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幼年儿子的诗句(诗文典讲诗词-答客诮疼爱孩子怎么就不能算是大丈夫呢)
原诗
答客诮(qiào)
近现代 鲁迅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
回眸时看小於菟(wū tú)?
故事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意思是老虎再狠毒也不会吃自己的孩子,它也常常被用来形容父子之间的感情,父亲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常常是威严的,但面对孩子,又总能表现出温柔的一面。
鲁迅先生在48岁时才喜得贵子,那种喜爱是无法形容的。有些人笑话他对孩子太过宠爱,还有一些他得罪过的人,则编造谣言来污蔑他。面对别人的讥笑,鲁迅毫不在乎,他只用一句话就反驳了那些人:“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没有感情的人不一定就是英雄豪杰,喜爱自己的孩子怎么就不能算是大丈夫呢?其实,没有感情的人往往会变成坏人,因为他不懂得爱,而懂得爱别人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大丈夫。
他又举了一个例子,“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这里的“於菟”是老虎的意思,那些在森林里吼叫的大老虎,也会时时回头照顾自己的小老虎。他把自己比作一只虎,对待敌人是无情的,但对待自己人却是无私的爱。
鲁迅先生年轻时赴日本学医,后来发现医治身体救不了那个腐朽的祖国,于是毅然弃医从文,写了大量批判腐朽社会的杂文和小说,成为引领一个时代的文学领袖。正是因为对腐朽文化的恨和对劳苦大众的爱才让他写出了那些影响深远的文章,爱憎分明不仅是让我们冷酷的面对敌人,更是要保护好和我们相亲相爱的人啊!
语言学习
诮(qiào):讥讽。
丈夫:指有作为的男人。
兴风狂啸者:指老虎。虎啸风生,形容猛虎之威。
眸(móu):指眼睛。
於菟(wū tú):老虎的别名。
历史背景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早年东渡日本求学,因为观看“日俄教育纪录片”里面杀害中国人的画面而深受刺激,意识到学医只能解救病人身体的痛苦,转而学文,企图改变国人麻木不仁的灵魂,后来以笔为刀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斗士。这首七言绝句作于1931年,当时有一批文人编造谣言,恶意咒骂鲁迅不满周岁的儿子周海婴,讽刺鲁迅过于溺爱孩子。鲁迅愤怒的写下了这首诗,驳斥那些造谣生事的文人。
常识积累
於菟(wū tú)是一个古词,最早在《左传·宣公四年》中有记载,《词源》中解释:古时候楚地的人把老虎叫做於菟,相传楚国著名的政治家令尹子文是个私生子,被丢弃在云梦泽这个地方,被一只母虎抚育长大,人们就把他叫做谷於菟,谷是喂养的意思,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老虎喂养长大的。后来这个地方也被叫做於菟。
诗句理解这首诗采用了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开头两句正面立论,首先阐明“无情”与“怜子”的实质,使用否定与反问的语气有力的回击了“有情”与“无情”的论客。结尾两句借猛虎怜爱小老虎的比喻,不仅形象鲜明生动,而且巧妙地揭示出深爱下一代的思想内涵。“未必”、“如何不”、“知否”都有否定语,却使立论步步深入,也使感情越来越强烈,有力地回击了那些恶意抨击他的文人,也表现出了他对幼子的怜爱。
写作应用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每一位舐犊情深的父亲身上都有一种担当与责任,不舍得让自己的孩子受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