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的日期和习俗(上巳节被淡忘了的节日)
□郑学富
民间流传说:“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三月三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的诞辰日。三月三古称“上巳节”,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三月初三。由此衍生出来的祭祀高禖、衅浴祓禊、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著名的民俗活动。
远古时期的农历三月三,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高禖是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因供于郊外,又称“郊禖”。“禖”通“媒”,有牵线搭桥、成人之美的意思,因此上巳节又是求偶节、求育节。所以上巳节也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情人节。农历三月三由于正值桃花盛开,又称为“桃花节”,古代汉族少女到了15岁,要于此日举行成人礼,即“笄礼”,所以三月三也被称为“女儿节”。
《诗经》中的《郑风·溱洧》说:“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这首民歌以欢快、清新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古代三月三的风俗画,我们仿佛看到了阳春三月,溱河、洧河清澈见底,碧水涓涓而流。河畔,一群青年男女身穿春天靓丽的服饰,手持散发着芳香的兰草,兴高采烈地跳着、唱着,互相追逐嬉戏。这就是《诗经》中描写的我国古代最早的情人节的欢快情景。
唐玄宗对曲江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修建了紫云楼、彩霞亭、临水亭、水殿、山楼、蓬莱山、凉堂等建筑,并建了从大明宫途经兴庆宫直达芙蓉园的夹城。皇帝这天于曲江池赐宴群臣,同甘共苦行祓禊之礼,还在彩霞亭、紫云阁、承天门等楼阁殿台摆开“金钱会”,宫女抛撒金钱,士庶百官争相抢拾,嬉笑哄闹,气氛热烈。白居易的《三月三日谢恩赐曲江宴会状》详细描绘了曲江池皇家宴会群臣的盛况。王维的诗《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则说:“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
清明、上巳二节相邻太近,有时日期甚至重合。宋代由于尊崇理学,之后的文献不见上巳节男欢女爱的记载,踏青春游等习俗并入了清明节,上巳节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在西南彝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至今还流传着三月三男女相会的习俗,如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男女对歌、抛绣球、谈情说爱等活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