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的临时工包吃住什么标准(他们一天不开工)

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4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他们一天不开工,家里一天就没有收入”——临工集散中心工作人员口述》的报道,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找的临时工包吃住什么标准?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找的临时工包吃住什么标准(他们一天不开工)

找的临时工包吃住什么标准

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4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他们一天不开工,家里一天就没有收入”——临工集散中心工作人员口述》的报道。

临工,被誉为城市的“报春鸟”,我们的工作就是唤醒鸟儿,为他们找到飞翔的方向。往年此时,临工集散中心从早上5点开始就人声鼎沸。然而今年,因为疫情的缘故,“报春鸟”和这座城市仿佛睡了“懒觉”。

作为合肥首家专门服务“马路临工”的公益性平台,我工作的地方从2014年成立开始,就成了很多临工的“家”,每天早晨1000多名临工从四面八方聚到这里,等待着一辆又一辆工地、工厂的面包车把他们接走,开始一天的工作。

今年,直到2月1日,我才接到上班通知。说实话,最初内心是有挣扎的,疫情影响下,临工无法按时返程,我对复工后的工作有些未知。身边的儿子也哭着说:“爸爸,你要丢下我们自己回去吗?假期你不陪陪我吗?”妻子不说话,但我知道她也是担心。60多岁的父亲是老党员了,疫情后他主动报名作志愿者,这些天一直在村子各路口执勤。看出我的犹豫,他语重心长地说:“去上班要做好防护措施。工作总要有人做,特殊时期更要为他们做好防疫宣传,他们没法工作,肯定很着急啊。”父亲的话提醒了我,我说服了家人,返程回到合肥。考虑到临工来自全国各地,接触人员多,我将妻儿留在了家里。

2月3日,临工集散中心才迟迟开门。结果一整天没来一名临工。整整一个星期过去了,来咨询的临工总数也仅有六七人。若在以往,每天来咨询的少则60—70人次,多则达到200人次。

我们却闲不下来,线上给我忙坏了。“吴部长,这两天有企业来招工吗?”“吴部长,明天我过去登个记可以吗?”“吴部长,工地啥时候可以开工啊?”家住淮南的瓦工陈自田是集散中心的老主顾,他上有老下有小,家庭收入全部靠他外出打零工。从2月3日开始,他每天都给我微信,询问情况。

他急我更急。和同事们赶紧梳理出经常联系的200多家企业及个人用工信息,挨个打电话,了解他们的复工情况以及今年有可能开展的项目和需要员工数量。

集散中心的临工中瓦工居多,工作选择多是在工地上。考虑到疫情影响下,很多建筑工地没有开工,我们又拓宽搜索范围,保姆、保洁、保安、物流、工厂一个月的短期工等。相关行业企业也都开始联系。

最多的一天,我们集散中心6名员工,平均每人接了80通电话,尽管已有心理准备,但一个接一个电话打下来,都是复工近期无望的消息,心越发沉重。“孩子他爸,要不我回去找找工作吧,家里有房贷,还有生活开支,天天不上班我着急啊。”每次和妻子通电话,听到她想回合肥复工,我的心情就更加难受。我们好歹还有一份收入,临工师傅多数是家里顶梁柱,他们一天不开工,家里一天就没有收入,日子可怎么过啊。

我开始和同事联系,急速返岗增加人手。除了联系企业,我们还给临工打电话,劝他们改变求职岗位方向,进入工厂做短期工,做短期保洁、保安等。有时候不到半天,我的手机就打没电了,晚上做梦都是帮临工对接工作。

2月8日,我的工作出现了一个“小插曲”。那天一早,57岁的临工师傅易善学来了集散中心,本打算回老家过年的他考虑疫情影响留在了合肥。“吴部长,有件事我想咨询一下,我这几天冻着感冒发烧了,今天好些了,我想来看看集散中心有没有人上班,也打听下防疫情况。”易师傅是家里顶梁柱,一个人在合肥也没有亲戚,他担心去医院看病会被隔离,生活费也是一大笔开销。听出了他的担忧,我告诉他先到社区医院检查,又和他说了政府的防疫及就诊政策,打消他的顾虑。“吴部长,谢谢你呀,我去医院了,医生说是普通感冒,我过几天就去登记找工作。”几天后,接到易师傅的电话,悬着的心放下了。那天之后,我更明白了我们在这里的意义,让这些留在合肥过春节的临工师傅有“家”可找。

2月17日,按照部署,我们开始实行封闭式管理,原本开放的办公区域用彩钢板进行围挡,并设置起疫情防控宣传台,看着每天的确诊人数,我们自己都怀疑,今年还能否迎来复工大潮?

2月20日,第一家招工企业来到我们这里的布告栏前,张贴招工公告,这是一个好的信号。2月24日,重点民生项目复工;3月2日,一般民生项目复工;3月9日,其他项目(包括房地产等建设工程)复工。

随之而来的是集散中心的人气也回来了。3月13日,求职临工首次超过200人,这一天我们用“临工共享”模式,对接了5家用工单位,点对点、一站式接临工上班。

“从腊月二十三回老家阜阳到现在,我已经快两个月没干活了,谢谢你呀吴部长,一直忙前忙后帮我们找工作!”做保温隔热的临工李强坐上了用工方派来的“专车”,前往巢湖某项目工地务工,上车前的一句谢谢,让我顿时觉得这段时间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如今天亮得早了,前来求职的临工更多了,超过1/4能在当天找到工作。虽然有差距,但我相信,这群“报春鸟”和城市一样,已经苏醒。(受访人吴国军口述、记者陈诺、包育晓整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