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学的特点(云南少数民族文学中的语言艺术)

李洪平摘 要:笔者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对云南少数民族语言的表现性及独特性进行分析比较,以此展现云南少数民族语言的特色通过分析,认为云南各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中承载着大量极具特色的语言现象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少数民族文学的特点?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少数民族文学的特点(云南少数民族文学中的语言艺术)

少数民族文学的特点

李洪平

摘 要:笔者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对云南少数民族语言的表现性及独特性进行分析比较,以此展现云南少数民族语言的特色。通过分析,认为云南各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中承载着大量极具特色的语言现象。

文学艺术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劳动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人类在创造生存必须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创造了自己光辉灿烂的文学艺术样式:神话、歌谣、民间故事、叙事诗、音乐、舞蹈、绘画等。人民群众通过这些文学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爱憎、幻想和追求,对丑恶现象进行讽刺、鞭挞,对反动统治阶级进行抗争,用自己塑造的正直、善良、勤劳、勇敢的英雄形象来进行自勉自励,自我教育,传播高尚的道德和美好的情操。在云南这一多民族的省份里,文学艺术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光凝结着汉族人民的心血,同时也浸注着少数民族的智慧。云南各族人民以他们辛勤的劳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丰富和繁荣了云南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的百花园,它们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创造者表达的所有情感,都只能从词义、句法和语音中生成,在一定的语言行为中定型。云南各民族丰富的文学艺术大多是用各民族语言表达的,因而云南各民族语言与云南各民族文学艺术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

一、云南少数民族语言与古歌谣

一个民族在其历史上,无不留下许多在口头上传播的歌谣。这些歌谣是古代初民的文化,是活的语言化石,它让我们看到了古人的生活、信仰。云南是歌的海洋,各族人民不仅勤劳勇敢,而且都有自己的诗歌传统,能歌善舞,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听到动人心弦的歌声。同时,各个民族对诗歌的称呼也各不相同。比如,独龙语称歌谣为“曼殊”,唱歌对调是独龙族人民生活中最喜爱的一种艺术活动,它既是独龙人民心声的自然流露,也是他们思想感情的直接表现。布朗族称歌为“逋”,歌手叫“张逋”,民歌总称为“布朗调”,它包括十余种曲调。

云南少数民族歌谣内容十分丰富,各民族歌谣总是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表现不同时代各族人民的思想感情与愿望要求,这些歌谣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劳动歌

劳动歌的产生要追溯到上古时期,它是伴随着劳动而产生的一种最古老的歌谣,是后世一切诗歌的源头。在云南各少数民族中,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劳动歌谣,这些劳动歌谣反映了当时采集经济、狩猎经济和农耕初期的生产劳动状况。

如阿昌族的民歌《几条心合成一条心》:

领:哞———乌鸦三只,叫声满山坡。

随:满山坡,乌鸦三只,叫声满山坡。

… …

领:哞———几条心合成一条心工作。

随:工作,几条心合成一条心工作。

很明显,这首歌通过领唱和齐唱,在劳动中随着歌声的节奏集中了大家的力量,使“几条心合成了一条心工作。”歌中有呼有应,节奏鲜明,表现了集体劳动的韵律和豪情。各民族以劳动为歌唱内容的民歌是十分丰富的,人类在经历了狩猎时代后,便留下了许多“猎歌”。如彝族有一首《追鹿子》的古歌谣:

追鹿子,扑鹿子

敲石子,烧鹿子;围拢来!

啄,啄,啄。

这首诗表现手法精巧,语言十分精练,全诗短短十八个字,而且全是三字句,连用六个动词,概括六个不同的场面,再现了原始先民猎鹿、食鹿的全过程。“围”、“啄”一字,把人们痛快的生活气氛完全勾画了出来。怒族的《猎人之歌》、佤族及摩梭人的《打猎歌》、独龙族的《猎歌》等,这些歌谣均以豪迈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反映了各民族人民的狩猎生活。

