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与岳飞是一个时代的吗(为何2003年以后岳飞)
中华民族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在一系列巨大的变迁当中,也涌现了各种各样的英雄人物,因为自身的精神、气节而被后人深深铭记。
在从小阅读的各类书刊中,有些人的名字大家都已经是耳熟能详,而要说起民族英雄,则大抵便是郑成功、岳飞、戚继光、文天祥....
这些人在抗击外辱的战场上表现出了极强的大无畏精神,他们的事迹也被反复吟唱,诉说着中华民族的不屈意志。
但在2003年,岳飞和文天祥这两位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英雄竟然被从这一队列中“开除”了,从此在教科书中,他们不再享有这一称号。
这是为何呢?这两位一文一武、光照千古的大英雄何以就这样被摘了名号?
岳飞,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位列“中兴四将”之首,一生大小百余战,为大宋收复失地无数。
他出生于河南汤阴,自小勤习武艺,年纪轻轻便加入了军队,不久后,北方崛起的金国一举灭掉了和宋朝征战多年的辽国,成为了新的大敌。
在金军南下的过程中,大宋军队节节败退,几乎呈兵败如山倒之势,宋朝失去了半壁江山,还被迫割地赔款求和。
结果后来宋钦宗又反悔,号召各路兵马勤王,这个时候,岳飞眼看着河山沦陷,悲愤无比,非常想要投身军队上阵杀敌,但此时他的父亲已经去世,家中老母年迈,让他十分挂碍。
但岳飞的母亲姚氏是个深明大义的女子,她极力鼓励岳飞参军报国,也由此产生了经典的一幕:她在岳飞的后背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实际上是“尽忠报国”),以让儿子记住自己的使命。
岳飞投身军队以后虽然职位低微,但每逢作战必奋勇杀敌,其过人的勇敢和智慧很快便在军中得到体现,后来他跟随副元帅宗泽,在和金军遭遇的十三次战斗中全部取胜,战功显赫。
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此时北宋的都城开封已经被金军攻陷,皇帝宋钦宗、太上皇宋徽宗以及数千名重臣、皇室宗族、后宫嫔妃全部被金军掳走北上,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空前的耻辱,史称“靖康之变”。
在此之后,北宋正式宣告灭亡,所有残存下来的志士全部都集中到了新皇赵构的旗下,成立了一个新的政府班子,这便是“南宋”。
可赵构仍然是个消极避战的皇帝,岳飞见状立即大胆上书,但却被革职并逐出军营,不过他的能力已经小有名气,很快便被举荐到了名将宗泽的麾下,终于得以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在宗泽死后,岳飞接过他的大旗,在和金军抗争的同时还要和内部的投降派周旋,直到金兵攻陷建康之后,他才逐渐成为真正的北方军队主帅。
此后,岳飞率领着自己组建起的精兵“岳家军”,在清水亭、牛头山等地大破金军,获得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大胜利,将金军杀的丢盔弃甲、血流成河。
在他和韩世忠等人的努力下,大片失地被收复,南宋终于和金国有了一战之力,而岳飞仍未满足,他又发起了四次北伐,想要光复河山。
经过数年的奋勇作战,岳飞率领军队从南方节节取胜,一路已经打到了河南的朱仙镇,可是就在这时,在奸臣秦桧的唆使下,来自皇帝的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强行召回。
不久后,岳飞便被诬告下狱,经历严刑拷打而不屈,最终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成就千古奇冤。
另一人文天祥也是同为南宋时期的名臣,说起来和岳飞也有干系。
在岳飞死后,虽然被金国占据的土地无力再收复,但是金国也被打怕了,最终和宋朝签订了和仪,两国长期相安无事。
到了宋理宗的时候,金国已经走向了衰败,但在北方却崛起了一股更强大的势力——蒙古。
蒙古人更加凶悍勇猛,连金国都完全不是对手,他们派人来请求宋朝联手攻金,而糊涂的宋理宗竟然答应了,金国很快被灭亡,而饥渴的蒙古人已经把目光转向了大宋。
就在这个时候,江西的一个农村里,文云孙诞生了,他十几岁时便因长相英俊、气质拔群而扬名。
然而除了外表,他的才学也极高,在科举中一路直上,到了殿试的时候面见皇帝本人依旧对答如流,成了钦点的登科状元,也在这个时候,把名字改成了文天祥。
很快,蒙古大军分三路大举袭来,柔弱的南宋朝廷摇摇欲坠,可是岳飞没有第二个,所有人都想着赶紧收拾包袱逃跑,只有文天祥极力主战。
但是违背了多数人利益的他反而被罢官打法回家,后来又因为名气大而被重新任用,一直做到刑部侍郎,随之又因为被人多次弹劾而罢官,就这样来来回回直到他三十七岁的时候。
此时蒙古大军压境,文天祥仍赋闲在家,朝廷已经号召天下勤王,他二话不说就在当地招揽义士,因为他的名气,响应者无数,很快就聚起数万人的军队。
南宋的领土已经被压缩得只剩南方一隅,现在元军还在谋划渡江,情况十分危急,文天祥组织起的民兵虽然数量不少,但在蒙古人的铁蹄面前还是过于脆弱,双方的战斗力完全不在一个水平,而且在位的皇帝昏庸无度,朝政都被把控在奸臣贾似道等人手中,上下腐朽凋敝至极。
