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冬与梅兰芳是正式夫妻吗(孟小冬评价两任丈夫)
如果有的选,你会选择爱你的人度过一生,还是你爱的人度过一生呢?
这个难以抉择的问题,或许在没有遇到这样两个人之前,甚至都不是什么问题,但一旦真的遇到,只怕是连你自己都搞不清楚。
民国时期发生了很多精彩纷呈,独属于那个时代的事情,也涌现出,很多各个领域的风云人物。
梅兰芳,杜月笙,孟小冬这三位,在当时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而上面提到的问题,就是贯穿他们三位一生的问题,尤其是需要做出决定的孟小冬。
2008年,《梅兰芳与孟小冬》传记一书出版问世,书中记录了他们的生活日常,电影《梅兰芳》中也有不少孟小冬的戏份。
对于观众来说,他们二人简直就是天作之合,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纵然为爱扑火,也架不住生活的一地琐碎,对此,孟小冬评价梅兰芳为伪君子。
而对于杜月笙,他虽为黑帮老大,却给了梅兰芳给不了孟小冬的一切。
有人这样评价孟小冬:孟小冬的满腔热情,被梅兰芳辜负,最终却融化在杜月笙的柔情中。
你爱的,与爱你的,从来不是自己的选择,而应该是命运的安排,这个问题,或许只有回头看,才会有答案。
正如孟小冬晚年常说的一句话:“只是一切都过去了吧”。
了解孟小冬,先从了解这已经过去的一切开始。
“东皇”孟小冬孟小冬于1908年12月9日出生于上海一个梨园世家中,祖父是孟七,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父亲与叔伯也都是京剧演员。
孟小冬
小冬是父亲为她起的名字,颇具阳刚之气,也寓意她将来要延续祖业,成为一名出色的京剧老生,母亲另外为她取了个乳名叫若兰,只不过这个名字压根没什么人知道。
童年时期的孟小冬,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戏,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她四岁时,开始随父亲在家练唱老生,稚嫩的嗓音往往需要刻意压低,变得浑厚。
很显然,当时的孟小冬压根儿做不到,父亲就权当是在培养她的兴趣,至于喜欢与否,还得看后期的兴趣。
在耳濡目染下,孟小冬慢慢喜欢上了老生,接下来的时间,喜欢胜过辛苦,孟小冬的童年并不像外人想的那般无趣。
7岁时,孟小冬拜在孙派大师仇月祥门下,同其他师兄学唱老生。
8岁时,孟小冬首次登台表演戏曲《乌盆记》,11岁,正式在上海“大世界”挂牌演出营业戏。
当时,台上的孟小冬一开嗓就收获了如雷般的掌声,其中有一位30多岁的人,最先为她喝彩,还专门走到后台与孟小冬交谈:“孟小姐你好,我是杜月笙”。
他就是日后江湖都为之一颤的黑帮老大杜月笙,不过在当时,他还在黄金荣手下做事。
孟小冬礼拜回复说:“你好,谢谢”,这是她们二人第一次见面,然而,孟小冬想不到的是,这个男人非常看好她的潜质,更加欣赏她这个人,而自己的一生,最终也会跟他有关。
14岁那一年,孟小冬在上海开始出名,16岁红遍上海滩,被称为“东皇”,实为当时的京剧第一女须生。
孟小冬的扮相英俊,嗓音端严醇厚,满腔满调,且无雌声,作为极少数的女老生,孟小冬的表现在一众男人中依旧抗打。
据说,当时袁世凯的女婿、剧评人薛观澜,曾将孟小冬的姿色与清末民初的雪艳琴、陆素娟等十位以美貌著称的坤伶相比,结论则是“无一能及孟小冬”。
