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二期末考试试卷语文(湖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语文卷及答案)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二)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人类的阐释自始至终都在追求真理性和澄明性,那是人类向往的阐释目标,也是阐释的理想境界真理和澄明虽然昭示的是阐释的两个不同的层级,但都指向一个事实:阐释是面向公众的这意味着阐释是一种公共性的行为,只有坚守公共性,才能圆人类的阐释之梦离开公共性,阐释不可能,更遑论真理性和澄明性阐释本身有它的内在规则,这个规则总体来说极为复杂,不可一概而论,更不好随意确定它可能是整个人类的规则,也可能是生活在特定区域或国家、操持不同语言、从事不同专业研究者的规则;它遵循的是人性的共同性,或者是沟通、交流之后业已达成的共同性,其终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意义的澄明我们言说政治,政治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我们言说历史,历史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我们言说道德、伦理,道德、伦理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我们谈论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公共性本身不是一种价值判断,但它又蕴含着价值判断也就是说,公共性包含着真理和谬误真理不可能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族群都是真理,更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谬误也是当然,这种公共性是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没有永远的真理和谬误,而公共性却是永远的公共性的存在需要公共阐释去解惑释疑,需要公共阐释去彰显真理在一定程度上,公共阐释维持着时代的公开、透明,维持着社会的公平、公正,维持着政治的民主、正义,维持着人类的审美判断(摘自李健《公共阐释:作为一种阐释理论的合法性》)材料二:“公共阐释”也即“阐释的公共性”,是对文学阐释行为根本属性的一种界定任何一种阐释行为,都是一种参与生活、理解世界的方式,只有“公共阐释”才能让每一个个体有效并且高效地充分对话与之相对的,则是“个体阐释”,也即阐释的个体性它强调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都有着自己的个性、性别、民族与生活经历,对待同一问题的视角与态度确实存在着诸多差异但是,如果仅仅将两者确定为二元对立的概念,显然是将问题简单化了一般来说,“个体阐释”中会带有“公共阐释”的烙印,每一个个体都不是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的;而“公共阐释”中也会带有“个体阐释”的痕迹,如果没有个体作为基础,就不会出现阐释的具体性与交互性面对如此棘手的“阐释循环”,诚如海德格尔所言:“决定性的事情不是从循环中脱身,而是依照正确的方式进入这个循环”这一进入就是一种“介入式”的阐释行为在置身于他者之中时,个体也在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视域这里的他者既指向个体(文学作品、个体读者),也指向整体(社会历史环境),更是要领会到“整体只是源于单个情形的范式展露”文学阐释激活了世界、读者、作者与文本这四个时常被不同的文学理论切割破碎的要素文学阐释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阐释”它首先面向的是文学作品,即对文学作品作出阐释主体的感受、理解与判断在具体的文学阐释过程中,存在着以“个体阐释”为基础,并从个人走向社群再到整个人类的一种趋势这一过程的每一次完成则意味着“个体阐释”得到了时空的检验而成为“公共阐释”从政治学的角度,我们往往会将“公共性”与“私人性”对立起来谈,但是如果转移到文学领域,“公共性”的问题还有其自身独特的理论维度这就是“文学之内”和“文学之外”的问题正如韦勒克和沃伦所说,“事实上,任何文学史都不会没有自己的选择原则,都要做某种分析和评价的工作”从20世纪西方文论发展史来看,文论研究的重点出现了一个从“文学之外”转向“文学之内”,再转向“文学之外”的过程,即我们通常所描述的从“作者中心”向“文本中心”再向“读者中心”的两度转向而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看来,即使是“文学之内”的隐含作者、叙述者和人物及其关系,也是社会历史的再现或投射,这些均是现实生活在文学世界中的一种艺术化表达因此,强调“公共阐释”或“阐释的公共性”,应该落脚到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批评的基本点上,即在处理“文学内外”关系上,坚持“文学之外”的关系为主来统摄“文学之内”的关系,重建“隐含作者”“叙述者”与“真实作者”“理想读者”“真实读者”以及人物间的社会关系的投射等只有这样,我们的文艺批评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历史功能,这也正是强调“公共阐释”或“阐释的公共性”的要义之所在(摘自曾军、辛明尚《文学阐释的公共性及其问题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真理性与澄明性是人类阐释追求的目标与理想境界,它也揭示了一个事实:阐释活动是面向公众的B.公共性之所以能够包含价值判断,是因为公共阐释能够维持时代与社会的公平正义,有效地发挥其功能C.世界、读者、作者与文本四个要素被不同的文学理论切割开,文学阐释用个体性和公共性的交互激活它们D.文学阐释的公共性,应该回归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批评的基点,以便真正发挥文学批评应有的社会历史功能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材料一论述公共阐释的理论,文学只是其中一个例证;而材料二论述的主要对象是文学阐释B.材料一大量运用道理论证,作者说理充分,行文逻辑严密,具体地阐明了公共阐释的合法性问题C.材料二中引用海德格尔的话语,证明个体阐释与公共阐释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具体性与交互性D.材料二运用辩证思维,清晰界定了“个体阐释”与“公共阐释”、“文学之内”与“文学之外”的关系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3分)A.董仲舒:“诗无达诂,文无达诠”B.