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和工作让爸爸少了对你的陪伴(爸爸成长中的我)
网络上有个段子,用两档节目来形容现在很多养育孩子的家庭现状:
妈妈是超人;爸爸去哪了。
的确如此,尽管我们一再强调父亲在养育中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但父亲在育儿角色中的缺失不得不说依然非常普遍。
或许这也是一个具有世界共性的问题。因为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传统观念中,父亲一直都不是在生活上照料孩子的人设。英文中的mother有养育之意,而father则有创造之意。父亲的形象从最初的一家之主以及孩子们价值观的风向标,演变到物质供养者的身份,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转变为和母亲同等重要的共同养育者。
也许是目前的大环境与传统观念的影响,或是一些父亲们习惯以此为托词,许多父亲都选择用一些理由来避开养育责任。有的爸爸认为物质供养便是养育的全部,总以忙工作挣钱养家为理由,时常走在“爸爸去哪了”的路上;有的爸爸即便呆在家里,也很少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给孩子的有效高质量陪伴时间少之又少,至多只能算是旁观了孩子的人生。
父亲
是孩子的导师之一
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
文:开心妈妈
爸爸,我比你的工作更需要你
1
最近被《爸爸去哪儿5》里面陈小春的儿子Jasper圈粉了,出场不到半个小时就用软软糯糯的港普小奶音将曾经的山鸡哥以“陈小春超凶”关键词送上了微博热搜,之后又凭借在爸爸盛怒之下举起扩音器喊出一句“can you stop angry”的淡定之举赢得无数亲妈粉。
除了一众萌娃的娇憨可爱之外,平日里并非带娃主力爸爸们在节目里各种状况下的暴躁窘态和手忙脚乱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尤其是当节目组提出可以要求爸爸做任何事情的时候,Jasper仰着头满脸期待地说出“做我的好朋友,每一天每一天……”,更是将由来已久的“父亲参与”话题拉回了公众视线。
陈小春自爆对儿子的了解不到十分之一,儿子亦然。
中科院心理所行为生物学研究室曾对外正式发布过一项在全国不同城市的23所幼儿园里开展的访谈调研报告。
数据显示,90%的爸爸都认为自己和孩子很亲密,但在孩子心里,31%的孩子不愿意和爸爸说出自己的秘密,41%的孩子表示爸爸从未问过他们在幼儿园发生的事;在被问及亲子陪伴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时,有44%的爸爸以工作忙为托辞缺席亲子活动,有23%的爸爸苦于孩子总缠着自己,26%的爸爸则感觉亲子活动太过单调。另外,有将近三分之一的爸爸表示从未参加过孩子的家长会。
身边大多数的爸爸们在面对亲子陪伴时也是无可奈何。我的老公自认为非常认同父亲参与的重要性,但工作日的一周五天里有2-3天晚上需要外出培训或应酬,周末两天还有满满的在职研究生课程安排,如此看来,女儿固定每晚8点半入睡,每周他真正能做到全心陪伴女儿的时间不到五个小时。
辞职带娃的朋友华姐,老公从事销售工作,每月出差时间加起来将近1个礼拜,不出差的时候常常需要凌晨之后才能结束应酬回到家里,经常听华姐感慨说两个孩子都已经好几天没正面见到过爸爸了。
特别理解爸爸们肩抗重担的巨大压力和辛苦不易,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爸爸们很少陪伴的行为也说明了传统意义上还是把“父亲参与”的重要性序位排在了工作、应酬、升职以及朋友间推杯换盏之后。
可能有人会立马站出来质疑我,爸爸不去工作、应酬怎么赚钱和养家?从怀孕到出生,孩子的产检、营养、奶粉、纸尿裤、早教班、吃喝玩乐以及将来的辅导班等等各种花销都是一笔笔不小的支出,除了爸爸谁来承担?!