当年撰写剧评的“燕京散人”,也曾对孟小冬的唱腔有过细致的描写:“孟小冬生得一副好嗓子,最难得的是没有雌音,这在千千万万人里,是难得一见的,在女须生地界,不敢说后无来者,至少可说是前无古人”。
自诩为孟小冬的头号戏迷的杜月笙,在日后也曾这般评价孟小冬的实力:“大世界这个剧场,乱哄哄的,本来再好的角儿也听不出来,可是孟冬的声音出,我其他的声音就都听不见了。满宫满调,端严厚重,一点雌音也没有。更难得的是,观众来来去去,她自己唱自己的歌,气派大得很”。
当时的社会,百姓民风开始开化,关于男女平等的呼声日渐鼎盛,还时不时爆发女权运动,孟小冬一时间也被当做优秀女性代表,成为红极一时的偶像。
孟小冬的实力不容置疑,就连公认的最难唱的三个码头,天津,汉口,上海也被她轻易拿下,戏迷众多。
慢慢地,孟小冬开始不满足于现状,再加上在京剧艺人间广为流传这么一句话:“情愿在北京十吊一天,不愿在沪上数千元一月。盖上海人三百口同声说好,固不及北边识者一字也”。
当时的北京,有以梅兰芳为首的“四大名旦”,与以俞叔岩为首的“四大须生”,要想在北京闯出名堂,显然要更难一些,但当时18岁的孟小冬不服气,偏要去闯一闯。
孟小冬
1925年,孟小冬独自一人北上,拜在老生陈秀华门下,开始了前路未知的北漂之旅。
志趣相投的梅兰芳相比于孟小冬初到北京时的迷茫,此时的梅兰芳,已经是大师级的人物。
自创的梅派戏曲风格深受观众喜欢,是国民偶像,再加上他本人长相英俊秀气,孟小冬也早已对他感兴趣,如果能有幸同台演出就更好了。
也许是上苍的安排,1925年的八月份,孟小冬演出《上天台》,与同时登台演出《霸王别姬》的梅兰芳,在堂会上初次相遇。
这一年,孟小冬18岁,梅兰芳31岁。
孟小冬和梅兰芳
这次相遇,二人互相欣赏对方的戏剧艺术,孟小冬早已对这位业内前辈心生爱慕,在宾客的怂恿下,二人合作演出了《四郎探母》。
这场表演虽为即兴发挥,但二人配合得相当默契,舞台上她扮演风流倜傥的正德皇帝,他扮演风情潇洒的李凤姐,一场虚龙假风的游戏之下,二人顿生情意。
与梅兰芳合作过几场以后,孟小冬在北京也开始出名,当时不光是二人的朋友,就连戏迷也都非常期待他们二人在一起。
有一次,梅兰芳鼓起勇气向孟小冬表明心意,孟小冬同意,二人开始交往,交往的这段时间,他们琴瑟和鸣,恩爱有加。
过了一段时间,孟小冬终于等到了梅兰芳的提亲表态,不过,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孟小冬第一次对这段感情打了退堂鼓。
原来梅兰芳在此之前,已有两个老婆,大老婆王明华因为早期有两个孩子意外夭折,精神状态不好。
所以在这个家里,真正主事的是小老婆福芝芳,在所有人眼中,这位才是真正的正室。
既然梅兰芳已有老婆,一向心高气傲的孟小冬怎么肯做小呢?为此还与梅兰芳置气许久。
至于家里人,一向做惯了自己的主的孟小冬,其实并不想将这件事通知家里,奈何他们都是名人,这样的事情其实是瞒不住的,果然,家人对这段婚事也是心有芥蒂。
“梅党”齐如山曾亲自前往孟家,告诉孟小冬的父亲,梅兰芳是兼营两房的独子,他的大夫人已经病重,实际管事的只有福氏,正房之位未实,孟小冬嫁给梅兰芳后,实则也是正房。
孟小冬的父亲,这才同意了两人的婚事。
这边,梅兰芳也派媒人前来说服孟小冬,孟小冬这才放心。
孟小冬的师傅仇月祥,却从一开始就不看好这门亲事,曾亲手写信于孟小冬规劝她,说道:“这几年你跟着我,走南闯北,现在正走红,嫁过去,恐怕梅兰芳不会让你抛头露面出去唱戏”。
