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工业城市排名50强(武汉反超杭州福州)

城市争雄,榜单揭晓。

日前,随着各地相继发布2022年经济运行数据,中国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GDP)30强排行榜也随之出炉。数据显示,城市经济30强发展延续了稳定的发展态势,但格局迎来了“大洗牌”。

重庆超越广州,跻身全国“第四城”;成都成为全国第7个“2万亿城市”;武汉超越杭州,重回第8;福州、泉州双双进入前20强。

竞争激荡,格局重塑。经济30强城市榜单上还有哪些看点?你所在的城市在这份榜单中吗?一起来看!

2022年工业城市排名50强(武汉反超杭州福州)(1)

2万亿 城市达到7座,常州、烟台距离万亿仅一步之遥

2022年,温州以8029.8亿元的经济总量位列第30名,这是温州在2019年重返全国城市30强后,连续3年成为全国30强城市的“守门员”。

这也意味着,经济30强入围门槛达到8029.8亿元,比2021年的7585亿元,提高了444.8亿元。

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注意到,30座城市经济总量加起来达到512712.32亿元,占2022年全国经济总量1210207亿元的42.4%,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经济增长“领头雁阵”。

从30强榜的梯队来看,4万亿、3万亿、2万亿、1万亿、8千亿成为五个关键整数关口,以此形成不同的梯队。

第一梯队是超过4万亿的顶级城市。上海、北京位列其中。

第二梯队是超过3万亿的城市。深圳继续稳坐中国城市经济第三城。

第三梯队是超过2万亿的城市。重庆、广州超过2.8万亿;苏州超过2.3万亿;成都实现了从“1”到“2”的跨越,成为全国第7个“2万亿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苏州是目前唯一经济总量超过2万亿的普通地级市,被誉为“中国经济最强地级市”。

第四梯队是超过1万亿的城市。有17座城市位于1万亿——2万亿区间。其中。武汉、杭州超过1.8万亿,两座城市正在向“2万亿城市”俱乐部发起冲击。

与2021年相比,“万亿俱乐部”城市没有新增,仍是24个。

第五梯队是30强门槛线8029.8亿—1万亿之间的城市,分别为常州、烟台、唐山、徐州、大连和温州。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常州、烟台两市经济总量均超过9500亿元,距离晋级万亿城市俱乐部城市只有一步之遥,两座城市都将2023年定为了冲刺“GDP万亿之城”的决胜之年。

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注意到,站在万亿门槛前的常州,决心把打造新能源之都作为能级跃升、破圈突围的落笔点。数据显示,2022年常州新能源领域产值突破5000亿元,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三大产业同比增长96.5%、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102.2%。

在常州新春“第一会”上,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表示,今年常州将满怀豪情迈进GDP万亿之城。新能源产业是我们锻造发展优势的“制胜之道”和“独门绝技”。

烟台同样雄心壮志,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预期目标:2023年GDP增长5.5%以上,争取突破万亿元大关。烟台要求,推动各项工作在山东省“保三争二奔第一”,昂首奋进万亿级城市行列,打造山东发展重要增长极。

相对常州、烟台而言,唐山、徐州、大连和温州GDP处在8000——9000亿元之间,是万亿城市“后备军”的第二梯队,2023年冲击“GDP万亿之城”存在一定难度。

“苏大强”一马当先,长三角成为最大赢家

放在区域经济版图上,30强城市又有哪些看点?

先从城市级别来看,30强城市中拥有四大直辖市:上海、北京、重庆、天津;11个省会城市:广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长沙、郑州、福州、济南、合肥、西安。

其中,广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进入了10强,占据10强名额的一半;长沙、郑州、福州、济南进入了20强。也就是说,20强城市中,省会城市占比接近一半。

4个计划单列市:深圳、宁波、青岛、大连。11个普通地级市:苏州、无锡、佛山、泉州、南通、东莞、常州、烟台、徐州、唐山、温州。

从省级层面来看,区域差异化较为明显。“苏大强”江苏最多,号称“十三太保”的江苏13个地市中,有近一半城市上榜30强城市,以6个城市冠盖全国,更有4座万亿城市。

广东排在第2,有4个市进入;山东、浙江并列第3,都有3个市。

苏粤鲁浙四个经济大省上榜名额占了一半以上,契合了2022年全国各省经济排行榜的强省格局。

此外,福建有2市上榜,四川、湖北、河南、湖南、安徽、陕西、辽宁、河北各有1市上榜。

从城市群的分布看,长三角成为最大赢家,有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宁波、合肥、南通、常州、徐州和温州共11座城市,占据30强的三分之一多,可谓独占鳌头。在全国7个“2万亿城市”中,长三角有上海和苏州2个。

