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惊蛰节气古诗(节日节气诗第十五章)

陈锦云、曾秀英选编《节日节气诗》正文

惊蛰七绝096—107首

六、惊蛰(二月上半月)

惊蛰简介:斗指甲,即东北方向,太阳黄经为345度。此时春雷乍动,蛰伏的冬眠动物开始苏醒,故称为惊蛰。(见季著33页)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每年太阳运行至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一般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惊蛰”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百度·百科·惊蛰)

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从古人总结的七十二候应也可以看出,到清明节的第二候才有“雷乃发生”的记载。真正使蛰伏的昆虫“启户始出”的原因是土壤温度逐渐升高。(参见王修筑《中华二十四节气(第二版)》第64页)

二月柳树发芽,春意渐浓,故诗中多写到柳树。丰子恺在著名散文《杨柳》一文中认为,从古至今,“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柳”(见《精美散文——游踪风物》第147页,黄山书社2007年9月第1版),可以参看。

二月又称杏月、仲春、花月、如月、卯月等。物候上以杏花开放为主要特征,所以二月被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杏月之称,实在富有诗情画意。所以诗中常常写到杏花。其实,惊蛰节气,一候桃花开,二候棣棠花开,三候蔷薇花开,已是百花竞放之际,以杏花为代表,只是沿用惯常说法罢了,因为此时杏花开放正盛。

096、新雷

(清朝)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出处】清典1401页。小传下二册411页。历代绝句1533页。

【作者】张维屏(1780—1859),字子树,一字南山,号松心子,广东番禺(今广州)人。道光进士。官同知,曾署南康知府。其早期诗作多抒写个人生活。晚年家居,目睹英国侵略军的暴行,激发了爱国情绪,所写诗篇如《三元里行》、《三将军歌》等,激昂悲愤,歌颂了鸦片战争时期的反侵略斗争。有《松心诗集、文集》等,又辑有《国朝诗人征略》。见清典1814页,小传下二册411页。

【简析】此诗表现了作者对阳春将临的喜悦心情,又使用了象征写法,以自然喻人事,渴望社会变革的到来,很好!谁也不会认为只是写自然界的“春雷”了。

【象征简介】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

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还可以延伸描写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古诗中使用象征写法的作品不少。咏物诗,大部分使用了象征手法,如唐朝崔铉《咏架上苍鹰》,北宋曾巩《柳》,明朝于谦《石灰吟》。

关于惊蛰节气古诗(节日节气诗第十五章)(1)

千红万紫安排著

关于惊蛰节气古诗(节日节气诗第十五章)(2)

只待新雷第一声

097、己亥杂诗(其一二五首)

(清朝)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出处】绝句三百首330页。清典1446页。爱国诗歌195页。小学生156页。历代绝句1551页。

【作者】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道光九年(1829)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礼部主事等职。道光十九年辞官南归,两年后暴死于丹阳云阳书院。论学主公羊学派,讲求经世致用,主张革新,与魏源齐名,称为“龚魏”,为近代思想界的先驱者。其诗多感时伤世的忧患意识,及冲破沉闷、呼唤风雷的理想,风格多样,对后世的黄遵宪、谭嗣同、梁启超、柳亚子等人,有较大的影响。著有《定庵文集》等。今人辑有《龚自珍全集》。见清典1835页,小传下二册426页。

【简析】龚氏名篇。典型的借题发挥的写法。比喻、双关的写法。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归浙江,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其中第一二五首是他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请而写的祭神诗。诗末有一个绝妙的自注:“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词万数。道士乞撰青词。”所谓赛神会,是指当地百姓为祈雨举行迎神赛会,迎的是玉皇、风神、雷神这三位尊神。这种迷信活动盛大、隆重而热烈。青词,是供道教徒在斋醮仪式上献给“天神”的奏章表文,它是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所以叫青词,又叫绿章。

按理说,写青词,其内容自是“不问苍生问鬼神”,可是龚自珍毕竟是高手,偏偏借鬼神,说苍生。一二句,其实是以自然喻人事,说要使中国重新生气勃勃,就得依靠疾风迅雷般的威力,来打破死气沉沉的政治局面。三四句也用双关、比喻的写法,所谓“天公”,明指天上主宰一切的玉皇大帝,暗指人间至高无上的皇帝。他希望清朝皇帝能奋发有为,打破一切陈规旧制,放手让各种各样的优秀人才发挥才能,拯救中国。