陶渊明:“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C.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D.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4.对于文学艺术,我们常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请结合材料一分析这样说的理由(4分)5.请以《红楼梦》阐释为例,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如何进行文学的公共阐释(4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项链上的“自由星”李健二十年前,江洋大盗巴克在偷一颗价值上千万美元的钻石“自由星”时失手,被关进了监狱今天,巴克出狱了他迫不及待地拿着先前打听到的地址,来到一幢别墅前分别了二十年,不知道儿子是否还记得他……开门的青年先是愣愣地看着他,沉默了一会儿,随后一把抱住他,眼泪夺眶而出:“爸爸,你回来了就好”巴克哽咽着说:“维尔,我答应你,一定不再去偷……”父子俩抱头痛哭……维尔每日出去工作,巴克努力做好一切的家务,尽心地照顾着儿子的起居一天深夜,维尔看见父亲竟然在整理以前的盗窃工具巴克干咳了两声,说:“孩子,上次失手是我这一生中最大的耻辱前些天,老朋友罗里说他打听到‘自由星’的下落了,这次我一定能成功,我发誓这是我最后一次……”说话间他的眼里闪出了一丝奇光维尔愤怒地叫道:“可是爸爸,你答应过我要重新做人的”巴克说:“维尔,这是我洗刷耻辱的唯一机会,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比偷到‘自由星’更重要了”维尔沉默半天,陷入了沉思几个星期后,罗里告诉巴克,“自由星”将要被镶嵌到一条项链上,正是行动的好时机恰巧这天维尔对父亲说自己要外出几天,再三叮嘱他不准出门巴克觉得这简直是天赐良机可是,老巴克苦思冥想了两天也没想出什么妙计,最后他决定铤而走险,无论如何都要试一次吃过晚饭,巴克鬼使神差地第一次走进了维尔的书房,想给儿子留下一封信巧的是那间房间平时都是锁着的,今天却开着走进屋子,老巴克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儿子的书架上堆满了关于珠宝知识的工具书,墙上还有一张装裱考究的证书巴克凑上前去,细细读那张证书,不由大吃了一惊,儿子维尔竟然是伦敦最好的一名珠宝镶嵌师不知为什么,巴克的内心突然有一种坐立不安的感觉就在这时,楼下的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巴克跑下楼,接起电话里面传出他的老朋友罗里的声音:“巴克,是你干的吗?”巴克愣住了:“我干了什么?”罗里急急地说:“‘自由星’呀那个富商请了一位镶嵌师把‘自由星’镶嵌到项链上,可是镶嵌师离开后,那颗钻石变成了赝品那个小偷一定是在镶嵌过程中将钻石掉了……”放下电话,巴克的额头已渗出一层汗珠,他愣了一会儿,疯了似的穿上外套,冲向大门,这时,一头撞上了一个人——维尔巴克一把将儿子拉进了屋子,然后死死关上了门:“你这几天出去都干了些什么?你,你偷了‘自由星’?”“你不是一直想得到它吗?”维尔从怀里取出一个小盒子放到桌上,说,“爸爸,既然你这么放不下‘自由星’,我就替你把它带来了我知道,以你现在的身手去偷的话,一定会被再次抓住,而这一次,我们或许再也见不到了”巴克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儿子,你怎么这么傻为了一颗钻石,你把自己大好的前途都毁掉了……”维尔却满不在乎地说:“爸爸,你不是说,没有什么比这颗钻石更重要的吗?现在,它是你的了,你不想看一看吗?”巴克嘴唇哆嗦,用颤抖的手打开了桌上的小盒子,一点没错,项链上缀的正是他日思夜想了二十年的“自由星”可是他的心里却一点兴奋的感觉都没有,他看着这颗钻石,不由老泪纵横:“二十年前,为了这颗‘自由星’,我离开了你,想不到二十年以后,我们刚刚在一起,为了这颗‘自由星’,你又要离开我了,这都是我的错啊让我替你入狱吧,我去警察局自首……维尔静静地看着父亲,过了片刻,他说:“好了爸爸,我在说谎,我没有偷‘自由星’我是被人请去镶嵌‘自由星’了我恳求那位富商让我用自己所有的资产和名声做抵押,拥有它一个晚上,他答应了”说着,他拿起了这条镶嵌着“自由星”的项链,“当然,还要谢谢你的老朋友罗里,他帮我一起撒了一个善意的谎我这样做,只是为了不再离开你,爸爸”巴克呆呆地站在那里,嘴唇哆嗦着,终于,他一把抱住了维尔,用颤抖的声音说:“好儿子,今天我才懂得,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钻石珠宝,不是‘自由星’,而是我们两个能够在一起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获得了自由”(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巴克二十年没能尽父亲的责任,他努力做家务、照顾儿子,说明他内心有愧疚B.巴克出狱后迫不及待地去找多年未见的儿子,为了弥补多年的亏欠,他坚持要偷“自由星”C.刻画巴克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使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神态描写“嘴唇哆嗦”,突出了人物当时的心情D.维尔故意“满不在乎地”说自己偷“自由星”的事情,是想借此唤醒巴克的内心——什么才是最重要的7.关于文中“罗里”这一人物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罗里虽没有出场,却是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小说情节的展开和深入离不开罗里这一人物B.罗里认为,自由星将要被镶嵌到一条项链上,这正是行动的好时机,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C.罗里给巴克打电话说,镶嵌师在镶嵌过程中将钻石换成了赝品,既照应前文,又为后文作铺垫D.罗里是为小说中塑造的主要人物服务的,作者运用了语言、神态等多种描写方式对其进行描写8.小说善于铺垫设伏,故事情节高潮迭起,试结合文本分析作品中的伏笔设置(6分)9.