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的人生经典语录(今日芒种仲夏开始)
6月6日,迎来“芒种”节气,标志着一年仲夏的开始。每到此时,北方麦黄,江南秧绿。
“芒种忙,麦上场。”“芒种芒种,连收带种。”这个时节,也是农业耕种最忙的季节,我国大江南北“栽秧割麦两头忙”,农业生产处于“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时节。“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一幅幅生动的农忙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因此“芒种”也称“忙种”。
芒种的“芒”指一些有芒的作物,如稻、黍、稷等;“种”,一为种子的“种”,二为播种的“种”。也就是说,芒种的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所以才有了民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
芒种时节,我国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芒种节气成为了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在稻作地区的南方,“芒种”是插秧的忙碌时节;而以旱地农业为主的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则是小麦,这个时节正是北方夏熟作物麦子收获之时。所以,在这一轮农忙中,北方地区的人们正忙着收麦,而南方地区的人们则忙着插秧种稻。正可谓,芒种之时,“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就会停止鸣叫。
“芒种忙种,有收有种”,这一“收”一“种”,不仅道出了芒种节气的内涵,也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人生大事,不过种和收;有种,才有收;种好,才能收好。
芒种时节,民间有安苗、打泥巴仗、煮梅等风俗。
安苗。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打泥巴仗。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期间的饮食宜以清补为主,顾脾胃,少寒凉,同时要吃苦饮酸。这是因为一般苦味的食物具有清热解暑燥湿功效,吃一些苦味的食物例如苦瓜、莲子、芥蓝、荞麦、生菜、苦菊等,正所谓“苦夏食苦夏不苦”。而酸味食物具有生津、敛汗的作用。
(北京日报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