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县陆德晋剧团乐队成员(一家摩托车拉来的剧团--井陉陆德剧团的拼博与坚守)
上半年3月20日--6月20日,下半年9月20日--11月20日,由井陉县陆德晋剧团精心打造的精彩实景情景剧《英雄王二小》、《嫦娥奔月》在鹿泉区龙山蜡像馆景区一一上演,为游客送来一道道别致的视觉大餐。井陉陆德剧团是一家民营剧团,团长梁春柱也曾是一名演员。他怎样带出一个团?这个剧团背后有些什么故事?让我们走进他们,了解他们...
创团之初 艰辛备尝
1998年冬,以梁春柱为首的高俊杰、张海刚三人各自在家背上米、面、油在秀林542厂房,新一代井陉县戏曲学校就正式成立了,当时最困难的就是招收学员,寒冷的冬天骑上摩托车带上干粮,迎着刺骨的寒风,几乎跑遍井陉的各个村落,在农村里打听谁家的孩子学校毕业了,谁家喜爱戏曲,没有从事工作就直奔哪家,苦口婆心说起戏剧行业是孩子的唯一出路,也是圆父母的戏曲梦想。
不收一分学费、免费教学,逐步就有一个、两个……学员陆续前来报到。有梁雪梅、史亚平、尹建军、尹喜乐等三五个人,七八条枪就开始了井陉晋剧未来的戏曲梦想。团长梁春柱从家里带上粮食给演员们作为伙食补助,学员在家里也带上自己的口粮,在团里吃 不饱,家里带上蒸好的馍头,晚上练完功后悄悄的自己啃起来,就这样一天一天坚持了下来。
热情的群众
团长梁春柱上午骑着摩托车跑下一个演出地点,下午赶回来上台打鼓,并在当地继续招收学员。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骑着摩托车跑遍了井陉县的每一个小山村,山西的各个县区,一天骑在摩托车上的时间大约在十个小时以上,行驶路程达200多公里。风雪无阻,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艰辛。
条件艰苦 逐步发展
董怀珍、冯慧英、许秀梅带着那七八个学员,每天早晨四五点起床开始教学员喊嗓子、踢腿、跑场,上午教声乐,基本唱法及做派,首先学艺先学德,把学员们看做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先把自己做人方面学好,才有自己艺术的追求。
在1999年学员增加到了30余人。团长梁春柱,白天骑着摩托车走乡窜村,联系台口,因他是演员出身,没有学过武场就这样晚上练习打鼓班,因此强训练,抓基础,排练了十几场大戏。戏虽然排出来了,但没有戏曲服装道具怎么办?只得借钱,把自己的亲戚都借遍,凑了2万元,购买了一套破破烂烂的服装道具,买回来可把那当成宝贝了,能洗的洗,能缝补的就缝补。从此踏上了演出的道路。
梁春柱团长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驾驶摩托车跑遍了整个井陉村落,上午联系业务,下午还要赶回来打鼓班,晚上也照样,散戏回到宿舍还要想明天要去哪个村联系台口,早晨三四点就要起床出发,因为他只有一上午的时间。三五天一个地方,一年能演四五十个地方,可想而知……
灾难重重 齐心协力
第一次灾难,团长梁春柱的夫人董怀珍既温柔、贤惠、善良又体贴的贤内助,把学员们都当做是自己的孩子们一样,练功彩裤破了,晚上凑时间缝补,洗漱,劳累加之身体不是太好,导致人生的第一次脑出血,年仅28岁,团长梁春柱得知就像天塌了一样,住院20余天基本恢复正常,就又回到了自己的岗位,继续当起了老师,继续教戏。
第二次灾难,2000年冬天,学员三年的学徒期已满,学员们都能在舞台上有了自己的一技之长,担任着各个角色,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然而天公不作美,被县剧团、歌舞团、拉花团挖去了19人,只剩下仅有的十余名,明年的演出怎么办?继续走下去?还是就此罢休?梁春柱团长诉苦没地方,流泪没地方,最后决定不甘示弱,继续招收新学员,骑上摩托车又踏上了招生之路。
苍天不负有心人,又招到了50余名新学员,抢抓基本功,树立“以戏带人、以人带戏”的原则,边演出,边练功,在实践中学戏,逐步新一轮学员都能在舞台有自己的演出之地。