通篇语意双关,表面上祈祷神灵,实际上议论人事,利用由风雷震动宇宙的强大力量,引起人们一种对政治风雷的联想。生动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政治思想,融为一体,取得巨大的成功。

关于惊蛰节气古诗(节日节气诗第十五章)(3)

九州生气恃风雷

关于惊蛰节气古诗(节日节气诗第十五章)(4)

国士无双袁隆平

098、月夜

(盛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出处】唐三全译430页。唐典622页。幼读85页。四季风光59页。绝句三百首62页。历代风景诗63页。历代绝句222页。最美的节气诗词(春)46页。

【作者】刘方平(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天宝在世。一生隐居不仕。与皇甫冉为诗友,为萧颖士赏识。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全唐诗》存其诗一卷。见唐典1403页。小传不载。

【简析】构思新颖别致,不落俗套。选取月夜为背景,从静谧中写出生命的萌动与欢乐,体现了春的气息,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的写法。“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句尤佳,比苏轼“春江水暖鸭先知”并不逊色,却早了几百年!

关于惊蛰节气古诗(节日节气诗第十五章)(5)

今夜偏知春气暖

关于惊蛰节气古诗(节日节气诗第十五章)(6)

虫声新透绿窗纱

099、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其一)

(北宋)苏 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出处】律诗310页。宋典429页。小学生115页。作品选中二册158页。四季风光70页。绝句三百首155页。历代风景诗68页。宋诗选注72页。历代绝句1022页。最美的节气诗词(春)22页。宋诗选210页。

【作者】苏轼,见027首《上元侍宴》简介。

【简析】虽是题画诗,但也是富有活力的春日江南水乡的真实写照,写得非常好。“春江水暖鸭先知”,千古名句,应是写早春景象。作品选中二册156页认为是写江南仲春景色。刘方平“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诗意同此,写法并不逊于此诗,而早了二百多年。

惠崇,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晓景》即其画作。

桃花,春江,蒌蒿,河豚,约为二月上半月光景。

关于惊蛰节气古诗(节日节气诗第十五章)(7)

竹外桃花三两枝

100、台城

(晚唐)韦 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出处】历代风景诗145页。唐典1298页。历代绝句835页。李元洛唐三61页。全唐诗卷六九七第8093页。最美的节气诗词(春)33页。

【作者】韦庄,见前《立春》(青帝东来日驭迟,暖烟轻逐晓风吹)诗后简介。

【简析】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中唐时期,已废。唐朝末年,覆亡之势已成,重演六朝悲剧,已不可避免。诗人对此伤感不已。此诗采用侧面烘托的写法,以自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以“物”的无情,反衬人的伤痛,在对历史的感慨之中,暗喻伤今之情。写得空灵蕴藉,含蓄委婉。

关于惊蛰节气古诗(节日节气诗第十五章)(8)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01、春游湖

(北宋)徐 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出处】绝句142页。律诗331页。宋典739页。四季风光87页。绝句三百首173页。历代风景诗95页。西湖诗文26页。宋诗选注108页。历代绝句1053页。宋诗选328页。

【作者】徐俯(1075?—1140),字师川,自号东湖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年幼能诗,为舅黄庭坚所器重。绍兴二年(1132)赐进士出身。历任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权参知政事。与曾几、吕本中游。诗属江西派,晚年之作趋于平淡。见宋典1476页。小传不载。

【简析】此诗写早春游湖的幽兴,写得清新明快,曾传诵一时。“春雨断桥人不度”一句尤为著名。北宋末赵鼎臣《和默庵喜雨述怀》诗云:“解道春江断桥句,旧时闻说徐师川。”以意趣剪裁景物,根据觅春的心理和游湖的行踪来安排构图,以小见大,虚实相生。

徐俯是黄庭坚的外甥,早年作诗曾受黄的影响,但后来极力摆脱江西诗派艰深雕琢的风格,追求平易自然,主张“必有是景,然后有是句”(曾季貍《艇斋诗话》),此诗可以为证。

此处还有(南宋)徐元杰《湖上》(花开红树乱莺啼)(历代风景诗52页。宋典不载)七绝之作比较值得一读。二诗诗意相近,可以参看。

关于惊蛰节气古诗(节日节气诗第十五章)(9)