作品把珠宝命名为“自由星”,试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秋,七月,丁未,以尚书仆射谢安为司徒,安让不拜;复加侍中,都督扬、豫等五州诸军事以桓冲都督江、荆等七州诸军事,领荆州刺史桓冲以秦人强盛,欲移阻江南,奏自江陵徙镇上明,使冠军将军刘波守江陵,咨议参军杨亮守江夏王蕴固让徐州,谢安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宜依褚公故事,但令在贵权于事不事耳可暂临此任,以纾国姻之重”蕴乃受命初,郗超自以其父愔位遇应在谢安之右,而安入掌机权,愔优游散地,常愤邑形于辞色,由是与谢氏有隙是时朝廷方以秦寇为忧,诏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谢安以兄子玄应诏超闻之,叹曰:“安之明,乃能违众举亲;玄之才,足以不负所举”众咸以为不然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未尝不得其任,是以知之”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以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时号“北府兵”,敌人畏之壬寅,散骑常侍王彪之卒初,谢安欲增修宫室,彪之曰:“中兴之初即东府为宫殊为俭陋苏峻之乱成帝止兰台都坐殆不蔽寒暑是以更营新宫比之汉、魏则为俭,比之初过江则为侈矣今寇敌方强,岂可大兴功役,劳扰百姓邪”安曰:“宫室弊陋,后人谓人无能”彪之曰:“凡任天下之重者,当保国宁家,缉熙政事,乃以修室屋为能邪?”安不能夺其议,故终彪之之世,无所营造十二月,临海太守郗超卒初,超党于桓氏,以父愔忠于王室,不令知之及病甚,出一箱书授门生曰:“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既而愔果哀惋成疾,门生呈箱,皆与桓温往反密计愔大怒曰:“小子死已晚矣”遂不复哭(节选《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六》,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兴之初/即东府为宫殊/为俭陋/苏峻之乱成帝/止兰台都坐殆/不蔽寒暑/是以更营新宫B.中兴之初/即东府为宫/殊为俭陋/苏峻之乱/成帝止兰台都坐/殆不蔽寒暑/是以更营新宫C.中兴之初/即东府为宫殊/为俭陋/苏峻之乱/成帝止兰台都坐殆/不蔽寒暑/是以更营新宫D.中兴之初/即东府为宫/殊为俭陋/苏峻之乱成帝/止兰台都坐/殆不蔽寒暑/是以更营新宫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丁未,干支组合之一本文的“丁未”和《登泰山记》中的“是月丁未”相同,都属干支纪日B.领,指兼任官职,一般是兼任较低的职务,古汉语中表示兼任官职的还有“兼”“判”C.参军,官名东汉末年,有参丞相军事之称,掌参谋军务,权位颇重,至隋唐时兼为郡官D.宫室弊陋的“弊”是“弊病”的意思,和《过秦论》中的“弊在赂秦”的“弊”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王蕴坚持辞让徐州的职务,谢安认为他不应妄自菲薄,而应该依照褚公的旧例,在其位谋其政,肩负起国戚的重任B.郗超虽然和谢氏有嫌隙,但听说谢安举荐自己侄子谢玄接受朝廷诏命后,他还是对谢安和谢玄大加赞赏C.谢玄作战时身先士卒,经常统领精锐部队作为前锋出战,战无不胜,当时的人称其部队为“北府兵”,敌人都十分害怕他们D.郗超去世后,他的父亲先是哀痛惋惜,甚至因此患病,但后来大怒,是因为看到了郗超与桓温秘密谋划的往来信件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愔优游散地,常愤邑形于辞色,由是与谢氏有隙(2)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14.谢安想要增修宫室,王彪之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不赞同的原因有几点?(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胡马窥江”二句写金兵的劫掠虽然成为过去,而“废池乔木”犹以谈论战事为厌,可知当年带来的战祸兵燹有多么酷烈B.“年年知为谁生”,作者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C.全词写扬州过去的盛况,都是实笔,为下文对比铺垫;写扬州的今日,只用虚笔勾勒留下开阔空间让读者去想象D.全词抒情写景,都不执着于具体细致的刻划描绘,写得空灵、疏淡,这样更能激起读者联想创造,更具有艺术感染力16.这首词是怎样体现“黍离之悲”呢?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诗文中频频出现“烟”的意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村落的炊烟随风飘升,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开头“______________”一句形容大海上烟波渺茫(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诗人多次使用“月”这个意象,如以“______________”烘托与朋友分别时的凄凉心情,以“______________”衬托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先写“______________”,以美女衬英雄;再写“______________”,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朱唇、远山眉、山峰发髻、青绿长裙……央视虎年春晚节目《只此青绿》,以传统舞蹈展现中国山水绘画的写意美,再次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带入公众视野舞动起来的青绿们仿佛化作《千里江山图》中料峭的山、层叠的峦,舞出层峦叠峰的景致,舞出山水相依的美妙,舞出雄阔恢宏的境界《千里江山图》是迄今我们能见到的最长的早期青绿山水卷轴画从题材看,画卷由隋唐时期描绘宫阙楼台或神仙境界,转为表现雄伟壮丽的锦绣江山:卷首高山直入云霄,其后丘陵连绵,群峰秀起,幽岩深谷,流溪飞泉……万千自然景象随着画卷的铺开缓缓呈现,繁而不乱,大而有致从章法看,《千里江山图》交织运用“高远”“深远”“平远”等视角,全景式地展现了①________的北宋江山“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令人②________此外,《千里江山图》以赫石红、石绿、石青等为颜料,通过四次叠加着色,使画面层次分明,色如宝石,③____________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20.文中画框的几个短句可以改写成长句:“繁而不乱、大而有致的画面随着万千自然景象的呈现缓缓铺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管在自然界中,①____________,真简无处不在,功能多样,对人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②___________在自然界中,真菌对于降解动植物残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生活中,某种真菌能在数周内分解塑料,为解决塑料污染问题提供了思路作为生态系统的“清洁工”,真茵的清洁工具是其丰富的降解酶类真菌还是童叟无欺的“买卖人”真茵和植物的根系形成了菌根共生体系,植物能将自身光合产物的 20%提供给菌根真茵,而菌根真菌能介导 80%的植物磷及20%的植物氮供植物吸收真菌也是作威作福的“小霸王”理论上,( )但真茵中也有大量动物病原菌和植物病原菌,人如果误食毒蘑菇会产生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幻觉总之,真菌具有多种多样的作用,我们应加强对真菌的了解,③___________,避离有害真菌,为大自然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因为人类体温维持在36℃左右,大多数真菌在这个温度下无法生长,真菌对普通人的影响有限B.