这也再一次佐证,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不愧为全国最具经济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珠三角地区有深圳、广州、佛山和东莞4城上榜;京津冀地区有北京、天津和唐山3城上榜;

从更大区域分布来看,发展分化较为明显,30强城市格局呈现非均衡状态。

先从南北纵向看。南方地区有20个城市,北方地区有北京、天津、青岛、郑州、济南、西安等10个城市;

再从东西横轴看。东部地区有22个,一骑绝尘;中部有4个,西部有3个,东北仅有大连1市上榜,排在第29位,区域发展不平衡日益显著。

重庆跻身全国经济“第四城”,武汉反超杭州,福州、泉州挺进前20

每当区域经济放榜,总会几家欢喜几家愁。

对比2021年30强榜单,2022年30强的排名,有11个城市位次发生变化,洗牌与分化十分激烈。

一是重庆超越广州,跻身全国经济“第四城”,广州则是从第4下降到了第5。这也是继2016年被深圳超越后,广州又一次被超越。

过去几年,两城之间差距一直不大,2019年,差距仅为22.83亿元;2020年,广州以16.32亿元的微弱优势守住了经济“第四城”;2021年差距再度被拉大到300亿元。2022年,重庆GDP增长2.6%,而广州则增长1%,不仅低于广东省经济增速0.9个百分点,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深入分析发现,“广州失速”主要在二三产业上,2022年广州第二产业增速为1.07%,第三产业则为0.97%,均未能引领增长。而相比之下,“攻擂”成功的重庆,第二、第三产业增速分别为3.3%和1.9%,第二产业再一次发挥经济增长“稳定器”的作用。

由此而引发的“广州失速”“广州怎么办”等话题甚嚣尘上。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此前撰文分析,与深圳相比,广州一个鲜明的弱势是,在新经济的格局、模式和模块上相对发展规模和速度偏弱。

需要指出的是,重庆作为一个直辖市,在与其他城市竞争中,有着天然的优势。

二是武汉超越杭州,重回第8,杭州从第8下降到第9。

梳理杭州、武汉最近几年GDP数据发现,除了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和2021年,武汉经济总量一直高于杭州。2022年,武汉经济增速达到4%,是省会城市GDP排名的前5中增速最高的城市。

而杭州2022年经济增速仅为1.5%,增幅低于浙江省1.6个百分点。

从“三驾马车”来看,2022年,武汉在投资和进出口增速上均超过了杭州。在制造业上,武汉对经济的支撑(35.6%)也略微领先于杭州(30%)。

三是集中第18位—24位的经济“拉锯战”,这是万亿俱乐部城市中最具看点的区间,每年都在上演你追我赶的精彩大戏。

福建的福州和泉州两座兄弟城市齐头并进,一起赶超了济南和合肥,分别由2021年的第20和第21跃升至第18和第19,双双进入前20强。

2022年,福州、泉州经济增速分别达到了4.4%、3.5%,成为福建两个强劲的经济增长极,带动福建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2022年福建省经济增速达到4.7%,与江西并列全国第一。

另一个上升2位的城市则是西安,成功赶超了南通与东莞,由2021年的万亿俱乐部城市“守门员”第24名升至第22名。

2022年,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占据主导的南通、东莞受疫情影响明显,经济增长乏力,分别为2.1%、0.6%,而西安则利用强劲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4.4%。

有上升就有下降,济南、合肥下降2位,分别位于第20位、第21位;南通、东莞下降1位,分别位于第23位、第24位。

需要指出的是,福州、泉州、济南与合肥之间,西安、南通与东莞之间,竞争异常胶着,位次年年都有变化,成为每一年最具看点的排位区间。

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些城市的位次将在第18位—24位内波动,呈现的是一场区域竞争中的“拉锯战”。

区域经济发展进退是兵家常事,榜单上也没有永远的“常胜将军”。2023年是全力拼经济的一年,全国各地都在鼓足干劲“拼经济”,全力以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由此而带来的城市经济30强竞争格局,也将风起云涌,我们拭目以待!

撰文:姚成二

编辑:纪海涛

审核:王运宝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