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和老鼠最近几年的变化(为何猫和老鼠历经80年依旧如此成功)
作为儿时的经典,《猫和老鼠》一直是大家童年美好的回忆。如今其初版已经相距接近80个年头,如果重新翻阅这部作品,你会发现其带来的快乐与感动并不亚于儿时懵懂时期观赏时的那种喜悦。
甚至现在,很多当了爸爸妈妈的家长们,都把《猫和老鼠》当作儿童启蒙作品,和孩子一同欣赏这部与他们一同成长的优秀作品。
那么《猫和老鼠》为何如此吸引人,汤姆和杰瑞的互相追逐打趣到底有意思在什么地方呢?
《猫和老鼠》的历代版本与历史
《猫和老鼠》最早开播于1940年,原名为《Tom and Jerry》。其标题原本是伦敦的俚语,意为吃喝玩乐的浪子。
《猫和老鼠》制作初期,其困难远比我们看到的要艰难。1957年,《猫和老鼠》的制作公司米高梅公司突然毫无征兆地解散了这部动画。
下图为1940版的《猫和老鼠》,那时候的汤姆比较“拟真”,身上还有毛发。杰瑞的变化倒是不大。
为了生存,编剧威廉汉娜、导演约瑟夫两人只好将作品卖给了当时还不算特别景气的电视台。
但也正因为如此,1960年《猫和老鼠》的老东家米高梅公司发现了《猫和老鼠》的商业潜力,重启了《猫和老鼠》,但作品并没有交给原来的创始人,而是外包给其他动画公司,让吉恩代彻做导演。
和威廉汉娜、约瑟夫时期轻松欢快的风格不同,吉恩代彻比较猎奇诡异,但是获得了大量好评。可惜好景不长,在制作了仅仅23集以后,米高梅又一次解除了与他们的合作。
到1963年,米高梅第二次启动了《猫和老鼠》,并找来了世界著名的动画师查克琼斯。这个时期的《猫和老鼠》以想象力为卖点,故事充满着独特的浪漫主义与童真色彩。
但很可惜的是,1969年米高梅放弃了公司的动画部门,《猫和老鼠》被迫再次停止。至此,老版《猫和老鼠》便被迫迎来了完结。
直到1980年,飞美逊工作室才重启了《猫和老鼠》。
至于现代版的《猫和老鼠》,其为2004年开始由华纳兄弟制作。虽然猫和老鼠的创始人威廉汉娜(2001年3月23日,90岁去世)与查克琼斯(2002年,89岁去世)已经逝去,但是《猫和老鼠》带给我们的欢乐,却一代代的传承了下来。
《猫和老鼠》的制作工艺
《猫和老鼠》的制作工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因为作品没有对白,因此内容的推进展开都必须借助背景音乐与肢体行为来表现。为了保真表情夸张之余又足够逼真,《猫和老鼠》动画师lrvSpence选择自己对着镜子一遍自己做表情一边画下来。
除开动作表情外,其音乐更是一绝。
《猫和老鼠》中光是出现过的古典乐就有50多首!不但如此,而且为了保证音乐足够融入动画之中,动画组还会自行修改乐谱。
最为经典的案例便是《猫的协奏曲》(1946第1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中的画面。在这画面中,汤姆可不是随便乱弹,而是与原曲的琴键完全对应。最可怕的是,因为汤姆只有四根手指,制作组竟然改成了四指弹琴,这份敬业精神属实难得。
而且在这其中,汤姆和杰瑞还必须完成一边弹钢琴一边打趣斗殴的场面,这就更进一步加大了作品的难度。据说为了这集,竟然组织了150人的团队共历时18个月才完成。大家可别忘,这一集的制作背景是在1946年,那时候制作一集动画每一帧都是手画的哦。
《猫和老鼠》的奖项荣耀
既然作品如此用心,其获得的奖项自然也不少。
1943第1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扬基都德鼠》
1944第1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老鼠的麻烦》
1945第1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静静地请求》
1946第1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猫的协奏曲》
1948第2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小孤儿》
1952第2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老鼠双剑客》
1953第2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约翰老鼠》
在当时,《猫和老鼠》几乎每2年就获得一次奥斯卡金像奖,这也的殊荣或许只有这神仙级的作品才能得到。
《猫和老鼠》的魅力
《猫和老鼠》之所以老少通吃延续至今,除开他作品质量上的优秀,自然也少不了其立意的独特。
本剧几乎全以默剧的形式进行,长达140集的内容对白却寥寥无几。这大幅度降低了观影难度,使得无论是成人还是3岁小孩都能轻易看懂。
其次便是本作对于幽默的理解。
《猫和老鼠》初期创始人就未想将其制作成一部纯粹给孩子看的低幼作品。如果有幸进行回顾,我们会发现制作组巧妙地将扎根于现实生活的辛酸苦辣融入到这部作品中。也正是因为如此,本作品内涵深刻的哲理与人生感悟,使得本片即便给成年人看也会有不同的体验。
最后便是作品的工匠精神。
正如我上文提到的案例,制作团队愿意花一年半去打造一部动画,并且扣细节做到极致。除此之外,限于时代原因,只能依靠手绘的《猫和老鼠》极少出现跳帧漏帧的情况,并且还在作品里穿插了大量的世界名曲,更显其独具匠心。
《猫和老鼠》在今天早已不是用“儿童动画片”以解释的简单动画了。在制作上,本片体现了动画制作早起所具有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艺术之心,为现代的动画制作人垫下了结实的地基。
从立意上,作品中侧面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使得作品不再纯粹,更具生活寓意。
哪怕只是纯粹的欣赏,因为它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他的存在某方面而言便是自己人生的写照,是一个与孩子、父母一同成长的美好回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