2
然而,大部分的妈妈们在结束产假之后还是回到职场同时兼顾工作和孩子,同样承担着巨大的职场压力,但很少有妈妈频繁地参加下班后的外出应酬,即使加班也是趁孩子睡了牺牲掉自己的睡眠时间。
最重要的是,我们无法真正统计到爸爸们晚上的外出应酬中有效的社交行为能占到多大比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在一次讲座中提到,很多父亲以“要养家没有时间带孩子”为借口不管孩子,其实是父亲在思想上就认为带孩子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有这样的想法之后就会越发的没有时间。
他还提到,欧美国家大部分的父亲比妈妈还要忙碌,但还是会拿出大量时间来陪伴和教育孩子;在家庭里,父亲的职责从来不是只有挣钱,其职责比养家要丰富得多。
心理学家Hawkins在前人系列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情感、道德以及直接和间接的等多个角度将父亲参与的职责详细划分成了9个维度:
提供经济支持、对孩子母亲的支持、管教和培养责任感、鼓励学业成就、给予表扬和情感支持、与孩子交流或聊天、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教给孩子读书、鼓励孩子发展才能。
美国耶鲁大学一项连续1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小由爸爸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更容易在学校取得好成绩、在社会获得成就感。
心理学家闵尼也通过实验证实,一天中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孩子与一周之内接触总共不到6小时的孩子相比,前者的智商显著偏高;也有持续跟踪观察报告,5至6岁的儿童在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的两年后,其认知能力与完整家庭里的孩子存在差异,集中表现为他们在方块设计、走迷宫和算数等智力测试中落后,在语言发育进程的得分中较低。
3
除了上述对儿童心智成长方面的影响之外,父亲参与还对其自身成长、家庭幸福以及儿童的情绪表达、性别认同和社会化过程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父亲参与养育活动能让男性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研究证实,即便在孩子出生的前6-12个月里,父母双方对婚姻的满意度都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婚姻的稳定性与质量性仍比没有孩子的夫妇高出许多。这是因为共同迎接孩子的降临、参与孩子的照料和家庭事务,会让夫妻双方在思想和行动上达成空前的统一联盟,婚姻中本身长期存在的问题反而暂时被搁置。
在女儿开心没有出生之前,我和老公经常会因为理财和消费观念不同产生矛盾,我主张稳重投资,而他更倾向于提前消费,为此还大吵过几次;可女儿出生之后,我张罗着多给女儿买衣服买玩具,他打量着开始攒钱准备换学区房,以前那些分歧、争吵都统统不见了。
父亲参与养育活动还会促进男性对自我角色的定义,提升男性自尊感和繁衍感。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中提到成年中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繁衍感、克服疏离感,而孩子的降临、参与孩子日常、作为良师益友指导孩子成长则能从生物学、社会学以及成功学角度满足男性的繁衍感。
作为华语乐坛的流行天王,曾经又拽又酷的周杰伦现如今在女儿奴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且大有一去不复返之势。为了纪念女儿的降临,他用心创作了好听到爆炸的《前世情人》,四个月大的女儿随手乱谈的几个音符被收录为这首歌的前奏,并且与老爸的名字一起并排出现在作曲栏里。
不仅如此,周杰伦曾公开表示只会让女儿来到舞台,还开玩笑说如果女儿交男朋友了就打断他的腿。
4
父亲参与对孩子情绪、情感、意志等方面有着积极影响。
如果孩子的父母双方共同分担养育责任,那么孩子便对自己和父母的分离不那么害怕,非常乐于接受父母中的其中一位或者是陌生人。