只有文天祥、孟拱、孟瑛等人全凭一腔热忱带着军民连续两次打退了蒙古人的进攻,可是随着宋度宗的去世,朝政完全陷入瘫痪。
很快整个长江防线全盘崩溃失守,各地的军队一盘散沙,文天祥在东南苦战,但根本聚不起力量,仍然败多胜少。
只在很短的时间内,宋军就几乎已经丧失了抵抗能力,在正面战场上如逃亡般败退,一国之大半的领土都落入了蒙古手中,文天祥已经明知大势不可逆转,但还是报守忠诚,率人拼死抵抗,终究在潮阳兵败被捕。
听说文天祥被抓,蒙古人非常重视,对他以极高的礼节相待,忽必烈在听闻他的事迹后也对他十分敬重,以十分的诚意和各种高官厚禄劝降,但文天祥不留一丝余地,表示绝不会投降蒙古。
即便如此,要不是有人劝阻,忽必烈还差点把他放了。
在狱中的时候,文天祥饱受折磨,他的妻子女儿也被蒙古人关押起来,但他依旧含泪坚持,并写下流传千古的《叹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用尽百般手段而无可奈何以后,忽必烈亲自前往狱中,问他还有什么愿望,而文天祥的回答是“唯愿一死”,忽必烈无奈,听从丞相的意见下令将他处死。
文天祥从容走向刑场,面向南方而跪安然赴死,终年四十七岁,他刚被问斩,忽必烈就已经后悔了,派人追去刑场,可还是没能赶上。
纵观岳飞和文天祥的一生,他们几乎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了报效国家和抗击外敌的事业上,而且无论遇到怎样艰难的处境都矢志不渝,直到身死,他们仍然在为了民族而奋斗。
但这样的两个人,却不配被称作“民族英雄”吗?
在2003年时,提出并负责此事的是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主任余桂元,他的看法是:站在如今的角度来看,岳飞、文天祥当时抗击的是北方游牧民族,即金国和元,也就是蒙古人和女真人。
而蒙古后来建立了元朝,金国的后裔则建立了清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朝代,女真人还融入了汉民族,成为了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抗击蒙古和女真不能算是抵抗外来侵略。
从这一点来看,或许余桂元的想法似乎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从学术上严谨地来说,或许岳飞、文天祥的确不算民族英雄。
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承载着极为厚重的分量,包含着我们的精神、信仰、人文关怀,是指引我们前进的路标,绝不是可以用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在这次争论中看到许多矛盾之处,岳飞、文天祥所处的时代,他们挺身而出抗击侵略,所代表的正是反奴役战争,也是民族矛盾的突出体现。
无论是元还是金,他们都是战争的主动发起者,在如今,被我们称为“非正义战争”,而文、岳二人则是被迫应战。
他们如果不战,那些凶残的游牧民族就会闯进来肆虐一番,抢走财富、粮食,甚至会发动屠城,会对汉民族的利益造成巨大破坏。
这种利益在当时,就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岳飞文天祥代表的正是这种利益,他们在几百年前绝不知道今日的社会会发展成为什么样子。
也不知道时代的进步会让“民族英雄”的定义发生改变,他们只是在那样的环境下,尽力去做了维护民族尊严和生存的事情、那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这不正是应了民族英雄本身的定义吗?
“在捍卫本民族独立、自由和利益,抗击侵略者中表现出无与伦比的英勇。”
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得到全民族几百年以来所认可、提倡的,这种精神具备非比寻常的高度,绝不是现在把“外来侵略”这个定义改一改就可以否认的。
而且同样的,就像害死岳飞的奸贼秦桧,他正因为在和女真族的战争中破坏本族的利益而被后世当作“民族败类”,如果按现在这个道理,那么岂不是连秦桧这种人都无罪了?我看杭州武穆庙前那尊跪了几百年的铜像也不答应。
我们现在讲“历史唯物主义”,其核心观点正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不要总是以过来人的眼光去随意评判,
很显然,在宋、金、元互相征伐、战火连天的那个年代,汉民族深受其苦,岳飞代表了我们奋武的斗争精神,而文天祥代表了我们不屈的坚定意志。
他们是毫无疑问的民族英雄,这才是符合实际的,不仅限于在一些“科学依据”上夸夸其谈的,也是被所有人认可的。
这不仅是对一个小问题的争论,而是关乎到以后的孩子们将如何看待我们民族的历史。
所以此事一出,立刻引发了无数人的反对,如果按照这个说法,将有许多英雄人物被摘除名号,而他们所代表的民族气节实则不可或缺。
学术界固然可以有分歧,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但随意在教科书中去做改动却是很不妥的,我们从小听着这样伟岸的故事长大,更希望我们的孩子也能熟知这样的历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