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重阳节到底是个什么节日)
每年的农历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重阳是元帝得道之辰。春秋时期,当时已经有在九月农作物秋收之时祭天帝,祭祖宗,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每年九月初九外出登高,可以躲避灾邪。
二、道家学说,奇数视为阳数,偶数视为阴数,阳数中九又被视为“极阳”九月就是两个“极阳”相遇,所以称为重阳,又被视为“厄日”,登高和系茱萸目的是为了解除厄运,重阳习俗由此而来。
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景公,九月初九这天,他带了很多人登高,感受秋天的奥妙,由于他每年这天他都会外出登高,故后人效仿之,逐渐形成了习俗。
重阳节的习俗有:一、吃重阳糕,又称为菊花糕,五色糕。
二、赏菊,饮菊花酒,在魏晋时期,重阳节日气氛渐浓,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这里同时提到赏菊和饮酒。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在中国古代中,菊花象征长寿。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是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三、插茱萸,登高,在唐朝就已经很普遍了,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天插茱萸或者佩戴茱萸香包可以避难消灾。
登高追溯其源头,是人们对于长寿的一种企盼,因为相信九月初九是神仙升天的日子,人们就选择了这天登高,意图能像那些得道成仙的人一样,飞升入天宫。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九九谐音“久久”,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西汉时期人们就开始在此时设宴求寿。
重阳节,一个承续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人民美好祝福的节日,在传承发展中,重阳节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世代流传,设宴敬老,饮宴祈寿主题逐渐和中国传统孝道伦理相融合,成为当今重阳节活动重要主题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