真菌对普通人的影响有限,因为人类体温维持在36℃左右,大多数真菌在这个温度下无法生长C.真菌对普通人的影响有限,大多数真菌在这个温度下无法生长,因为人类体温维持在36℃左右D.人类体湿维持在36℃左右,大多数真菌在这个温度下无法生长,因此真菌对普通人的影响有限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陶潜《与子俨等疏》中说:“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读书能给人带来收获,看似容易,但读什么、怎么读,却能折射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与发展潜力一些人读书瞄向“谋生之书”“成功之书”,冷落了经典和“养心之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被列为“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的前10名有人习惯于手不释卷,独爱翰墨书香,在纸质书卷中感受阅读的魅力;有人钟情于视听兼备,喜欢声画共赏,在数字化世界里享受读书的乐趣数字化阅读确实让阅读触手可及、方式灵活多变,然而也引发了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等方面的担忧在学校的读书月活动中,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对读书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B.属于颠倒因果正是因为“公共性”包含“价值判断”,所以能够“维持时代与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持时代与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公共阐释的意义,而非“公共性能够包含价值判断”的原因2.答案:C解析:C.对论证目的解说错误弓I用海德格尔的话语是为了指出进入“阐释循环”的方式,“阐释的具体性与交互性”是个体为基础的阐释的特点3.答案:B解析:材料二的中心观点是“公共阐释是文学阐释的根本属性”A.“诗无达诂,文无达诠”强调诗歌和文章没有通顺明白的注解和诠释因为语言文字的时效性,当代的人在读古代的典籍和作品或者方言的时候,需要对其进行翻译和解释,但注解因人的理解和水平差异,往往很难达到与原著丝毫无差此句强调的是“个体阐释”B.“共欣赏”“相与析”包含了公共阐释的意义C.“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意思是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此句强调“时事”“现实”的重要性,与“公共阐释”无关D.“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强调个体感受,属于“个体阐释”故选:B4.答案:①民族的文艺具有时代和地域性,但借助阐释对真理和澄明的追求而获得公共性得到世界认可;②作为文学艺术,阐释文艺的规则与标准具有公共性,民族的标准与世界的标准可以相通解析:“人类的阐释自始至终都在追求真理性和澄明性,那是人类向往的阐释目标,也是阐释的理想境界”“真理和澄明虽然昭示的是闻释的两个不同的层级,但都指向一个事实:阐释是面向公众的”,民族的文艺虽然具有时代和地域性,但借助阐释对真理和澄明的追求而获得公共性得到世界认可;“我们谈论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闸释本身有它的内在规则,……可能是整个人类的规则,也可能是生活在特定区域或国家、操持不同语言、从事不同专业研究者的规则;它遵循的是人性的共同性,或者是沟通、交流之后业已达成的共同性”作为文学艺术,阐释文艺的规则与标准具有公共性,民族的标准与世界的标准可以相通5.答案:①首先面对文学作品本身,作出主体的阐释;读《红楼梦》,每个个体都应从中读出自己的人生领悟;②坚持“文学之外”统摄“文学之内”的立场,认识《红楼梦》中各种虚实情景和人生感慨都是当时封建末世社会特点的反映解析:“文学闸释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闸释’它首先面向的是文学作品,即对文学作品作出闸释主体的感受、理解与判断”“在具体的文学阐释过程中,存在着以‘个体阐释’为基础,并从个人走向社群再到整个人类的一种趋势这一过程的每一次完成则意味着‘个体阐释’得到了时空的检验而成为‘公共阐释’”,首先面对文学作品本身,作出主体的阐释;读《红楼梦》,每个个体都应从中读出自己的人生领悟“文论研究的重点出现了一个从‘文学之外’转向‘文学之内’,再转向‘文学之外’的过程,即我们通常所描述的从‘作者中心’向‘文体中心’再向‘读者中心’的两度转向”“即使是‘文学之内’的隐含作者、叙述者和人物及其关系,也是社会历史的再现或投射,这些均是现实生活在文学世界中的一种艺术化表达”,坚持“文学之外”统摄“文学之内”的立场,认识《红楼梦》中各种虚实情景和人生感慨都是当时封建末世社会特点的反映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不是因为要弥补儿子,而是要洗刷耻辱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未采用神态描写8.答案:①开篇写巴克因偷盗“自由星”入狱,为下文他想要重操旧业埋下伏笔;②二十年未见的父子相认的深情,为下文维尔苦心设局埋下伏笔;③发誓痛改前非的巴克摆弄旧日的偷盗工具,为他处心积虑偷“自由星”埋下伏笔;④维尔卧室里珠宝镶嵌师的职业证书,为下文维尔假装偷盗珠宝埋下伏笔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的能力“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面的情节为后面的情节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9.答案:①二十年前巴克因之入狱失去自由,“自由星”的命名有一定的讽喻色彩;②既是题目又是文章的线索,故事围绕“自由星”展开;③维尔设计使父亲走出执念,获得了真正的“自由”,暗示了文章的主题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要求探究小说中的重要物象“自由星”的作用,可以从情节、主旨和效果三方面来进行思考10.