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夜吗(腊月廿三小年到)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1月25日,转眼间“小年”已经到来。而这一天的来临,也在提醒着人们,未来一段时间可有得忙碌了。祭灶、扫尘土、准备年货、洗浴理发……家家户户忙前忙后,就是为了能够过个好年。而等忙碌过后,农历新年也近在眼前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南北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一般在腊月廿三或腊月廿四。一般来说,北方地区的人们在腊月廿三过小年。而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廿四过小年的传统。小年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而在小年的这一日,最重要的习俗,莫过于祭灶了,也就是祭祀灶神。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夜吗(腊月廿三小年到)(1)

民俗专家刘孝昌

“旧时成都人祭灶,一般选在腊月廿四日。那个年代,人们要生火煮饭,所以每家每户都有灶,只是形状大小不同。有灶就有灶神,灶神信仰也是民间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在民俗专家刘孝昌的描述中,祭灶还衍生出了一项有趣的习俗,那就是——吃灶糖。

民间祭灶,百姓对“衣食有余”追求的反映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宋代诗人范成大曾写下一首《祭灶诗》,描述的正是小年时节,人们祭灶的景象。

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释名》中有载:“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古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以前成都的人家,在灶的墙壁上,还贴一张大小一尺见方的灶神的像,在神像上面右边是灶神公公,左边是灶神婆婆。”

民间俗语有云:“腊月廿三,灶王爷上天。”刘孝昌解释到,根据民间传说,过去每家每户的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来,保护和临察这家人所行善恶的神仙。“那个时候就时兴对人间善恶,实行监督检查。看这一家人在这一年里做多少善事,又做多少恶事,灶神爷都就要一一记住,到每年的腊月廿三这天晚上,家家户户的灶神就要上天去,给玉皇禀奏一年来这家人的所作所为。”而祭灶,便是送灶王爷上天的仪式。

想要安稳过个好年,那自然要想办法,让灶王爷上天后“只言好事”。于是,又甜又粘的灶糖,成为了祭祀中供品的选择。

糖瓜粘 让灶王爷上天“只言好事”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夜吗(腊月廿三小年到)(2)

糖瓜(图源网络)

“二十三,糖瓜粘。”这句俗语,说的正是小年中人们吃灶糖的习俗。意为过小年时,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上天言好事。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些糖瓜粘性强,还能把灶王爷的嘴巴粘住,让他说不出话来。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夜吗(腊月廿三小年到)(3)

白麻糖(图源网络)

刘孝昌回忆到,以前成都人祭灶,主要供品只有两种,一种是白麻糖和芝麻果子;另一种是灶马、灶诉。“为什么要供白麻糖这样东西?且这几天不能叫白麻糖,因用来祭灶作供品,要改口叫灶糖。而白麻糖是粘的,很稠。灶神老爷吃了之后很甜,很舒服,还能把灶神老爷嘴巴粘住,在天上给玉皇大帝禀报的时候就说不出话来,灶神老爷就不说坏话了。”而灶马,指的是灶神爷上天时,所乘坐骑吃的马料,是用一张巴掌大小的新津草纸折成小包,里面装着几颗胡豆、豌豆和几节谷草。

刘孝昌还讲到,过去成都祭灶,大多是由家中妇女来操办。“祭灶前先把灶台抹得干干净净,还跟娃娃说不能弄脏,连灶膛里的余灰也掏得一点不留。”有时这边奶奶跟妈妈正忙着,那边娃娃们早就盯着大人们买的白麻糖。趁大人还没把酒水倒好,娃娃的小手悄悄的伸到盘子或碟子里面。等大人们摆弄好物件,要把灶台里面那盏灯点燃的时候,转眼间盘子里面的白麻糖、麻圆果子已经没有两颗了。

“此刻娃娃们一个个吃得笑眯眯的,嘴巴都张不开。站一旁的奶奶心想:怎么办,还没向灶神老爷祈祷,敬神的灶糖就没有了。只有先向灶神老爷鞠一躬,低声道:‘灶神老爷,娃娃们不懂事,不要见怪,将就了’。”说到此处,刘孝昌也笑弯了眼睛。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夜吗(腊月廿三小年到)(4)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