第三次灾难,2006年,正当演出旺季的时候,董怀珍因肾炎导致第二次脑出血被送进了医院,团长梁春柱又被一块大石头压了下来,一边是病重的妻子,一边是60余人的演出队伍,这次是否能恢复和从前一样?剧团的正常演出怎么办?老天你就不能睁开眼看看吗?第二天妻子睁开了眼,第一句就说我的戏有人能演吗?团长梁春柱转身把眼泪擦去,肯定的语气说:“能,放心吧”,董老师这才把疲惫的双眼合上,因为她太累了。因董老师的教学有方,平时她都把自己的戏都教给了学旦角的学员,因此当她病倒的那天,她的学生们都可以把她的角色接下来,虽然没有董老师的表演能力好,但是只要能上这个角就已经很不错了,没有把定下的台口延误。这次恢复的较慢,医生一再强调,不能再去唱戏了,因为唱戏在舞台上要激情显现,本来脑血管已经第二次损伤了,怕又出现第三次。休息了半年的时间,因离不开演出舞台,又重返唱戏的舞台,董老师说“在家闷的慌,还不如出来唱戏,一唱戏什么全忘了”。
第四次灾难,2014年在盂县演出的时候,天气炎热,董老师当时演的是白沟河中的佘太君,老旦,因剧中人物表现是一个刚强充满了正义的女强人,唱到人物高潮的时候,突然血压升高,导致第三次脑出血发生,及时拨打120,被送进了盂县县医院,当时医生检查说不行了,准备后事吧,梁老师不甘心,马上转院,到井陉县县医院,回来以后,医生做了各方面检查说7天是危险期,假如7天以后没有苏醒,有可能导致植物人,又一次天塌了下来,这就是自己的命?这就是办团的下场?这就是……?苍天终于看清了好人还是有好报的,第七天迷迷糊糊的睁开了眼,这下梁老师把心放下了。但是再也不能回到演技的舞台上了,至今生活不能自理,吃饭走路还需有人喂有人扶,梁老师白天在外忙活团里的里里外外,晚上回家还要加班给妻子做康复训练,但是闹血管损伤过于严重,能活下来已经是个奇迹了。
文企联姻 硕果累累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14〕15号)有关规定,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我团积极主动要求响应号召,与河北陆德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联姻,走上合作双赢的道路。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井陉戏曲事业,在2004年陆德公司与我团“联姻”以来,多次慷慨解囊,重置设备,大力支持,给剧团排忧解难,为剧团更好更快的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更换了服装道具,购置了舞台LED舞台背景大屏。在县城盖起了三栋大楼,只要是剧团的演员们买,每户便宜5万元的优惠,多年来公司老总许占廷,对剧团付出的辛苦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可 喜 十 八 年
演出场次由90年代450场增至2008年500场。
演出收入由90年代15万增至2008年70万元。
90年代前两次戏剧节获奖共18人次,而今2004年《下河东》参加了第四届石家庄市戏剧节,获“优秀演出奖”;
2006年《三关点帅》参加了第七届河北省戏剧节,获“观众最喜爱剧目奖”、“集体伴奏奖”;同年又参加了“燕赵红梅奖”大赛;
2007年参加了第七届河北省“百花奖”大赛;
2008年参加了省剧协举办的戏剧论文比赛;同年《蒯彻装疯》和四个小戏又参加了第五届石家庄市戏剧节,获“优秀演出奖”。
2009年参加“洪生杯”河北省戏剧节演出《舌辩侯》获“优秀剧目奖”,在河北大戏院演出并录制保存戏曲精品库,12月7日央视戏曲频道黄金时间全剧播放,是“井陉晋剧”首登央视的先头军。
2010年编排的大型历史剧《五龙圣母》参加第九届河北省戏剧节获“优秀演出奖”。
2014年编排大型神话历史剧《出家苍岩山》参加第十届河北省戏剧节获“优秀剧目三等奖”。
2015年12月20日和上海电影制片厂和作拍摄贾大山小说集改编的电影《村戏》,剧中主要演员及配角都是我团的演职员,2017年底拍摄完成。
2017年12月27日,在全国院线公映之前,电影《村戏》导演郑大圣携他的主创团队再次来到井陉。在万瑞福华夏影城进行电影《村戏》井陉答谢放映仪式。中央电视台进行了报道。
2018年1月6日晚,电影《村戏》将在井陉大剧场进行免费公映仪式,团长梁春柱将携全体演员与井陉观众见面,届时河北电视台进行现场采访。
几年来先后有200多人次获奖,其中提名了第54届台北电影金马奖、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入围首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最受欢迎影片。并在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中获得四项提名(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女配角奖)。其中团长梁春柱获“优秀组织奖”、“论文一等奖”等四项奖励。