答案:B解析:句意:朝廷由衰复盛初期,就把东府作为宫廷,很是简陋苏峻叛乱,成帝居住在御史台官吏商议政事的地方,(那里)几乎不能遮挡寒风暑气,所以又营造了新的宫殿“为宫”是动宾结构,其后应断开;而“殊”是修饰“为”的状语,不能断开,排除AC;“成帝”是“止兰台都坐”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11.答案:D解析:D.“宫室弊陋的‘弊’是‘弊病’的意思”错误“宫室弊陋”的“弊”通“敝”,破旧,破损句意:宫殿粗劣简陋“弊在赂秦”的“弊”是“弊病”句意: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故选D12.答案:A解析:A.“在其位谋其政,肩负起国戚的重任”理解错误原文是“但令在贵权于事不事耳”,谢安劝王蕴只做到身处贵位并不做什么事,可以暂时担此重任,来缓解做国戚的重压故选A13.答案:(1)郗愔在一些闲散的职位上悠闲无事,郗超时常在言辞和神色上表现得愤恨愁闷不安,因此和谢家产生了嫌隙(2)父亲年纪大了,我死了以后,如果父亲因为悲哀痛惜妨碍了起居饮食,可以把这个箱子呈送给他;(如果)没有这样,就烧掉箱子解析:参考译文:秋季,七月,丁未,(朝廷)任命尚书仆射谢安担任司徒,谢安辞让没有接受;又任命谢安担任侍中,统领扬州、豫州等五州的军队事务任命桓冲统领江州、荆州等七州的军队事务,兼任荆州刺史桓冲认为秦国人强势威盛,想转移军队守卫长江以南的地区,奏请从江陵转移到上明镇,派冠军将军刘波戍守江陵,咨议参军杨亮戍守江夏王蕴坚持辞让徐州的职务,谢安说:“你处于皇后父亲的重要身份,不应该过分看轻自己,而损害一时的恩遇应该依照褚公的旧例,只做到身处贵位并不做什么事,可以暂时担此重任,来缓解做国戚的重压”王蕴于是接受任命当初,中书郎郗超自认为他的父亲郗愔的职位待遇应该在谢安之上,然而谢安入朝掌握了枢机大权,郗愔(却)在一些闲散的职位上悠闲无事,郗超时常在言辞和神色上表现得愤恨忧郁,因此和谢家产生了嫌隙这时朝廷正把秦国的敌军当作忧患,下诏寻求能够镇守保卫北方领土的文武双全的良将谢安荐举兄长的儿子谢玄接受诏命郗超听说这件事后,慨叹道:“谢安贤明,才能够违背常规荐举亲人;谢玄的才能,完全可以不辜负谢安的荐举”众人都不这么认为郗超说:“我曾经和谢玄同在桓温的幕府做事,见过他施展才能,即使是细小的事务也能安排妥当,所以我了解他”谢玄招募勇猛的士兵,招到了彭城的刘牢之等几人谢玄任命刘牢之担任参军,他经常统领精锐部队作为军队先锋(出战),战事没有不胜利的当时的人称他们为“北府兵”,敌人害怕他们壬寅,散骑常侍王彪之去世当初,谢安想要增建宫殿,王彪之说:“朝廷由衰复盛初期,就把东府作为宫廷,很是简陋苏峻叛乱,成帝居住在御史台官吏商议政事的地方,(那里)几乎不能遮挡寒风暑气,所以又营造了新的宫殿与汉、魏时期相比算简陋,与刚渡过长江时相比却算奢侈了如今敌军正强盛,怎么能大兴土木的劳役,烦劳打扰百姓呢”谢安说:“宫殿粗劣简陋,后人会说住在这里的人没有能力”王彪之说:“凡是承担天下重任的人,应当使国家安定,使政事光辉显赫,怎能反而把修建宫室房屋当作能事呢?”谢安不能改变他的意见,所以王彪之在世期间,什么宫室也没有营建十二月,临海太守郗超去世当初,郗超与桓温结为同党,因为父亲郗愔对朝廷很忠诚,没有让父亲知道这件事等到病重,(郗超)拿出一箱书信交给门下弟子说:“父亲年纪大了,我死了以后,如果父亲因为悲哀痛惜妨碍了起居饮食,可以把这个箱子呈送给他;(如果)没有这样,就烧掉箱子”不久郗愔果然悲哀痛惜以致患病,弟子呈上箱子,里面全是(郗超)和桓温秘密谋划的往来信件郗愔大怒说:“这小子死得已经晚了”于是不再悲痛流泪14.答案:(1)现在的宫室不算简陋,比刚过江时已经算奢侈了;(2)如今敌人强大,应把财物放在对付敌人上;(3)不能大兴土木劳烦百姓;(4)统治者不应当把修建宫室房屋当作能事解析:结合原文王彪之的话“……比之汉、魏则为俭,比之初过江则为侈矣今寇敌方强,岂可大兴功役,劳扰百姓邪”“凡任天下之重者,当保国宁家,缉熙政事,乃以修室屋为能邪?”可知,王彪之认为新宫与刚渡过长江时相比算是奢侈了,而且大兴土木会劳扰百姓,统治者不应当把修建宫室房屋当作能事,这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和“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意思相近《谏太宗十思疏》“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意思是,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意思是,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1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实笔”与“虚笔”理解反了,写扬州过去的盛况,都是虚笔勾勒,写扬州的今日,是眼前实景,属于实笔故选C16.答案:(1)今昔对比,昔盛今衰,体现“黍离之悲”;(2)运用典故,寄托悲叹,进一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3)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渲染烘托“黍离之悲”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黍离之悲”指的是昔盛今衰的悲痛和故国之思“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写扬州过去的盛况,繁华热闹;“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写今日扬州的萧条、冷落,一片荒凉今昔对比,反衬今日的荒凉,昔盛今衰,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昔日扬州城繁华,诗人杜牧留下了许多关于扬州城不朽的诗作,当他面对眼前的凋残破败景象,他必不能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来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描绘一种冷寂、清寒的场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化景物为情思,渲染萧条、冷落的氛围,烘托了昔盛今衰的悲痛和故国之思17.答案:(1)依依墟里烟;烟涛微茫信难求(2)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3)小乔初嫁了;樯橹灰飞烟灭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1)墟,茫;(2)浸,唯;(3)樯,橹18.