夹岸桃花蘸水开

关于惊蛰节气古诗(节日节气诗第十五章)(10)

春雨断桥人不度

102、咏柳

(盛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处】律诗19页。唐典51页。小学生10页。四季风光43页。绝句三百首9页。历代风景诗33页。李元洛唐三163页。咏物诗选177页,第二句作“万条垂飏绿丝绦”。最美的节气诗词(春)59页。唐诗选67页。

【作者】贺知章(约659—约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证圣进士,官至秘书监。后还乡为道士。好饮酒,与李白友善。“吴中四士”之一。其诗今存二十首,多祭神乐章和应制诗;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见唐典1400页,小传中一册53页。

【简析】一本题作《柳枝词》。咏物诗。比喻生动,想象丰富,咏柳赞春,情怀高雅。此诗单纯咏柳,别无寓意,相当少见。大部分咏物诗是有所寄托的,唐朝崔铉《咏架上苍鷹》,北宋曾巩《咏柳》,明朝于谦《石灰吟》,毛泽东《咏蛙》,都是有寄托的著名例子。

关于惊蛰节气古诗(节日节气诗第十五章)(11)

万条垂下绿丝绦

103、雨过山村

(中唐)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出处】唐典771页。江中卫编注《历代咏花诗选》(闽新出(泉)书刊第006号,德化印刷厂1992年7月印刷,下文简称咏花)70页。历代风景诗110页。历代绝句481页。

【作者】王建(约766—约830),字仲初,颖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大历进士。晚年为陕州司马,又从军塞上。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所作《宫词》一百首颇有名。有《王司马集》。见唐典1405页,小传中一册265页。

【简析】此诗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是中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篇。村姑浴蚕的细节,体现春深农忙;“闲着中庭栀子花”又反衬出农村之忙,一动一静,妙趣横生。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在二月。栀子花,一名同心花,诗歌中向来用作爱情的象征,少女们很喜欢采摘此花。此时农忙,无暇谈情说爱,只好让它闲着。

【栀子花简介】栀子花又名栀子、黄栀子,为龙胆目、茜草科、栀子属的常绿灌木,喜欢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较耐寒,耐半阴,怕积水,要求疏松、肥沃和酸性的沙壤土。栀子花枝叶繁茂,叶色四季常绿,花芳香素雅,为重要的庭院观赏植物。除观赏外,其花、果实、叶和根可入药,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花期较长,从5~6月连续开花至8月,果熟期10月,果为黄色染料,亦为消炎解热药。

栀子花原产中国,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集中在华东和西南、中南多数地区,福建、贵州、浙江、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陕西南部等省份。湖南省岳阳市、常德市的市花即为栀子花。

栀子花的花语是“坚强、永恒的爱与约定,一生的守候和喜悦”。此花从冬季开始孕育花苞,直到临近夏至才会绽放,含苞期愈长,清芬愈久远;栀子树的叶,也是经年在风霜雪雨中翠绿不凋。虽然看似不经意的绽放,也是经历了长久的努力与坚持。平淡、持久、温馨、脱俗的外表下,蕴涵的是美丽、坚韧、醇厚的生命本质。(百度·百科·栀子花)

关于惊蛰节气古诗(节日节气诗第十五章)(12)

闲着中庭栀子花

104、未展芭蕉

(晚唐)钱 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出处】唐典1310页。刘学锴、赵其钧、周啸天著《唐代绝句赏析》(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第1版,下文简称赏析)318页。四季风光50页。绝句三百首119页。历代风景诗26页。历代绝句911页。李元洛唐三164页。

【作者】钱珝(生卒年不详),字瑞文。钱起曾孙。举进士。乾宁初官至中书舍人。后贬抚州司马。《全唐诗》录其诗一卷。见唐典1409页。小传不载。

【简析】咏物诗。联想丰富而优美,比喻生动而形象。把未展芭蕉比喻成冷烛、绿蜡,比喻成芳心未展的少女,比喻成一封未被拆开的书札,十分巧妙,富有创造性。体现了诗人对生活中事物的细心体察和对生活中受到环境约束、心灵上受到禁锢的少女的了解和同情,富有人情味。

关于惊蛰节气古诗(节日节气诗第十五章)(13)