有研究发现,在前12个月之内如果父亲经常不给婴儿洗澡或穿衣,那么当婴儿与陌生人单独待在一起时,哭泣的时间要更长一些。除此之外,父亲与婴儿的互动则会不那么温柔,常常能凸显出更多的冒险、刺激和强悍,这种外在刺激不仅对大脑发育非常有好处,还会给孩子更坚强的品质和更大的生命激情与执着追求。就像凯尔迪说的那样,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着无可替代的特别力量。
父亲参与能有效促进性别角色形成,对儿童社会归属感的获得有着积极作用。
研究发现,在父爱缺失的家庭里,男童的男性化品格不是很明显,而在自卑、攻击性等负面个性品质方面反而更明显;女童性别角色的形成不仅与父亲的典型男性化特征相关,还与父亲对女儿模仿其母亲参与女性活动给予鼓励和赞扬高度相关。那些因为父亲缺席或参与程度不够而没有能够形成正确性别角色的儿童,其表现由于不符合社会期待而失去相应的社会认同,因而对自身的认知产生混乱,进而无法对所处的环境产生归属感。
朋友沫沫小学二年级那年父母离异后就跟着体弱多病的妈妈生活,所以她很小的时候就像个男生一样在家里换灯泡、换煤气罐,在外面跟我们这些朋友相处时也总是以一副大哥的样子处处照顾着我们,也正是因为缺乏一般女孩子特有的较弱和精致,先后见了好几个相亲对象还是单身至今。她总是调侃自己其实就是个爷们,不需要再找个爷们保护自己,但我们都见过她喝醉后见人就问身边有没有单身男孩的样子。
《摔跤吧爸爸》中辛格爸爸仿佛是无所不能的,不让女孩进摔跤场那就自己建一个;自己做专业的比赛垫子;女儿被人陷害要被赶出国家队,是他用自己的真诚和坚持打动官员;遇到强大的对手,他一遍遍的看比赛录像、寻找胜利的策略……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辛格爸爸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一个个去解决,女儿吉塔和巴比塔也正是在亲眼目睹了爸爸的所作所为之后,才能够在困难面前心无旁骛、努力寻求解决办法,一次次赢得比赛。由此可见,父亲参与还能够为儿童提供相应的榜样支持,是儿童早期与社会互动的基础。
5
即便如此,现实生活里有些爸爸还是会感到无所适从,因为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而坚持认为孩子在生命初期还是更依恋妈妈,甚至搬出依恋理论强调对妈妈的强烈需求。
事实上已经有研究发现:婴儿对个体的依恋程度取决于情境。举个例子来说,婴儿在伤心委屈时更依恋妈妈,但是在游戏和探索时反而更依恋爸爸。许多婴儿都能在1岁左右与父亲建立起良好的安全依恋,特别是在父亲能积极参与的情况下。
德国哲学家费洛姆在其作品《爱的艺术》中写道:
“父亲虽不能代表自然界,却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那就是思想境界的世界、科学技术的世界、法律秩序的世界、阅历和冒险的世界等等。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
-END-
本文作者:开心妈妈,85后宝妈一枚,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专注于亲子关系研究与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编辑|Cristine 图|shutterstock
小暖有话说
一直以来大家都喜欢吐槽“丧偶式育儿”,一方面的确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父亲参与育儿的程度与母亲相比实在太少,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妈妈自己不放心放手的原因在。
潼潼小的时候我也不放心,看他笨手笨脚的换纸尿裤的样子总担心他做得不好,还不如自己接手过来做得踏实。在这样的想法下,渐渐的,爸爸们也会退到妈妈后面,乐享轻松。
其实谁都有学习的过程,从陌生到熟悉总是需要一次次不完美的操练的。与孩子的相处也是一样,总会陷入越不熟悉越不去接触的怪圈。
想起今年的父亲节,小暖曾经做过一次征集,听听大家说说自己家队友的优点,以及为家庭做过的那些事儿,最后呈现出来的文章真真是看几条就能让人泪目的感动(《致队友:一定是拯救了银河系,才让我遇见这样的你》)。
其实并不是没有积极参与的好爸爸,我们要做的,在吐槽以外,更多的还是给他们创造与孩子相处的机会与条件,鼓励这些原本与孩子就缺少脐带连接这层关系的男人们,放下固化思维和刻板印象,融入这个与他们血脉相连的小家伙的生活和生命里,做个愿意付出并感受爱意流动的可爱爸爸。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