答案:①气势磅礴;②叹为观止;③光彩夺目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此处是形容“北宋江山”,再根据前文罗列的“高远”“深远~平远”等视角,可知此处要填入形容气势大的成语,可以填“气势磅礴”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大第二空,从前文“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人……”可知,此处要填一个能表现人的感受的成语来做谓语,且填入词语应是形容画作好到极点可以填入“叹为观止”,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第三空,从前文“通过四次叠加着色,使画面层次分明,色如宝石”可知,此处强调画作的吸引力,所填成语既与色彩有关,又能体现“宝石”的特点,可以填入“光彩夺目”光彩夺目:形容光泽和颜色鲜艳耀眼19.答案:①将舞蹈演员比作“料峭的山、层叠的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舞姿和画中山水的优美②连用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凝练地概括了舞蹈所体现出的丰富内涵,增强了表达的张力和感染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舞动起来的青绿们仿佛化作《干里江山图》中料的山、层叠的峦”中,“青绿们“使用了借代的手法,指舞蹈演员,所以这里将舞蹈演员比作“料峭的山、层叠的峦”,其中舞蹈演员(青绿们)是本体,“料峭的山、层叠的峦”是喻体,“仿佛“是喻词,构成了明喻的手法通过将舞蹈演员比作山和奇,既写出了为他们间外形的相似性,又赞美了舞蹈演员舞姿的优美,同时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画中山水的优美增强了语句的表现力“舞出层峦叠嶂的景致,舞出山水相依的美妙,舞出雄词恢宏的境界“中两用三个“舞出……”的句式,构成了排比句式排比句式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在本题中,作者运用排比句式凝练地概括了舞蹈所体现出的丰富内涵,增强了语势,强调了舞姿的美感和气势,展示了具体形象,又体现了抽象内涵,同时增强了句子农达的张力和感染力20.答案:①强调的重心不同:改句重点落在动词“铺开”上,强调画面的铺开;原句重点落在修饰语“繁而不乱,大而有致”上,强调画面布局巧妙,景象丰富,意境深远,更符合原文逻辑②语言节奏不同:改句形式偏长,原句由三个分句构成,长短交错,节奏舒缓,韵律感强,更适合表现《千里江山图》③句式一致角度:原文多用短句改句用长句,不谐调;原句用短句,和整个文段和谐一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从强调侧重点来看,原句以分句形式在强调突出画面的修饰语——紫而不乱、大而有致,这是一种审美感受;相比而言,改句只是在正常突出万干景象是缓缓铺开的前文在描述画面;丘陵、群峰、幽谷和溪流所以原句先描述画卷“铺开”,再描述画面审美感受,逻辑感更佳(从直觉感受到深层审美体验),语言逻辑清断,表达准确从语言节奏来看,很明显原句多用短句,先长后短,有变化,句式灵活,突出了画卷的“繁而不乱、大而有致”的特点,而改句就是一个长句,在表情达意上没有侧重点从表达效果分析,短句的使用会舒缓语气节奏,韵律感更强从句式一致角度看,原句使用短句,丰富了句子形式和节奏,用词文雅,故文学感更强,和整个文段的文风也保持一致(前面也用了不少短句),相比而言,改句就稍显普通了21.答案:B解析:根据前句“真菌也是作威作福的‘小霸王”,说明了真菌对人类有影响,因此先表达对人类影响,排除AD;审读选项可知,后文内容是因果关系,C.语序不正确故选:B22.答案:①还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②真菌是大自然的“清洁工”;③保护有益真菌解析:第一空,根据句子位置可知,本段内容是总领段,概括下面内容,结合“在自然界中”“在生活中”,可填:还是在人类生活中第二空,根据句子位子置,补写句子位于句首,大此是总述句,结合“在动植物残体的降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真菌的清洁工具是其丰富的降解酶类”,补写内容:真菌是生态系统的“清洁工”第三空,根据后文“避离有害真菌”,可填:保护有益真菌23.答案:略解析:【写作指导】材料要求考生针对读书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并将感悟与思考写成读书月活动中的发言稿材料中涉及的思考点有:“陶潜《与子俨等疏》中说:‘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由此可以思考读书的好处,强调读书能给人带来收获,读书能给人带来快乐“但读什么、怎么读,却能折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与发展潜力”引导考生思考“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一些人读书瞄向‘谋生之书”“成功之书’,冷落了经典和‘养心之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被列为‘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的前10名”从“读什么”的角度看,可以思考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合理选择阅读材料,选择好或不好的书会有怎样的结果“有人习惯于手不释卷,独爱翰墨书香,在纸质书卷中感受阅读的魅力;有人钟情于视听兼备,喜欢声画共赏,在数字化世界里享受读书的乐趣”从“怎么读”的角度看,可以思考纸质阅读和视听阅读的优劣,该如何选择,数字化阅读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数字化阅读确实让阅读触手可及、方式灵活多变,然而也引发了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等方面的担忧”分析了数字化阅读的优劣,可作为纸质书的比较【参考立意】①合理选择阅读材料②选不好书,会陷入急功近利的浮躁与短视③正确看待数字化阅读④开卷有益,但读的方法和内容更重要⑤读书折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与发展潜力……,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湖南省高二期末考试试卷语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湖南省高二期末考试试卷语文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二)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人类的阐释自始至终都在追求真理性和澄明性,那是人类向往的阐释目标,也是阐释的理想境界。真理和澄明虽然昭示的是阐释的两个不同的层级,但都指向一个事实:阐释是面向公众的。这意味着阐释是一种公共性的行为,只有坚守公共性,才能圆人类的阐释之梦。