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什么舞蹈演出(在北京跳舞在这个喧闹的城市里)
在北京观舞
——观台湾青年编舞家周书毅的《在北京跳舞》有感 (续1)
......
第一次进场,观看彩排。因为就想看看编舞在其微博里所诉说的东西,是怎样呈现在这个作品中的。于是就带着特别明确的目的,特别理性的心态来观舞。我很想从中看到编舞的思想;看到舞者的热情;看到舞蹈带给我的冲击。结果,我竟然看到了许多我自己的想法:假如我是编舞,我会在这一段如何如何,在那一段怎样怎样。于是乎,脑海里呈现出假如后的种种画面,甚至很想第二天把这些想法转达给编舞本人。但是,当我晚上回到家里反复播放彩排现场拍摄下来的一部分视频时,我发现其实是我自己的思维和心态出了问题:我不是周书毅,《在北京跳舞》这是周书毅的作品,是他和14位演员经过了30天的碰撞生发出的生命火花,我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第二天原本打算的与编舞的交流自然就省略了。
剧照1
第二次进场,观看首场试演。我充当了一名场记,记录下每一段的画外音、音乐(或乐响),灯光、服装、道具,以及演员的舞台方位和运动轨迹 。于是我发现了许多在彩排的时候没有看到的东西:舞台上那如星星般闪烁的小灯构成的是一幅中国地图,闪烁的灯光就是每个演员的家乡所在的位置;那人手一个手机,自我屏蔽了外界的喧嚣,在拥挤的地铁里各自陶醉场景;那由各种颜色的胶带粘贴出来的线条图案仿佛是北京市地铁路线图,又好像是演员们日日都在重复的运动轨迹;那看似随意的个体服装似乎恰到好处地体现出每一个演员的个性特征;那具有地域风情的代表性音乐正是14位来自不同城市的演员们的自我简介......特别是在最后一个舞段,所有的演员脱掉了外装,仅仅只穿着肉色的护身,整个舞台呈现出纯粹、干净的状态,但是每一个舞者的舞蹈动作、运动趋势却仍然不失其个性,表达着自己“移动”方式和“到达”心境。这就是现代舞的审美追求,即便是在统一的目标下,也需要彰显个性。于是,我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了这个作品。
剧照2
尽管在这场首演结束后,周书毅的创作遭遇到了当晚观舞者里的权威人士的质疑。这到底是现代舞实验者的悲剧还是喜剧?谁又能说得清?应该说,今天的现代舞实验者,带着生命的激情,同样也带着心灵的孤寂。因为实验,他们发现了传统遗留下来的缺陷,也发现了权威定义中的疏漏。因为创新,他们发现历史的局限性,也发现了自身的可能性。他们迷恋于对创新的思索。他们不会让奉承替代思考,更不会以迎合代替创新。也正因如此,他们恐怕永远也不会成为这个世界的主流。然而,这并不能改变他们的初衷,更不能阻碍他们的前行。
剧照3
第三次进场,观看第二场试演。经历了前两个晚上的观舞体验后,我已经把自己在观舞中“我想要”的东西清理得干干净净。我不再需要思考舞蹈以外的东西了,而是全神贯注于这个舞蹈的本身——在北京跳舞的演员们。于是,我看到了令我感动的另一番景象:
1
在这个喧闹的城市里,跳着属于自己的舞蹈。我明明诞生于传统气息浓厚的地方小镇,却偏偏喜欢在北京这个现代化的大城市里跳现代舞。我无法去吟唱家乡的田园牧歌,却在歌舞升平的包围中寻找属于自己身体的现代舞之歌。
2
为什么来北京?为什么选择跳现代舞? 过去在地方舞团里,我跳过很多“别人的故事”,而今在北京我有机会来跳跳自己。跳舞的过程也许并不都是快乐,有时竟是那么荒唐可笑,有时也会感到莫名的失落。但我还是喜欢这样在北京尽情地舞蹈。
3
我也曾经去追求导师们的境界,考一个硕士学位。后来我发现,在那里虽然可以找到有理有据的理论和规则,却没有了敢爱敢恨的勇气。为了拿到了人人羡慕的金字招牌,却险些失去了跳舞的热情和创作的激情。我不想像一个淘金者那样为了寻找耀眼的金子,却丢失掉金子般的心。
剧照6
4
我迷恋在舞台上灯光照耀下的那一瞬间。那灯光的照耀犹如充电一般,让我拥有一身不知疲倦的舞动的神经。灯光下的我仿佛浸泡在心爱的人的眼中,令我感到无比温柔和甜蜜。我为那份温柔而陶醉,它支撑起我愿意永远为之舞动的生命脉搏。我为那份甜蜜而痴迷,甘愿忍受千辛万苦,在这没有尽头的舞蹈之路上拼命奔波。
(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