一缄书札藏何事

关于惊蛰节气古诗(节日节气诗第十五章)(14)

会被东风暗拆看

105、春日五首(其一)

(北宋)秦 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出处】节令31页。律诗322页。宋典611页。四季风光80页。绝句三百首166页。历代风景诗67页。宋诗选注77页。历代绝句1040页。中国二十四节气诗词鉴赏214页。宋诗选279页。

【作者】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元丰八年(1085)进士。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坐元祐党籍,累遭贬谪。少从苏轼游,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尤工词,婉丽精密。有《淮海集》。见宋典1474页,小传中二册605页。

【简析】体物入微,融情入景,写法精细,风格纤弱。

关于惊蛰节气古诗(节日节气诗第十五章)(15)

有情芍药含春泪

关于惊蛰节气古诗(节日节气诗第十五章)(16)

无力蔷薇卧晓枝

106、寄陈伯玑金陵

(清朝)王士禛

东风作意吹杨柳,绿到芜城第几桥?

欲折一枝寄相忆,隔江残笛雨萧萧。

【出处】律诗464页。清典1018页。历代绝句1399页。

【作者】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历任礼部主事、经筵讲官、国史副总裁、刑部尚书。卒,谥文简。系康熙朝数十年诗坛盟主。论诗承继唐司空图“自然”“冲淡”、宋严羽“妙语”“兴趣”之说,创“神韵说”,其主旨在要求诗人于诗歌创作中追求一种清淡闲远的艺术境界,沾溉一代,影响极大。创作上洒脱自然,意蕴清悠,别有情致,尤擅长绝句;律诗及古体诗中亦有一些气势雄放、格调苍熟之作。生平著述甚富,有《带经堂集》、《南海集》、《蚕尾集》、《渔洋诗话》、《香祖笔记》,所编有《十种唐诗选》、《唐贤三昧集》。另有笔记《居易录》《池北偶谈》。见清典1790页,小传下二册187页。

【特别提醒】明朝有个王世贞(1526—1590),太仓(今属江苏)人,嘉靖进士,著有《艺苑卮言》。姓名的读音、字面很容易相混!见清典1790页。另外,王士禛,清典作王士禛,小传作王士祯,孰是孰非?小传非。

【简析】怀友诗。构思立意相当巧妙。想象自己折柳欲寄之时,恰是朋友同步思己之日。“隔江残笛雨萧萧”是全诗精华所在,富有神韵。陈伯玑,名允衡,江西建昌人,著有《宝琴馆集》,作者友人、知音,交谊甚厚。芜城,即扬州。王士禛曾任扬州推官,陈氏客居金陵,曾数次过江来访。后王见柳思人,故有此作。

关于惊蛰节气古诗(节日节气诗第十五章)(17)

绿到芜城第几桥

关于惊蛰节气古诗(节日节气诗第十五章)(18)

隔江残笛雨萧萧

107、春雷起蛰

(金朝)庞 铸

千梢万叶玉玲珑,枯槁丛边绿转浓。

待得春雷惊蛰起,此中应有葛陂龙。

【出处】节令29页。节气51页。金典不载,无条目。

【作者】庞铸,金朝诗人,生平不详。

【简析】这是一首写惊蛰前后景色的诗。草木发芽,绿色渐浓,大自然透露出勃勃生机。虚实结合,想象优美。葛陂龙,用典故。传说东汉汝南人费长房看见一卖药老翁,卖完药就跳入药葫芦中,知道是遇见仙人了,于是随老翁入山学道。后辞归,老翁送他一根竹杖作坐骑,费长房眨眼间到了家,把竹杖丢弃在葛陂(地名,在今新蔡县北),待回头看时,竹杖已化为巨龙(见《神仙传》)。此诗后两句以巨龙作结,点明题意,暗指惊蛰以后,冬眠的龙蛇之类的动物即将苏醒。

关于惊蛰节气古诗(节日节气诗第十五章)(19)

千梢万叶玉玲珑

此处还有(元朝)刘因《山家》(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元诗三百首61页),(元朝)赵孟頫《绝句》(春寒恻恻掩重门,金鸭香残火尚温)(元诗选注144页)七绝一首比较值得一读。

陈锦云、曾秀英选编,2023年1月13日于瓷都德化

关于惊蛰节气古诗(节日节气诗第十五章)(2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