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的详细制作方法(做大厨要掌握的淀粉知识)
本文系《粤厨宝典》丛书作者潘英俊先生原创作品,旨在饮食文化及烹饪技术研究
续文:《原料知识:做大厨要掌握的淀粉知识(三),原理解密,建议收藏》
前言:
变性淀粉本身并非为烹饪而设计,但是,随着食品工业化大行其道,具某些良好特性的变性淀粉开始被专业设计食品的工程师所关注。
这节所介绍的变性淀粉的种类与上一节介绍的变性略有不同,几乎成为“胶体”,不会出现天然淀粉常见的“老化”“回水”等问题。
当然,这里并非说以下的变性淀粉都适合用于食品工业,谨将有此类归类以供参考。
正文:
羧甲基淀粉(Carboxymethyl starch sodium)又称“羧甲基淀粉钠”,简称CMS。是淀粉在碱性环境下与一氯醋酸(C2H3ClO2)或其钠盐起醚化反应成的一种近似胶体的变性淀粉。由于通常是使用它的钠盐,故又称作CMS-Na。
这种变性淀粉具有黏高、糊化温度低、不受酸碱度(PH值)影响、抗冻、抗凝沉以及透明度高等特点。产品分食品级、医药级、造纸级、陶瓷工业级、日化工业级、石油工业级以及印染工业级等多种。
羟丙基淀粉醚(Hydroxypropyl Starch Ether)简称HPS。是将原淀粉与环氧烷化合物反应生成的烷基淀粉醚衍生物,为化学变性淀粉。
这种变性淀粉具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剪切性,连续加热对其黏度影响轻微。
最重要的是其热稳定和冷稳定的性能十分良好,这对肉食产品运程配送极有帮助。远程配送的肉食必须经受得起冷链配送、反复加热的极端影响。
羟丙基二淀粉甘油酯(Hydroxypropyl Distarch Glycerol)又称“羟丙基甘油双淀粉”,淀粉乳在碱性条件下与环氧丙烷(C3H6O)进行醚化反应后再加入环氧氯丙烷(C3H5ClO)进行交联反应而成的一种化学变性淀粉。
这种变性淀粉特点是亲水性高,具有较大的网络结构,使在膨胀后仍具有良好的水分包藏能力和良好的黏度稳定性。
甜筒、雪糕的配方中可派上变性淀粉的用场
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Hydroxypropyl Distarch Phosphate)又称“羟丙基磷酸双淀粉”,简称HPDSP。是原淀粉与三偏磷酸钠([NaPO3]3)或磷酰氯(Cl3OP)与环氧丙烷(C3H6O)伴同酯化而成的一种化学变性淀粉。
这种变性淀粉具易溶于水、膨润力高、透明度好以及糊液对温度、酸度和剪切力的稳定性高的特点。
羟乙基淀粉醚(Hydroxyethyl Starch)是原淀粉在碱性环境下与环氧丙烷(C3H6O)反应而得的一种变性淀粉。
这种变性淀粉形状与原淀粉无异,但性能却发生很大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亲水性极大提高,黏性稳定,易糊化和易膨胀等特点。
淀粉磷酸酯钠(Sodium Starch Phophate)是将原淀粉与清水搅拌成乳液,加入正磷酸(H3PO4),再用酸或碱使乳液的酸碱度(PH值)保持中性,并在150∽200摄氏度环境下反应而得的一种化学变性淀粉。
这种变性淀粉分Ⅰ型和Ⅱ型两种,前者糊化温度随原淀粉与磷酸结合量增大而降低;后者的特点是糊化温度低。
酱汁类调味品也可派上变性淀粉的用场
二淀粉磷酸酯(Distarch Phosphate)又称“淀粉磷酸双酯”“双酯型淀粉磷酸酯”,是原淀粉经三偏磷酸钠([NaPO3]3)交联,或三氯氧磷(POCl3)交联后再经醋酸酐(C4H6O3)酯化制,以及由三偏磷酸钠([NaPO3]3)或醋酸乙烯(C4H6O2)和原淀粉经过综合反应而制得的一种化学变性淀粉。
这种变性淀粉与原淀粉相比,有较好的溶解度、膨润力及透明度,而且老化倾向明显降低及冷冻稳定性提高。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Starch Sodium Octenyl Succinate)简称SSOS。是用1-辛烯基琥珀酸钠使原淀粉酯化而成的一种化学变性淀粉。
这种变性淀粉是1950年代的美国专利产品,主要为食品工业而发明,目的是想替代阿拉伯胶。由于它的性状为乳胶体,一般的酒楼食肆无法使用。
乙酰化二淀粉甘油酯(Acetylated Distarch Glycerol)是由醋酸酐(C4H6O3)、丙三醇(C3H8O3)将原淀粉酯化而成的一种化学变性淀粉。
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 )规定,这种变性淀粉限于罐头食品上使用。
乙酰化二淀粉己二酸酯(Acetylated Distarch Adipate)又称“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是醋酸酐(C4H6O3)和己二酸(C6H10O4)与原淀粉进行酯化反应而得的一种变性淀粉。这种变性淀粉主要有黏结力强、不返生以及稠结度高等特点。
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 )规定,乙酰化二淀粉己二酸酯为食品增稠剂,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在烹饪之中,较少直接用上变性淀粉
糊精(Dextrin)又称“焙炒淀粉”(Roasted starch),是天然淀粉部分水解的衍生物,是将大分子的淀粉转化成为小分子淀粉时的中间物质。
从化学的角度,糊精和淀粉的性质是相同的,分子式均为[C6H10O5]n,但糊精的聚合度介于可溶性淀粉(与盐酸处理过的淀粉)与麦芽糖之间。
糊精分黄糊精、白糊精及英国胶,并以三种方法生产。
第一种是酸水解法,即将盐酸(HCl)或磷酸(H3PO4)加入原淀粉中,在缓冲液存在下加热,使原淀粉发生部分水解,是为黄糊精。
第二种是湿式制造法,即将淀粉与适量的清水混合、加热糊化,添加α-淀粉酶使淀粉糊液化,再在加热使淀粉糊液水解,是为白糊精。
第三种是干式焙烧法,即先对原淀粉进行干燥,再均匀加热至200摄氏度,然后快速冷却而制成,是为英国胶或者是不列颠胶。
另外,糊精又分高聚合度糊精和低聚合度糊精,它们一般以平均聚合度为20作为分水岭,高于20的为高聚合度糊精,没有还原性;而低于20的为低聚合度糊精,具有还原性。
简单而言,糊精具有良好的增稠性能,通常作为天然淀粉的添加物,用以降低淀粉的黏度。
全文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