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之后,各民族的劳动歌便广泛而直接地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内容。白族有一首古老的洱源西山民歌这样唱道: “说来你们不相信,犁田我们用野羊,犁头用的白石头,犁的很平整”。考古证明,大理洱源西曾发现过石斧和石犁,这首歌应当是白族祖先经历石器时代的佐证,而诗歌的内容已经涉及到了原始的农业劳动。此外,布依族的《劳动歌》,主要是描述和反映各种生产劳动或总结生产劳动经验,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生产的各个方面,有《种稻歌》、《种棉歌》、《采茶歌》、《造酒歌》等。普米族的《天亮曲》是反映古代普米族人民劳动生活的诗篇,它通过天亮前后普米村寨繁忙景象的描述,反映了普米族人民的勤劳勇敢以及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傈僳族的《生产调》 (傈僳语叫“阿尼什么木瓜”,意为“古代劳动之歌”),全面描述了刀耕火种农业从砍伐森林到收获的整个过程。这一类劳动歌在各民族中都有,如景颇、拉祜、佤、傣等生活中需要舂米的民族,几乎都有“舂米歌”。“舂米歌”随着舂米的节奏起伏,唱出了劳动的艰辛。在其他少数民族中都有反映生产劳动的《生产调》、 《劳动歌》,许多民族还有“建寨歌”、“盖房歌”、“破蔑歌”、“打鱼歌”、“抬木头歌”等多种多样的劳动歌。

(二)情歌

情歌是人类文化中的一枝艳丽多姿的奇葩。在云南各少数民族的歌谣中,情歌不仅数量多而且艺术上也特别完美,历来为各族人民所喜爱。

比如白族人民表达热烈爱情的诗句有: “小心肝,风吹十里桂花香。蜜蜂闻到花香味,飞来花树上,蜜蜂采花花更艳,花引蜜蜂酿蜜忙,真心相爱哥与妹,蜂蜜配砂糖。”德昂族的男女青年表达自己对爱情的真诚用这样的比喻句:“你变菜,我变锅,你变白米,我变谷子,你变布匹,我变针线,你变树木,我变春风,你变青草,我变露水,你变花丛,我变蜜蜂,你我心心相随相印,时刻不分离。”纳西族情歌《丢话在心里》: “哥住江水头,江也来挑水,妹住江水尾,江也来喝水。哥有两桶话,倒进江水里。话随江水流,愿妹喝心里。”这首歌绝妙地把挑水、江水、喝水联系在一起,勾画出一幅生活气息浓郁的图画,表现出了独特的诗情。

情歌在拉祜族民歌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青年男女在谈情说爱倾吐爱慕之情时,常常跑到山林中或村寨边即兴歌唱。如: “亮晶晶的月亮爬上了树梢,十六岁的姑娘睡着了,是哪个不知趣的小伙子,三根竹篾吹动我的心? … … ”。彝族的情歌《抓把石头》: “抓一把石头给你,一天丢一个,丢完你来呢。”显然,这是一首初恋时相约的情歌。基诺族有情歌《巴格勒》: “巴格勒”依歌的内容可分为“巴栗”、“巴宝”、“巴里”三类,巴格勒情歌多采用排比和比兴,其中借喻、隐喻应用尤其广泛,不论花草树木还是鸟兽虫鱼,都可以入诗作比喻,歌词重迭对称,形成一幅幅情满意溢的感人画面。如: “火亮虫忽而暗淡忽而闪亮,我的心却好比皎洁的月光,回头水一天变幻几回方向,我的爱只会像奔腾的澜沧江。”

云南各民族情歌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想象奇特、比喻贴切,形式灵活多样。表达爱情强烈大胆、一往情深,感情丰富细腻,深刻地表现了劳动人民高尚的情操、娴淑的品格,同时也展示了少数民族语言所具有的表现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如白族情歌《拄拐杖相随》用人们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做比,动人地唱出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青瓦房上抹石灰,石灰焊瓦雨难摧,金沙江上铁索桥,炸雷击不毁。辟不开的扭丝柴,斩不断的剑湖水,白头到老不分离,拄拐杖相随。”这首民歌歌唱的是对爱情的坚贞,但不说千年万代,也不说海枯石烂,而说很现实的拄拐杖相随。这是美好而朴实的艺术语言,像这样的语言,在云南各少数民族情歌中俯拾即是。