离开公共性,阐释不可能,更遑论真理性和澄明性!阐释本身有它的内在规则,这个规则总体来说极为复杂,不可一概而论,更不好随意确定。它可能是整个人类的规则,也可能是生活在特定区域或国家、操持不同语言、从事不同专业研究者的规则;它遵循的是人性的共同性,或者是沟通、交流之后业已达成的共同性,其终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意义的澄明。我们言说政治,政治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我们言说历史,历史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我们言说道德、伦理,道德、伦理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我们谈论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公共性本身不是一种价值判断,但它又蕴含着价值判断。也就是说,公共性包含着真理和谬误。真理不可能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族群都是真理,更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谬误也是。当然,这种公共性是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没有永远的真理和谬误,而公共性却是永远的。公共性的存在需要公共阐释去解惑释疑,需要公共阐释去彰显真理。在一定程度上,公共阐释维持着时代的公开、透明,维持着社会的公平、公正,维持着政治的民主、正义,维持着人类的审美判断。(摘自李健《公共阐释:作为一种阐释理论的合法性》)材料二:“公共阐释”也即“阐释的公共性”,是对文学阐释行为根本属性的一种界定。任何一种阐释行为,都是一种参与生活、理解世界的方式,只有“公共阐释”才能让每一个个体有效并且高效地充分对话。与之相对的,则是“个体阐释”,也即阐释的个体性。它强调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都有着自己的个性、性别、民族与生活经历,对待同一问题的视角与态度确实存在着诸多差异。但是,如果仅仅将两者确定为二元对立的概念,显然是将问题简单化了。一般来说,“个体阐释”中会带有“公共阐释”的烙印,每一个个体都不是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的;而“公共阐释”中也会带有“个体阐释”的痕迹,如果没有个体作为基础,就不会出现阐释的具体性与交互性。面对如此棘手的“阐释循环”,诚如海德格尔所言:“决定性的事情不是从循环中脱身,而是依照正确的方式进入这个循环。”这一进入就是一种“介入式”的阐释行为。在置身于他者之中时,个体也在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视域。这里的他者既指向个体(文学作品、个体读者),也指向整体(社会历史环境),更是要领会到“整体只是源于单个情形的范式展露”。文学阐释激活了世界、读者、作者与文本这四个时常被不同的文学理论切割破碎的要素。文学阐释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阐释”。它首先面向的是文学作品,即对文学作品作出阐释主体的感受、理解与判断。在具体的文学阐释过程中,存在着以“个体阐释”为基础,并从个人走向社群再到整个人类的一种趋势。这一过程的每一次完成则意味着“个体阐释”得到了时空的检验而成为“公共阐释”。从政治学的角度,我们往往会将“公共性”与“私人性”对立起来谈,但是如果转移到文学领域,“公共性”的问题还有其自身独特的理论维度。这就是“文学之内”和“文学之外”的问题。正如韦勒克和沃伦所说,“事实上,任何文学史都不会没有自己的选择原则,都要做某种分析和评价的工作”。从20世纪西方文论发展史来看,文论研究的重点出现了一个从“文学之外”转向“文学之内”,再转向“文学之外”的过程,即我们通常所描述的从“作者中心”向“文本中心”再向“读者中心”的两度转向。而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看来,即使是“文学之内”的隐含作者、叙述者和人物及其关系,也是社会历史的再现或投射,这些均是现实生活在文学世界中的一种艺术化表达。因此,强调“公共阐释”或“阐释的公共性”,应该落脚到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批评的基本点上,即在处理“文学内外”关系上,坚持“文学之外”的关系为主来统摄“文学之内”的关系,重建“隐含作者”“叙述者”与“真实作者”“理想读者”“真实读者”以及人物间的社会关系的投射等。只有这样,我们的文艺批评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历史功能,这也正是强调“公共阐释”或“阐释的公共性”的要义之所在。(摘自曾军、辛明尚《文学阐释的公共性及其问题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真理性与澄明性是人类阐释追求的目标与理想境界,它也揭示了一个事实:阐释活动是面向公众的。B.公共性之所以能够包含价值判断,是因为公共阐释能够维持时代与社会的公平正义,有效地发挥其功能。C.世界、读者、作者与文本四个要素被不同的文学理论切割开,文学阐释用个体性和公共性的交互激活它们。D.文学阐释的公共性,应该回归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批评的基点,以便真正发挥文学批评应有的社会历史功能。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材料一论述公共阐释的理论,文学只是其中一个例证;而材料二论述的主要对象是文学阐释。B.材料一大量运用道理论证,作者说理充分,行文逻辑严密,具体地阐明了公共阐释的合法性问题。C.材料二中引用海德格尔的话语,证明个体阐释与公共阐释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具体性与交互性。D.材料二运用辩证思维,清晰界定了“个体阐释”与“公共阐释”、“文学之内”与“文学之外”的关系。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3分)A.董仲舒:“诗无达诂,文无达诠。”B.陶渊明:“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C.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D.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4.对于文学艺术,我们常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请结合材料一分析这样说的理由。(4分)5.请以《红楼梦》阐释为例,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如何进行文学的公共阐释。