉礼学家戴圣在《礼记·月令》中这样说:
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仲春之月,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季春之月,桐始华,虹始见,萍始生,舟牧覆舟,五覆五反……
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一月时东风解冻,蛰伏越冬的虫子开始复苏醒来。二月桃树开始发芽,三月桐树开始发芽……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对春的理解又有进步,比如对春天的风、木、草这些都有了具体的阐述, 南朝,梁时的萧绎在《梁元帝纂要》中这样说:
春曰阳春、青春、芳春、三春、……草曰弱草、芳草、芳卉。木曰华木、华树、芳树、阳树。林曰茂林、芳林。
春天,风是温暖的风,柔和的风……景色妩媚,这是最好的时候……
所以,古人敬畏春天,同时抱着希望、美好和期盼,既然有这么多的期待,古人在这个季节都有什么活动呢?
二、古人在春天的活动
1:种植
对于春天,排在首位的就是种植。这并不奇怪,我国是农业社会,从古代开始,人们就知道农业对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粮食对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所以,历朝历代对农业的重视程度都是空前的,作为播种的季节,自然也被非常重视。
《毛诗·正义》中记载:
周成王太平之时,于春时亲耕籍田以劝农桑,又祈求社稷使年丰。
这里咱们简单说一下这个毛诗,其实毛诗的意思就是不是原本,而是汉朝初年时的毛亨和毛萇根据古本《诗经》新编录的。
《周礼·天官冢宰·司裘/内树》中记载:
上春,诏王后帅六宫之人而生穜稑之种而献之于王。
翻译过来就是:孟春,告诉王后率领六宫的人,挑选能够生殖的各类谷种,而进献给王。
这方面的记载实在太多了,我们不能一一举例。
2:生活
在春天的生活上,重视程度也非常高。古代王朝,除了农业重视外,人口同样也是他们最重视的一个方面,每个王朝都会想方设法的去增加人口,那么,人们结婚和生孩子就同样重要了。
古人认为,春天的时候,人的精力最为旺盛,是生儿育女的好时节。于是,一些在春天针对性的规定就产生了。
比如在周朝时,凡是三十岁的男人,二十岁的女人,在春天二月你必须要参加一个相亲大会。《周礼·地官·媒氏》中这样说:
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中春之月,令会男女,於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啥意思?有专门的人员掌握着出生者的年月日和名字……而到了春天二月,那些到了年龄尚没有成婚的男女,均要参加一个相亲大会,只要是在这个时候,男女私奔也没人管,不会受到惩罚。但是要是到了年龄还没有结婚,还不去参加相亲大会,那可就要受罚了。
可见古人对人口的重视,从周朝就开始了。当然了,春天这么重要,一些节日也会对应而生。
三、古代春天的节日
在古代,春天的节日有十来个。篇幅原因,咱们在这里只说几个重要的,不重要的就略过去了,比如每个月末最后一天的“晦日”,二月八日的“芳春节”,二月十五的“花朝节”,清明前一日或者两日的“寒食节”,三月三日的“上巳节”,这五个咱们不说了,下面说五个重要的节日。
1:元正
这个元正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春节,又叫元日、元旦。唐朝房玄龄等人合著的《晋书》中这样说:
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旦,立春,五星会于天,历营室也。冰冻始泮,蛰虫始发……
2:人日
这个节日我们现在已经不过了,是在正月初七,
南北朝梁宗懔编撰的《荆楚岁时记》中这样说:
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綵为人,或镂金箔为人,帖屏风上,亦戴之头鬓,像人入新年形容改新。
《荆楚岁时记》是古代中国以江汉为中心的地区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文集,对研究古代楚地的民俗有特别高的参考价值。
3:元宵、上元
这个是我们现在有些北方地区俗称的“小年”,也称元宵节,是现代也比较重视的一个节日。北齐杜台卿在《玉烛宝典》中这样记载:
正月十五日作膏粥,以祠门户。
4:社日
这个社日就是祭拜社神的节日,没有固定的时间,但有具体的推算,就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或者清明前第二个戊日,这个戊日的计算方法是按照老黄历来的,六十天是一轮,凡是逢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这六天就叫戊日,也称“六戊”。比如2019年清明节是四月五号,那么向上推的话,春社日就是三月二十二号。
在古代,这是个盛大的节日,主要用来祭拜“社神”,东汉泰山太守应劭所著的《风俗通》中记载:
共工之子曰勾龙,佐颛顼,能平九土,为后土,故封为上公,祀以为社神也。
这里的这个勾龙也有说是句龙的,在古代,这两个字是相通的,比如越王勾践也有叫句践的。另外,《风俗通》关于这个记载参考了《左传》。
5:清明节
清明节的重要性不用多说了,怎么推算方法在汉朝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这样说: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
这个节日在现在也非常重要,是法定节假日。而且这是个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要的节日,一些熟悉的咱们就不说了,比如清明节要上坟、踏青这些都被人说烂了,咱们在这里说一下宋朝时清明节有多么的嗨。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
京师清明日,四野如市,芳树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酬劝,歌舞遍满,抵暮而归。
看看这个热闹劲,不玩到黑不回家,到处都是摆着酒宴的人群,互相还跳舞,比现在的清明节要热闹多了。
到了现在,春季仍然被重视,毕竟我们是农业大国,种下希望的农夫、又长一岁的孩子、舒展的树叶、生机勃勃又活力四射。人们爱春天,敬春天,而这样传承几千年的习俗只有我们这个没有文化断层的国家才有,这是我们的传统。这并不仅仅是赞美一个季节,同时还赞美我们的文化和传统,这是我们的骄傲,也是一个文明古国所独有的底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