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回不去的青春情感大片(即使爱情杳无音讯)
说在·心里:中国人最爱做的事,就是从最坏的事情中也要努力找到一点点、点点美好。包括爱情。
张艺谋的《归来》根据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最后20页改编,政治动荡的年代,陆焉识被抓,平反后,妻子冯婉瑜患了心因性失忆症,不再记得他是谁,却依然深爱他。最后守护在依然的冯婉瑜身边,扮作陌生的读信人,陪伴冯婉瑜一起走过后半程。
即使爱情杳无音讯,我也愿在熟悉的角落,等你《归来》
【谈电影】
电影结束陆犯焉识成为了爱情的符号,时代化的爱情。张艺谋与巩俐的神仙组合,提高了电影水准的同时,复刻了六七十年代的视觉效果,由于文革背景的设置,让爱情变得愈加现实、脆弱、伤感。
这是如今很难真切再感受到的心境。冯婉瑜后半生是个等待陆焉识回家的过程,她永远只记得每个月接陆焉识的四号和五号,她一个人弹自己的感情、拆自己的信箱、读未寄出去的信封…平静,侃侃的后半生,在“回家”—“守家”中期待着“陆犯焉识”的回归。
即使爱情杳无音讯,我也愿在熟悉的角落,等你《归来》
最后陆焉识回来了,而冯婉瑜早已认不出他,每月依旧来到车站等候他的“陆焉识”。时间便弹指挥般过去,风雨夜归来,冯婉瑜目光的尽头是陆焉识,饱含静默。
陆焉识也最终在冯婉瑜身侧,永久地等待着自己的归来。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有种执拗,偏偏对爱情很倔强。
即使爱情杳无音讯,我也愿在熟悉的角落,等你《归来》
【谈爱情】
爱情是什么?从电影主题理解,电影是张艺谋式的苦涩与甘甜,是《我的父亲母亲》的追随,也是《山楂树之恋》的羞涩,也是这部《归来》的守候。
在从个人时代来讲,也许是军人心底的软肋,是作家笔尖下的文采,是少女期待的田园,是老妇人日复一日等候老伴的路程…而还有一种深刻的爱情是:忘了你的样子,却还记得爱你的感觉。
即使爱情杳无音讯,我也愿在熟悉的角落,等你《归来》
刚刚说到我们年轻这一辈的很难再像上一辈那样刻骨铭心。我们有很多理由放弃一个人,是因为今天的语境、文化引导我们爱情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中国人骨子里对爱的执念、对归来、对come home的执着是我们难以遮掩。我们享受自由、宽松的环境给我们带来更多与人交往的机会,而爱情一词也随之变得平庸、滥调。
但是在六七十年代,混乱的现实,灰暗的时光,一纸平反的公文换不来冯婉瑜与陆焉识的青春年华,时代感的再现被导演刻画的无可挑剔。他们这对时光里的爱情,早就超越了我们如今速食的爱慕。
即使爱情杳无音讯,我也愿在熟悉的角落,等你《归来》
失忆的冯婉瑜与归来的陆焉识:相爱不能相识。而冯婉瑜用习惯的爱来对待她心中的那个不需要被打乱、被权衡、被计量的爱情。他们两个人,只不过是一个愿意永远等待,一个愿意永远陪伴,所谓余生漫漫,有人可爱,有家可归。
当我回忆起这部电影,我也许遗忘了很多片子的细节与电影语言,甚至可能记不起巩俐和陈道明两个人精湛的表演,但回想起影片心仍跳的原因,是我一定记得那番爱情苦楚的滋味:有两个想要一起慢慢变老却不被记起的那份无奈和痛心,一个叫冯婉瑜的老人每到5号拿着识别牌去接陆焉识却永远等不来到他归来的失望和伤心。
即使爱情杳无音讯,我也愿在熟悉的角落,等你《归来》
写在·结尾:如今我们不断在为爱情正名,异地恋、跨国恋、热恋、初恋、相识……但是又有多少人是“陆犯焉识”。即使语境、观念早变了,对于爱,我们不变的是什么?缺失的又是什么?我们也许没有机会理解到,在特殊时代里,久别重逢或者久别不能重逢的两个人,内心有多少的冤屈和苦痛想互相倾诉而无法倾诉,如今速食爱情下的我们年轻一代是很难感受到这般苦楚。
又一年七夕将至,西蒙在这里不敢侃侃而谈爱情观,但是好的爱情值得我们分享并刻骨铭心的怀念。其实说爱情我也不敢,批判爱比较擅长。
- 两封陆焉识给冯婉瑜的信:
“我们去了一趟戈壁,去拉沙子,碰到了龙卷风,风柱直冲云天,煞是壮观。”
“冬闲就要过去了,我们的体力都恢复了许多,皮肤也不那么黑了。琬瑜,春天如期到来了,拉水的母马要生小马驹了,可是生了一半,难产生不下来了,我们借来了大绳,拴住小马驹的后腿,把它拉了出来。当我们看到小马驹挣扎着,站在了开满黄花的草地上。我们感觉,春天真的来了。”
若干年以后,又是一个月的5号,天还没大亮,念信的人脚踩三轮车带着冯婉瑜一起去火车站等待陆焉识的归来。拿着自己名字的陆焉识早已不想再告诉冯婉瑜,“我就是你要等的焉识”。因为,爱你,爱到习惯,爱到骨子,爱进时代里。
爱你,爱到习惯,爱到骨子,爱进时代里。
以一段俄国茨维塔耶娃的句子作结:
我想和您一起生活,在某个小镇,共享无尽的黄昏,和绵绵不绝的钟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