云南各少数民族都善于用诗歌来表达爱情,感情热烈大胆,表达直白朴实。如傣族爱情诗歌《妹是湖中一朵花》:“妹是湖中一朵花,阿哥有心想摘花,只见湖水映青山,想搭竹桥到湖里,不知湖水有多深,想做木船划进去,又怕船儿撞上桩,湖中的花朵啊,离岸不过三分远,摘花的路程却这样艰难,要是哥有这份福气呀,定要变成勤快的蜜蜂,天天飞进湖里采花。”把这首民歌与《诗经·蒹葭》进行比较,可以看到傣族的诗歌直接铺叙,滔滔不绝地陈述和表白;而汉族的诗歌则采取反复咏叹的方式,不断地挖掘人物内心极度的思念和痛苦;汉族的诗歌表达含蓄深刻,而少数民族情歌表现直白,具有叙事的特点。

(三)仪式歌

仪式歌是各民族歌谣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举行祭祀、庆典、婚丧等仪式唱的一种有固定套式和内容的歌。仪式歌与各民族宗教活动和风俗礼仪有密切关系,大致分为祭祀歌、礼俗歌、婚礼歌、丧歌、酒歌等。诗歌几乎贯穿在各民族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成了各族人民反映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追求愿望的重要方式;是他们自娱自乐、调节生活、传达情意、组织劳动的重要工具。这些歌谣从各个方面记录了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信仰,反映了各民族古代文化的风貌。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习俗,一定的习俗是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它与各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宗教信仰、心理状态、思想感情密切相联,并成为各族人民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各民族的习俗歌,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各族人民特有的风俗习惯,通过它们不仅可以看到一幅幅情调各异的风俗画,还可以了解到各族人民特有的精神状态和民族性格。如哈尼族的《十二月酒歌》、《祭祀酒歌》等,形象地描绘了哈尼族古代人民的劳动情景及对原始多神崇拜的祭祀活动,表现了人们期望迎来丰收的美好愿望。

在艺术形式上,各少数民族歌谣的体例灵活多样,极富于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在语言运用、比兴手法、押韵等方面,都有独具的特点。如白族歌谣清新细腻,严谨冼炼,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白族中最流行、最富有民族特色的白族调(又称“白曲”或“民家调”),有严格的格律,一般由上下两段组成,与汉族的词有上下阕极其类似,上半段由两个七字句一个五字句,再加上一句三个字的韵首组成;下半段由两个七字句和一个五字句组成,即“三七七五,七七七五”。此外,白族民歌艺术表现手法变化多样,比兴皆用,抒情与叙事结合,表现了即兴创作的特征。纳西歌谣意境优美深邃,善于将特定的思想内容铸于典型的艺术形象中,在表现手法上有鲜明的特色:一是以物拟人,即大多不直接写人,而是赋予物以人的感情、意志和性格特征,把物加以人格化、形象化,使作品委婉曲折、寓意深刻,耐人寻味。二是保持了诗、歌、舞的紧密联系,它们是诗、是歌、也是舞。佤族诗歌古朴淳厚,刚健有力,一般都是七字一句,比较讲究韵律,表现手法多用排比、对衬、暗喻,并与音乐舞蹈紧密结合;拉祜族诗歌感情奔放、雄浑遒劲,给人以雄浑之气、寥廓之情。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虽然各个民族的歌谣各有特色,但也有一些共同点,在语言运用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富于表现力,具有“朴素简洁和三言两语塑造形象的雄壮的力量”。各族歌谣在语言应用上还富于音乐性,用各民族语言吟唱的诗歌,都有自己的押韵方式。佤族的四句诗是一、三句押韵,二、四句相押,八句诗一般是一二三四句和五六七句相押,即每隔三句押韵;押韵的位置,有尾字相押的,有尾头相押的,还有尾腰相押的。布依族的诗歌是前两句的尾韵和后一句的头韵,或颈韵(第二字)或腰韵(第三个字)相押。比兴手法也应用得相当普遍,独龙族民歌唱到诗歌是发自内心时,是这样用比的:要打到肥壮的麂子,要到山箐里去找,要唱真情的歌啊,要到心底里去找。这是生活中所选取的比喻,富有新意而不落俗套。