而此时的孟小冬,正是为爱痴狂的年纪,压根听不进师傅的劝告。
1927年春,孟小冬嫁给梅兰芳,当初要举办盛大婚礼时,遭到福芝芳的强烈反对,梅兰芳无奈说服孟小冬,婚礼选择不公开,在好友家中举行。
成婚之后,福芝芳不同意孟小冬进梅宅,梅兰芳拗不过福芝芳,只能安排孟小冬在一处四合院内住下来。
平日里,二人同住,恩爱和睦,但也不出师傅所料,梅兰芳果然要求孟小冬放弃自己的事业,孟小冬也没多想,想着做他背后的女人也很好。
孟小冬每日待在四合院内,等待演出完毕的梅兰芳回家,日子倒也过得惬意。
梅孟二人曾留下一帧珍贵的照片:梅兰芳侧身摆出手势,在墙上留下一记投影。右上方是孟小冬的题字,“你在那里做什么啊?”左上方是梅兰芳的手书,“我在这里做鹅影呢”。
新婚夫妻之间的亲昵之状,溢于言表。
到这一刻为止,孟小冬俨然还是一个幸福小妇人之状,直到那件事情的发生。
有一次,有一位孟小冬的戏迷,名叫李志刚,不服气梅兰芳“夺爱”,冲到梅宅,自称是孟小冬的未婚夫,找梅兰芳理论。
梅兰芳好友为他挡架时中枪受伤,闻讯而来的军警果断制服这位“粉丝”,其于争执过程中意外身亡。
一时间,流言四起,外面人都传孟小冬与这位粉丝有染,梅家人全数站在福芝芳这一边。
就连梅兰芳也对孟小冬起疑,不搭理孟小冬,认为她行为不检点,孟小冬对此既伤心,又失望。
被人造谣任谁都无法接受,更何况是自带傲气的孟小冬,但也许是对梅兰芳的爱过于深沉,孟小冬选择了忍。
梅母去世,孟小冬按理来说,应该披麻戴孝,但是当她走到了梅宅,却被人一声“孟小姐”拦在门下。
很显然,她的主人地位并没有被承认,此时身怀六甲的福芝芳也出来,坚决不让她进入,对此,梅兰芳依旧不为她正名一言,只是说了一句:“小冬,你先回去吧”。
孟小冬默默回到四合院,这一次,她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与可笑,与梅兰芳在一起的日子,在别人眼中实与包养无异,她决心了断这段感情。
梅兰芳曾经去孟府找过孟小冬,孟小冬选择避而不见,只是托人告诉他“余生永不相见”。
痴心坚守的杜月笙1931年,孟小冬回到上海,住在曾经同为黄金大剧院的名角姚玉兰家中,姚玉兰是杜月笙的四姨太,也是这次机会,孟小冬与杜月笙再次相见。
杜月笙听闻孟小冬的婚姻状况,对梅兰芳的不作为很愤怒。
他选择为孟小冬出头,协助她回北京办理与梅兰芳的离婚事宜,为孟小冬向梅兰芳要了四万块赡养费。
还托人在1933年9月5日的《大公报》第一版,连登三日的启事:“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于其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夫人?抑或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如此一来,孟小冬与梅兰芳的事已成过往,爱过,傻过,怨过,也后悔过。
孟小冬回到了上海,在这里继续她的故事。
杜月笙此时,已经是上海滩的风云人物,坐拥黑帮势力,这么多年,杜月笙的江湖人生跌宕起伏,但他对于孟小冬的爱意,从未消散。
尽管此时他,已经有了好几房姨太太,他还是坚持在心里追了孟小冬二十多年,但是从不干扰她的生活。
孟小冬在经历此次婚姻风波之后,心情一度消沉,还曾皈依佛门,成为俗家弟子。
在调整了一段时间之后,孟小冬重新开始热爱的戏剧事业,拜在俞叔岩大师门下,成为唯一的女弟子,做回了真正的自己。
