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比电影厉害吗(究竟是电影好还是话剧好)

自从开通头条号以来,身边也有不少朋友跟我讨论一些关于剧场演出的问题,其中经常被问到的就是“到底是话剧好‍看‍还是电影好看?”今天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谈我的看法。‍‍

电影我想绝大部分人都是看过的,但话剧由于受剧院数量,演出场次的限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看过,再加上一些剧场还对观众有着装要求,更让话剧显得高深莫测,颇具神秘的“艺术气息”。近年来更有一些粉丝把自家爱豆“演过话剧”当作标榜演技的资本,仿佛艺术‍界也有鄙视链,话剧似乎是更高级的,但在我看来,这样的想法真的是

大可不必!

话剧和电影的本质都是讲述一个故事,在我看来他们的关系更像是运动场上一个大类下的两个子项,有相同之处,但技术难点却截然不同,观赏性更是各有千秋,绝无高下之分,二者的异同具体来说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电影做加法,话剧做减法

电影是一种非常综合的艺术,剧本为骨,表演,台词,光影,镜头,音乐等等,共同构成了它的肉,一部好的电影,会充分调动各种元素来服务主题,打动观众。所以我把电影概括为加法的艺术,将声、光、影、景等多种要素充分叠加在一起,共同构成一部细节丰满,包罗万象的作品!

例如在电影《驴得水》中,影片的最后一幕是一箱弹力球滚下了山坡,五颜六色的弹力球跳跃着向山下跑去,绿色的草地映衬着鲜艳的弹力球,让人不由得生出一种希望感来,而这也正与电影中小女孩去延安寻找新世界的结局相呼应。最后,在悠扬的音乐声中,画面定格在一片色彩斑斓的草地上,让人意犹未尽。此情此景就属于电影的“专属定制”,在话剧《驴得水》中是无法呈现出来的。

话剧比电影厉害吗(究竟是电影好还是话剧好)(1)

而话剧则是在做减法。与拍摄电影时,人们动辄就扛着摄影机满世界取景不同,话剧有且仅有舞台上这十几个平方,无论你的故事是跨越了古今还是穿梭了银河系,都只能在这一方小小的舞台上呈现。与电影人们“费尽心机”地试图真实细腻地呈现出电影中的世界不同,话剧人们追求的则是越简单越好。一张桌子前可以演绎人生百态,一面旌旗下似藏着千军万马!如何让一个小小的道具中包含万语千言,这既是话剧创作的难点,也是它不同于电影的独特亮点。

例如,在著名先锋话剧《恋爱的犀牛》中,马路强烈而畸形的爱让他最终绑架了明明,并挖出在动物园中与它朝夕相伴的犀牛的心脏,将之作为自己最宝贵的礼物送给明明,显然在话剧的舞台上绝不可能牵来一头真正的犀牛,更不可能在舞台上杀死它,所以创作者们将这里艺术化地加工成了,马路在一阵撕心裂肺的音效中,从幕布中抽出一块血红色的布!红布被抽出来的那一瞬间,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这并不是血,但无人不会被这鲜红色所传达出的残忍与热烈所震撼!彼时彼刻用红布来代替与之毫无关联的犀牛的心脏,没人会觉得荒唐突兀,只会对创作者们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拍案叫绝。

话剧比电影厉害吗(究竟是电影好还是话剧好)(2)

再比如,话剧《白鹿原》中,展现田小娥冤死后化作厉鬼附身在鹿三身上情节,这里可以说是整个故事中最令人揪心的桥段,无论是在原著小说中还是在电影中,都占用了极大的篇幅,但到了话剧舞台上却必须把“鹿三杀小娥-小娥变为厉鬼报复村民-村民驱鬼-小娥化作飞蛾飞走”这一连串的复杂故事都浓缩在短短的几分钟里!那么话剧是怎么做的呢?只见舞台上灯光突然变暗,一束白光打在舞台前的鹿三身上,这便是阳间;一束五颜六色的荧光打在舞台后方的小娥身上,这便是阴间。伴随着小娥尖锐又充满怨念的声音,小娥在后面做什么,鹿三就在前面做什么,在诡异的荧光下,一时之间舞台上阴气阵阵,令人毛骨悚然!几束灯光,几个动作就将小娥此时已是鬼而不是人,并且在操纵鹿三的故事情节交代的一清二楚,同时将如同置身于阴曹地府的恐怖气氛烘托到淋漓尽致。让人不得不赞叹创作者设计出这一场景的巧思。