二、云南少数民族语言与叙事史诗、传说、民间故事

(一)叙事史诗

史诗一词最早出现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史诗一词又来自希腊文,原意是说话,后来由于习惯相沿,这个词与用诗体写的关于英雄的事迹联系起来。史诗,顾名思义,就是以历史为主要歌咏内容的长诗。这里所说的叙事史诗是一种特定历史范畴的文学现象,它产生于人类的童年时期,与民族一起成长,是用诗的语言记叙各民族关于天地形成、人类起源、民族迁徙、民族战争和民族英雄光辉业绩的古代诗歌作品。云南各民族几乎都有史诗,有的民族支系繁多还不只一部,它们大都是在各民族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的基础上产生的。经过历代歌手的编唱之后,形成了完整的系统庞大的结构,有固定的人和神的形象,塑造了作为本民族集体力量代表的英雄,并且以引人入胜的情节把各个部分贯穿起来,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和浓郁的诗情。史诗一般可分为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

云南可说是一个创世史诗的宝库,已经发掘出来的各民族的创世史诗已有几十部,比如彝族史诗《梅葛》、《阿细的先基》等,纳西族的史诗《创世纪》,白族史诗《开天辟地》,拉祜族史诗《牡帕密帕》,阿昌族史诗《遮帕麻与遮米麻》,佤族史诗《葫芦的传说》,景颇族史诗《木脑斋瓦》等。这些史诗以绚丽多彩的笔触,描绘了各民族在社会发展最初阶段的多方面的生活图景,记述了各族祖先丰富的思想感情。

各民族的创世史诗内容大体上相似,即围绕“创世”过程展开史诗世界的动人描写。它一般包括天地形成、人类起源和人类的发展(包括学会取火用火,家畜及庄稼等各种发明以及迁徙、古代习俗等)两大部分。例如哈尼族的《奥色密色》,以天王派人改变混沌状态、 “杀翻龙牛造天地”讲起,待天地形成后,喝了“怀胎水”的搭婆模米生下了人,接着暴发了洪水,除阿摩卓罗和阿摩卓索两兄妹外,地上的生物全被淹死。两兄妹只得成了亲,养育子女,大儿是哈尼族,二儿是彝族,三儿是汉族,后来人多了,三兄弟便离家寻找新地。佤族史诗《葫芦的传说》里说,各民族都是从葫芦中出来的,先出来的佤族是大哥,次出来的景颇族是二哥,第三出来的傣族是三哥,第四出来的汉族是四哥,最后出来的拉祜族是小弟弟。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各民族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大家互相帮助、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共同进步。

事实上,无论哪一个民族的创世史诗,其内容都是以创世过程为中心线索,来组织与此关联的神话、传说、习俗以及对往昔的追忆等内容。各民族的创世史诗,其实也反映了各族先民对自然的认识及与自然作斗争的全部过程,都是产生它的那个民族全体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具有民族学、民族史等多方面的科学价值,成了历史上各族人民的“百科全书”。而各民族的英雄史诗,反映了从远古社会解体到奴隶制建立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塑造了各民族理想中的英雄形象,英雄时代产生的社会理想和道德观念充分体现在英雄的身上。由于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发展中各种因素的限制,规模宏大、结构完整的英雄史诗并不像创世史诗那样繁荣。较著名的有傣族神话叙事长诗《兰嘎西贺》,这首诗具有英雄史诗的宏伟气魄。它虽然取材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与佛经文学有密切关系,但却植根于傣族人民生活的土壤,以其磅礴的气势、瑰丽的幻想,鲜明的英雄形象,反映了傣族社会在阶级分化、国家出现、民族形成这一“英雄时代”中,傣族人民在与自然,与异族敌人进行艰苦斗争时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民族精神。著名的英雄史诗还有纳西族的《黑白战争》、《哈斯战争》和傈僳族的《古战歌》。

(二)传说

传说是一种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古老的口头创作,是一种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地方风物密切关联的口头故事。各少数民族的口头传说内容是极为丰富多彩的,既有原始社会时期的传说,又有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出现的传说;既有反映自然界各种事物的传说,也有反映社会关系、阶级斗争的传说;既有解放前产生的传统传说,也有在新社会中不断创造出来的新传说。各少数民族的传说宛如一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画卷,它形象真实地展示了各族社会的历史发展。