好友姚玉兰其实一早就知道杜月笙的心思,安排孟小冬安心住在家里,平日里有意撮合他二人。
1947年9月份,杜月笙举办六十大寿,同时也是为了接济受灾难民,举行了赈灾义演,梅兰芳与孟小冬都在演出安排中,杜月笙还专门错开二人演出的时间,避免尴尬。
这也是孟小冬宣布的最后一次演出,演出门票一度炒到了天价,不少有名望的人,都一票难求,那场演出结束后,孟小冬宣布告别剧坛。
1949年,杜月笙携全家搬到香港定居,孟小冬起初有所推辞,但杜月笙并不同于梅兰芳,他坚决表明了自己的想法。
还表示虽然这是自己一直以来的心愿,但始终都尊重孟小冬的心意,言尽于此,孟小冬这才明白,其实自己早已对杜月笙心存好感。
而关于孟小冬与杜月笙的关系,也同样被所有人认可,只是差一张结婚证书而已。
到了香港之后,杜月笙的势力,受到当地大头的打击,远不如在上海风光,再加上自己身体不太好,他也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杜老大了。
孟小冬,一直陪在他身边。
1950年,杜月笙哮喘病发,严重到性命攸关。
也是考虑到自己的身体原因,杜月笙始终没有忘记,要给孟小冬一场盛大,浪漫的婚礼,给她个堂堂正正的名分,他命人开始操办那场自己期待已久的婚礼。
婚礼那天,杜月笙忍痛拖着病体进行婚礼,那一天,也是杜月笙最有精神的一天,还专门嘱咐孩子们叫孟小冬“妈咪”。
第二年,杜月笙离世,了却了这一件大事,杜月笙也才无憾。
杜月笙
他曾对自己的遗产做出如下安排:每个太太拿1万,长子拿1万,没出嫁的女儿拿6000,出嫁的拿4000,孟小冬拿20000。
除此之外,杜月笙又从私房钱中,拿了3000美金给孟小冬。
他千叮咛万嘱咐,叫孟小冬从此不要再抛头露面唱戏。
弥留之际娶了她,杜月笙生怕她委屈,没有了靠山,会受欺负。
孟小冬含泪接受了杜月笙的安排。
杜月笙去世后,孟小冬不再嫁人,无儿无女,独自一个人在香港过着平淡的生活。
一个人的生活,独自精彩晚年的孟小冬,深居简出,没有经济来源,杜月笙为她留下的钱财,足够她无忧过活。
她爱上了打麻将,逛街,与友人为伴,生活朴素,丝毫不显露曾经“东皇”的气派,也不彰显姨太太的风光,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妇人,一个过往如烟的女人。
著名主持人蔡康永幼年时,曾经在台湾一家餐厅偶遇孟小冬,后来回忆道:“我再转头看看老太太,想看出点‘冬皇’派头,但只记得望去一片影影绰绰,灰扑扑的,实在看不出‘冬皇’的架势,我是小孩,那时还不懂得:无论你是哪界的帝,哪界的皇,一被岁月搓洗,都只能渐渐化为灰扑扑的影子”。
虽说岁月从不败美人,但洗尽铅华,留下的却是人人都无异样的模样,那便是人生的样子。
孟小冬
1977年,友人聚集,为孟小冬贺寿,孟小冬许久没有过这般热闹的处境,她一时兴起,清唱助兴。
但由于许久没唱了,刚唱了一句之后就唱不动了,还一直咳嗽。
这一刻,她明白了,最了解自己,最懂自己声音的始终是杜月笙,它不在了,声音也就不在了,不是今天唱不出,从他走的那一天就已经唱不出了。
不久之后的一天,孟小冬由于剧烈咳嗽,晕了过去,被朋友发现立即送医,但是已经错过了抢救时间。
孟小冬就此一睡不起,以肺气肿和心脏病并发离世。
一代传奇女子谢幕于人世间,她是风起云涌的时代中有能力的女性,但她也是被感情束缚一生的女性,这一点,从她的事业断断续续就可以看出。
但说到底,她是个勇敢的女性,也是个可怜的女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