话剧比电影厉害吗(究竟是电影好还是话剧好)(3)

表演的侧重点不同

现在经常有粉丝,甚至演员自己,都将“演过话剧”作为标榜自己的演技的"金字招牌“,仿佛话剧对演员的能力要求更高,但如果是跟那些台词都背不下来,在镜头面前数一二三的”演员“相比,那话剧演员确实是技高一筹,毕竟人家是”全开麦“,但如果是和真正的电影演员相比,二者却难分伯仲。因为就像我在文章开头所讲,电影与话剧是一个大类下的两个子项,你不能比较出速滑冠军和花滑冠军哪一个更优秀。

电影高清的镜头,巨大的幕布,都要求演员更追求细节,优秀的电影演员每一块肌肉都能演戏,连眼泪流下来的轨迹都像是精心设计的一般,而话剧则与之不同甚至截然相反。舞台的小与剧场的大决定了现场的观众们根本不可能观察到演员脸上细致的表情,即使坐在第一排,也做不到电影中高清近景那样清晰。如果说电影追求的的是极致的细腻,话剧则追求的是极致的夸张。演员们的声音和动作幅度必须足够大,才能保证所有观众都可以听到看到;情绪必须足够饱满,才能保证即使是角落里的观众也依旧能被他打动!

话剧比电影厉害吗(究竟是电影好还是话剧好)(4)

极细腻者如核中刻舟,纤毫毕现;极夸张者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实在是各有妙处。

专属于话剧的独特魅力

话剧说白了,就是以前没有摄影技术,演员们只能在舞台上现场表演给大家看才产生的艺术形式。而有了摄影机,便不用每天都让演员演一遍,只要录下来就可以重复播放。如今的电影工业技术更是发展到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现实还是虚幻,都能美轮美奂地被呈现在大荧幕上。而相较于电影,话剧不仅布景简单,票价也普遍偏高,为何在电影技术发展到如此地步的今天还能有一大批忠实的粉丝呢?我想根本原因就在于话剧拥有与生俱来的,却是电影求而不得的真实感!无论现在的3D技术,特效技术如何发展,一个人在屏幕里哭,和一个真真切切得就站在你面前哭,终究是两种不一样的感觉,他的声音包围着你,甚至他的呼吸都影响着你,一个是“如临其境”,一个是“身临其境”,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

而随之带来的就是话剧特有的随机性和参与感。与电影可以拷贝无数份,并且在无数次播放中都不走样不同,某种意义上来说,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场话剧,即便是已经烂熟于心的台词,演员到不同的地方演出,随着环境和心境的不同,都不可能完全复刻之前的版本,所谓常演常新,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话剧迷会反复观看同一部话剧,因为每一次都会有新感觉!

例如,我曾在哈尔滨观看话剧《平凡的世界》,当时舞台上发生了一个小意外——道具桌子的腿掉了下来,但演员却不慌不忙地捡起桌子腿说到:“如今这世道,人心靠不住,连桌子也靠不住!”边说边把桌子腿装了回去。表演行云流水,又恰好符合当时情景,让人差点儿以为这是他们原本就设计好的!就是这么一个小小意外,却成为了《平凡的世界——哈尔滨版》中的一个专属亮点!

话剧比电影厉害吗(究竟是电影好还是话剧好)(5)

此外,话剧所具有的参与感也是电影所不具有的。话剧创作中经常会设计一些演员和观众互动的环节,角色不知所措时,问问观众“朋友们,你们说我该怎么办?”;角色欣喜若狂时,兴奋地跳下舞台,在观众席中来回穿梭,与众人分享她的快乐!这份演员与观众面对面零距离的参与感,也为观赏话剧带来了许多独一无二的乐趣!

总而言之,话剧和电影无论是演绎方法还是欣赏角度都各具特色,各有优势,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对于两种不同的艺术品类来说就更是如此,二者有不同,却绝无高低!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短暂的,注定只能体验到身边的事,见到身边的人,但因为有了电影和话剧,我们有了可以看穿古今的眼睛,有了可以穿梭宇宙的翅膀,人生百态,悲欢离合,可以都不仅仅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而是可以真正的看到,听到,感受到!所以,无论你是喜欢电影的精美细腻,还是青睐话剧的真实可感,都请带着一颗欣赏艺术的平常心尽情去享受这几个小时的梦幻时光吧!

Thats all! Peace&Love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侵删*

◇观剧小贴士◆◇

剧场内不饮食,不喧哗,不拍照,不录影。

文明观剧,人人有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