电影《村戏》精品
电影《村戏》创造了四个全国第一:
剧团演员塑造的人物形象
其一:这部影片的拍摄景点全部在井陉,大梁江、梁家、小龙窝、于家村等地;
其二:这部影片的演员全部来自井陉,都是土生土长的井陉人;
其三:也是这部戏的最大亮点,这部影片全部用井陉话演绎;
其四:影片中主题音乐采用晋剧曲牌,全部由本团乐队伴奏。
取得丰硕成果
1、第54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李保罗
2、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最佳导演(提名)郑大圣、
最佳编剧(提名) 李保罗、最佳女配角(提名) 张慧娟、最佳摄影 邵丹
3、第1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影展之最单元最受欢迎影片(提名) 郑大圣
4、第4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年度华语独立佳作(提名)
5、第21届塔林黑夜电影节(国际A类,爱沙尼亚):《村戏》入围主竞赛单元
6、第三届德国中国电影节:郑大圣获最佳导演奖
7、第26届上海影评人奖:年度最佳影片奖、最佳新人女演员奖:张慧娟
8、中国导演家协会2017年度评委会特别表彰:郑大圣《村戏》
9、第2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10、第14届长春电影节“金鹿奖”:最佳摄影提名奖,最佳女配角提名奖。
11、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金丝路”传媒荣誉入围影片。
12、2018年12月8日获第十七届中国电影节华表奖提名,并参加颁奖典礼晚会。
当前戏剧形势
由于当前演出市场萧条,演出场次及收入极度下降,演职员的工资未能按时补发,一些好演员流失,导致剧团生存困难,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对于戏剧文化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没有,而靠剧团自身通过市场化的方式难以解决自己生存和发展所遇到的所有难题,只能维持现状,在坚守中寻求突破大气候形式的影响,以前正月、二月都是演出的旺季,而现在却成了演出淡季。
2、专业演出人员年龄老化,人才培养青黄不接,断层现象严重演员流失,因工资待遇问题,没人来学习戏曲,好些主要演员中途因工资问题,被迫跳槽下海单干。
3、演出费结算不及时,因当前结算制度的改革,演出完后得不到按时结算演出费,一拖就是几个月,甚至一年、二年,剧团为了按时给演职员结算工资,只得贷款,一方面保证剧团的正常演出,另一方面保证演员的流失。
4、在剧目的创新上,更是一道难题,为了剧团长期的发展下去,必须及时更新新剧目,又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持续发展 不懈追求
剧团作为没有国家财政支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剧团,在发展上,自一开始就走市场化路线,这造就了其体制上灵活多变、个体上充满了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生存道路上的艰辛,就像一个“没娘的孩子”,吃的每一口饭都要自己去挣。剧团默默肩负着传承、普及民族艺术,保存地方戏曲、民间演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不能也不应该被忽视。为了更好的把“服务农民 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工作长期坚持下去,把欢乐、祥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献给广大群众,还需上级领导给予精神支柱及经费补助,才能得到有效的传播。剧团也不负上级领导的期望,努力创作出一系列文艺精品献给广大观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