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文弄墨无人能敌(舞文弄墨难保平安)

舞文弄墨无人能敌(舞文弄墨难保平安)(1)

文:张平

中国历代的文人或者伪文人,大都有著书立说和写诗填词的嗜好。读了几本祖上留下的经书,认得几个仓颉发明的文字,如若不写几篇辞章,不留下几首诗文,就会觉得上有愧于祖宗,下对不住子孙。中国史书中的经史子集,家谱野史,之所以帙卷浩繁,浩如烟海,实在与文人或伪文人的这一嗜好有着莫大的关联。

其实,只要稍稍了解中国历史,特别是对近现代的明清史有基本的常识,都会知道,著书立说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中国上千年血淋淋的历史案例里,由笔墨口舌所致不计其数。北宋时期的乌台诗案,起因就是苏轼(他那时还不叫苏东坡)写了一篇《湖州谢上表》,其实只是例行公事,略叙为臣过去无政绩可言,再叙皇恩浩荡,最后略带牢骚,其中一句“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惹了大祸,最后致使29位大臣名士牵连其中,驸马王诜被削除一切官爵,王巩被御史附带处置,发配西北;司马光、苏轼等各罚红铜20斤。

舞文弄墨无人能敌(舞文弄墨难保平安)(2)

苏轼

用现代人的眼光公允而论,宋朝还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朝代之一。清朝的这帮文人或者伪文人就远没有那么幸运了。清朝统治268年,保守估计因文获罪案达200起以上。始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结于康熙二年(1663年)的明史案,是其清史上有名的一大文字狱,该案上千人入狱,70余人被杀,18人凌迟处死,起因也就是一些人写出并刻印了一部《明史辑略》的书籍。

舞文弄墨无人能敌(舞文弄墨难保平安)(3)

千万别以为,书稿诗文中不针砭时弊,不指点江山,笔下一片全是风清月白,岁月静好,就可保全康安。事实上,皇帝君主的神经常常搭错,你不知道他会从哪里突然冒出稀奇古怪的想法,令书写者防不胜防,轻者受辱丢官,重者性命难保。

明朝嘉靖年间,嘉靖皇帝去湖北探视路过河南,河南巡抚胡瓒宗作了一首迎驾的颂诗,其中一句“穆天八骏空飞电,湘竹英皇泪不磨”,用了舜帝南巡战胜各种困难,铲除邪恶势力,治理水患,天下太平,四海宾服的典故,以此来恭维嘉靖皇帝,结果换来的却是四十大板,被打得皮开肉绽。嘉靖说胡瓒宗诅咒他,舜帝南巡时死在了苍梧之野,就没有回来,你胡瓒宗这不是诅咒么。清朝雍正年间的太常寺卿邹汝鲁,因黄河水清写了一篇《河清颂》赞美雍正,内有“旧染维新,风移俗易”一句,用了《尚书》里的典故,雍正看后大怒道:“所移者何风?所易者何俗?旧染者何事?维新者何政?”邹汝鲁连忙辩解说,“不曾读过《尚书》”。没读过《尚书》,你写什么《河清颂》呀,邹汝鲁差点被处绞刑,最后雍正宽容大度,“法外施恩”,将邹汝鲁从宽处理:革职免死,发往河道作劳工。乾隆年间的王肇基案,此人有一天脑壳灌水,跑到衙门呈献了一首恭颂皇太后的诗联,诗作俚鄙不堪也就罢了,又卖弄聪明地在后面附上几句多余的话,王肇基本一生计无着的草民,粗识几字,以为献上这首颂圣的诗作,可博得皇上的赏赐,谁知竟招致大祸。朝廷查来查去,王肇基实乃一心忠血热的愚民,与另一大案毫无关联,乾隆自己也觉得该案实在无趣,以“疯癫之人”将其杖毙,并警训“俾愚众知所炯戒”。

舞文弄墨无人能敌(舞文弄墨难保平安)(4)

一部分文人或伪文人如王肇基之类,难以遏制住内心的冲动,满怀对朝廷的感激涕零之心,敬献谀时颂圣的辞章诗联,或为了仰邀恩宠,或不过是一腔忠诚的剖心表达,万万不会想到竟招来血光之灾。为乾隆献上“世表清华之望,代称孝友之风”一联的王珣,出事时都58岁了,自以为该联出自乩仙之笔,视为珍宝奇货,结果不仅自己被判了个斩立决,就连代他送书献连的哥哥都弄了个“发往乌鲁木齐给兵丁为奴”。

当然,这些都是历史。如今时移世易,也不乏奇人奇事,吉林省公安厅原常务副厅长贺电,2019年12月也出了本奇书(群众出版社出版,售价299元),书名叫《平安经》,该书文风恣肆,全书通篇颂唱“平安”,虽“平安”二字力透纸背,虽经狐朋力赞 “跨国传世的经典力作”“官员阅读此书,领悟初心使命。学者阅读此书,顿悟平安哲理。商贾阅读此书,企业平安无虞。民众阅读此书,安享世间太平”,却终得民愤,不能平安,丢了官帽。身为博士研究生导师的贺电,现在回过头来想起当初写作时,是不是当时进入了古人的某种状态,忘记了历史上这些喜欢写上几笔的人的历史?忘记了今天的文化躯体里还残存着昔日的脐血呢?

舞文弄墨无人能敌(舞文弄墨难保平安)(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