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智能化自行车的思考(在那篇文章发布后的五个月)
快半年了,嗯。
去年11月初,我在【大飛刨坑】关心智能自行车?最全面最猛烈的爆料全在这儿了中梳理了当时国内智能自行车的现状。5个月过去了,智能自行车怎么样了?
有圈内的朋友最近在微信问我智能单车行业的新文章啥时候出?我回他再给我一段沉淀的时间。
不过在第二篇有关自行车的【大飛刨坑】发布之前,这篇和数据相关的文章你一定不能错过。
国内自行车的市场格局
在中国,自行车本土品牌大约有100多个,平均单价在300元左右,本土品牌占据了市场规模的近30%。相比本土货,外资品牌大约有10个,平均单价贵,在1000元以上,不过它们却占据了中国70%的市场规模。
其中,台湾品牌捷安特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最大,2013年大陆出货288万辆,占内销整车的10%以上,大陆市场收入在50亿元左右,占整车内销市场的20~25%,捷安特单车的平均价格在1500元上下,毛利率可以达到20%以上。
再来看看同为台湾品牌的美利达,同一时期它的出货量为113万,收入在25亿元左右,市场占比约10%。
除了这两个耳熟能详的品牌,同样来自台湾的折叠车欧亚马,来自美国的专业骑行品牌崔克、闪电都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反观国内传统自行车企业,如凤凰、永久、飞鸽等因为近年来产品定位不明,技术革新不及时,目前仍挣扎在低端市场,单价通常在300元上下,毛利一般在4%左右。
自行车的分类
自行车按用途可以分为六个类别:山地车、公路车、城市自行车、折叠、死飞、BMX。
山地车,一般指车身较重,轮胎较宽,为保持抓地和平衡,多用于户外、山地路段以及复杂地形,带前避震或者前后避震。山地车在城市中骑行效能会很低,因为宽胎和减震会让骑行者感觉吃力。
公路车是指为公路赛事提供的用车,因需保证赛事骑行的速度、传动等,故对骑行者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配合专业设备,俯身骑行。通常公路车的车身超轻,传动快、速度快,风阻小。例如环法比赛用的都是公路车。
城市自行车,是为普通消费者日常生活出行所考量,为满足一年四季多种天气条件下身着不同穿着骑行者的需求而设计,不需要复杂的配置、技能和调试、保养等。也被人称为通勤车。
折叠车是城市车的一种,它由车架折叠关节和立管折叠关节构成。通过车架折叠,将前后两轮对折在一起,可减少45%左右的长度。折叠车多用于短距离骑行,方便快捷。
死飞,又称单速车、固定齿轮自行车,是一种没有单向自由轮的自行车,车轮与脚踏板永远处于联动状态。死飞衍生于城市街头文化,需要专业的骑行技巧,很受年轻人偏爱。
自行车越野简称BMX,由于它的车型比较少,轮胎比较粗而且比赛的赛道也和越野摩托车所用的赛道相似,所以有了这个名字。BMX是为专业场地所准备的,用于极限运动表演较多。一般车身重但结实,车架材质为铁。
截至目前我还能跟你分享这些
1.相比乐视、联想的智能自行车项目,小米和百度的产品会更早到来。值得一提的是,前者将发布的产品并非一款,而后者正在与捷安特展开合作。
2.虽然时间已过去五个月,但截至目前有关自行车整车的创业项目略有增加,但这一数字还没突破20。
3.相比整车,国内出现了诸多以车载配件或是以骑行App为入口的创业公司。小米投资骑记、BICI收购行者让更多创业者将目光优先投向了先出App。
4.在行业中被人关注极高的700BIKE有望在第三季度前亮相自家的整车,这是辆通勤自行车,主打高效便捷的生活方式骑行。
5.和新硬件的玩法不同,智能自行车在制造上更难也更传统。即便产品出了demo,但离量产还有很长的距离。归其原因在于对供应链、上下游、工厂、渠道的权衡博弈。
嗯,下篇智能单车行业的新专栏不聊数据,只说干货。等我再沉沉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