传说大致可分为三类:历史传说、人物传说、风物传说。

历史传说是以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为背景的传说故事,它主要反映人民对历史事件的态度和看法,纳西族的《龙女树》和白族的《火烧松明楼》就是两则动人的古代历史传说。在历史上,由于统治阶级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云南各族人民进行过多次声势浩大的反抗斗争,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一直在人民中间流传。如清朝嘉庆年间,傈僳族、白族、怒族、纳西族、汉族人民在维西一带举行联合大起义,起义的领袖是傈僳族农民恒乍绷。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傈僳人民中却流传着许多关于恒乍绷领导起义的故事。

地方风俗传说是少数民族中最丰富最有特色的部分,它是以解释各地的山川古迹、花虫鸟兽以及风俗习惯的由来为主的传说。

云南不仅山水秀丽,而且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各异,呈现出一幅幅绚丽诱人、多姿多彩的情景。地方风俗传说从语言的角度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其一,解释各族风俗习惯和节日由来的传说。如白族、纳西族、彝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傣族关于“泼水节”、 “孔雀舞”的传说,白族关于“蝴蝶泉”、“天生桥”、“西洱海”的传说,大理关于“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的传说。其二,解释自然界一些事物特征及其由来的传说,如傣族的“双犀鸟”等。

产生于历史土壤中的传说,总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的情感和要求,并且,在流传的过程中要自然地受到历史的检验,人们总是把那些最有意义、最符合人们心愿、最典型的代表人们对事物的看法的传说保留下来,所以,传说中总是闪烁着思想的光芒。

(三)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颇受青睐的体裁,每个民族都有这方面的丰厚的创作。云南各族民间故事十分丰富,有的短小精干,三言两语便道出一种生活的意义,引人沉思、回味无穷;有的情节盘根错节,曲折动人。翻开云南各民族的民间故事,呈现给你的是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景观,其中以机智人物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最具特色。

几乎各个民族都有一个或几个能代表人民智慧的理想化身。布朗族的《岩章莱》是一组十分有趣的机智人物故事,岩章莱以机智,善“莱” (莱,布朗语义近于耍弄、哄骗之间,一般用作动词)闻名。云南藏族聚居区有《阿古顿巴的故事》,它是以阿古顿巴为主人公的民间故事组合。“阿古顿巴”是藏语译音,其中“阿古”是人们的一种尊称,含有“叔叔”、“导师”的意思; “顿巴” (又为“登巴”)意为“滑稽”,合起来即为“滑稽叔叔”或“导师叔叔”。从“叔叔”、“导师”的称谓看,表现出人们对阿古顿巴这一形象的亲切感。在藏族人民的心中,阿古顿巴是真、善、美的化身。《光加桑的故事》是在傈僳族人民中广泛流传的机智人物故事, “光加桑”又可译为“刮纠三”,傈僳语“刮”是“说谎”的意思,刮纠三即会谎骗的人。与其他民族的机智人物相似,光加桑是个虚构的人物,他是劳动人民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再如基诺族中有阿推,景颇族中有南叭,布朗族中有艾掌来,佤族中有岩江片、达太,彝族中有沙则、罗牧阿智、松谷克忍、么刀,傣族中有召玛驾、艾苏、艾西,纳西族中有阿一旦等等。每一个机智人物的故事,都由许多小故事组成,但全部故事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形象体系。这些故事情节一般都比较简单,但却充分显示了机智人物的智慧、幽默、乐观,揭露了统治者、剥削者的愚蠢。

在云南各民族的民间故事中,还有一类是专门以歌颂英雄人物为主题的,人们通过故事歌颂英雄人物。英雄人物故事有德宏傣族的以“阿銮”、“哈含”、“帕亚贡玛”、“卞亚干塔”等人物为主人公的,通过描写英雄人物的种种经历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充满神话色彩和浪漫主义情调的叙述中,英雄们最终取得胜利,表现了一种民族的乐观主义精神。这些人物身上体现出各少数民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美德,寄托了人民的理想。

云南各民族的民间故事,是一座蕴藏丰富的艺术宝库,其中不仅表达着人民的思想感情、道德观念,而且蕴含着人民的艺术、审美情趣。民间故事是人民的“圣经”的论断,极其深刻地道出了它的实质以及在人民生活中的意义。

参考文献:

[ 1]刘世生.语言与文学的接面关系研究[J] .外语研究, 2005,(1): 1— 4.

[ 2]马学良.民族语言教学文集[C]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1988.

[ 3]史有为.异文化的使者———外来词[M]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1.

(作者:云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