(4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项链上的“自由星”李健二十年前,江洋大盗巴克在偷一颗价值上千万美元的钻石“自由星”时失手,被关进了监狱。今天,巴克出狱了。他迫不及待地拿着先前打听到的地址,来到一幢别墅前。分别了二十年,不知道儿子是否还记得他……开门的青年先是愣愣地看着他,沉默了一会儿,随后一把抱住他,眼泪夺眶而出:“爸爸,你回来了就好。”巴克哽咽着说:“维尔,我答应你,一定不再去偷……”父子俩抱头痛哭……维尔每日出去工作,巴克努力做好一切的家务,尽心地照顾着儿子的起居。一天深夜,维尔看见父亲竟然在整理以前的盗窃工具!巴克干咳了两声,说:“孩子,上次失手是我这一生中最大的耻辱。前些天,老朋友罗里说他打听到‘自由星’的下落了,这次我一定能成功,我发誓这是我最后一次……”说话间他的眼里闪出了一丝奇光。维尔愤怒地叫道:“可是爸爸,你答应过我要重新做人的!”巴克说:“维尔,这是我洗刷耻辱的唯一机会,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比偷到‘自由星’更重要了。”维尔沉默半天,陷入了沉思。几个星期后,罗里告诉巴克,“自由星”将要被镶嵌到一条项链上,正是行动的好时机。恰巧这天维尔对父亲说自己要外出几天,再三叮嘱他不准出门。巴克觉得这简直是天赐良机。可是,老巴克苦思冥想了两天也没想出什么妙计,最后他决定铤而走险,无论如何都要试一次。吃过晚饭,巴克鬼使神差地第一次走进了维尔的书房,想给儿子留下一封信。巧的是那间房间平时都是锁着的,今天却开着。走进屋子,老巴克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儿子的书架上堆满了关于珠宝知识的工具书,墙上还有一张装裱考究的证书。巴克凑上前去,细细读那张证书,不由大吃了一惊,儿子维尔竟然是伦敦最好的一名珠宝镶嵌师!不知为什么,巴克的内心突然有一种坐立不安的感觉。就在这时,楼下的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巴克跑下楼,接起电话里面传出他的老朋友罗里的声音:“巴克,是你干的吗?”巴克愣住了:“我干了什么?”罗里急急地说:“‘自由星’呀!那个富商请了一位镶嵌师把‘自由星’镶嵌到项链上,可是镶嵌师离开后,那颗钻石变成了赝品!那个小偷一定是在镶嵌过程中将钻石掉了……”放下电话,巴克的额头已渗出一层汗珠,他愣了一会儿,疯了似的穿上外套,冲向大门,这时,一头撞上了一个人——维尔。巴克一把将儿子拉进了屋子,然后死死关上了门:“你这几天出去都干了些什么?你,你偷了‘自由星’?”“你不是一直想得到它吗?”维尔从怀里取出一个小盒子放到桌上,说,“爸爸,既然你这么放不下‘自由星’,我就替你把它带来了。我知道,以你现在的身手去偷的话,一定会被再次抓住,而这一次,我们或许再也见不到了!”巴克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儿子,你怎么这么傻!为了一颗钻石,你把自己大好的前途都毁掉了……”维尔却满不在乎地说:“爸爸,你不是说,没有什么比这颗钻石更重要的吗?现在,它是你的了,你不想看一看吗?”巴克嘴唇哆嗦,用颤抖的手打开了桌上的小盒子,一点没错,项链上缀的正是他日思夜想了二十年的“自由星”!可是他的心里却一点兴奋的感觉都没有,他看着这颗钻石,不由老泪纵横:“二十年前,为了这颗‘自由星’,我离开了你,想不到二十年以后,我们刚刚在一起,为了这颗‘自由星’,你又要离开我了,这都是我的错啊!让我替你入狱吧,我去警察局自首……维尔静静地看着父亲,过了片刻,他说:“好了!爸爸,我在说谎,我没有偷‘自由星’。我是被人请去镶嵌‘自由星’了。我恳求那位富商让我用自己所有的资产和名声做抵押,拥有它一个晚上,他答应了。”说着,他拿起了这条镶嵌着“自由星”的项链,“当然,还要谢谢你的老朋友罗里,他帮我一起撒了一个善意的谎。我这样做,只是为了不再离开你,爸爸!”巴克呆呆地站在那里,嘴唇哆嗦着,终于,他一把抱住了维尔,用颤抖的声音说:“好儿子,今天我才懂得,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钻石珠宝,不是‘自由星’,而是我们两个能够在一起!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获得了自由!”(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巴克二十年没能尽父亲的责任,他努力做家务、照顾儿子,说明他内心有愧疚。B.巴克出狱后迫不及待地去找多年未见的儿子,为了弥补多年的亏欠,他坚持要偷“自由星”。C.刻画巴克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使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神态描写“嘴唇哆嗦”,突出了人物当时的心情。D.维尔故意“满不在乎地”说自己偷“自由星”的事情,是想借此唤醒巴克的内心——什么才是最重要的。7.关于文中“罗里”这一人物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罗里虽没有出场,却是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小说情节的展开和深入离不开罗里这一人物。B.罗里认为,自由星将要被镶嵌到一条项链上,这正是行动的好时机,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C.罗里给巴克打电话说,镶嵌师在镶嵌过程中将钻石换成了赝品,既照应前文,又为后文作铺垫。D.罗里是为小说中塑造的主要人物服务的,作者运用了语言、神态等多种描写方式对其进行描写。8.小说善于铺垫设伏,故事情节高潮迭起,试结合文本分析作品中的伏笔设置。(6分)9.作品把珠宝命名为“自由星”,试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秋,七月,丁未,以尚书仆射谢安为司徒,安让不拜;复加侍中,都督扬、豫等五州诸军事。以桓冲都督江、荆等七州诸军事,领荆州刺史。桓冲以秦人强盛,欲移阻江南,奏自江陵徙镇上明,使冠军将军刘波守江陵,咨议参军杨亮守江夏。王蕴固让徐州,谢安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宜依褚公故事,但令在贵权于事不事耳。可暂临此任,以纾国姻之重。”蕴乃受命。初,郗超自以其父愔位遇应在谢安之右,而安入掌机权,愔优游散地,常愤邑形于辞色,由是与谢氏有隙。是时朝廷方以秦寇为忧,诏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谢安以兄子玄应诏。超闻之,叹曰:“安之明,乃能违众举亲;玄之才,足以不负所举。”众咸以为不然。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未尝不得其任,是以知之。”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以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时号“北府兵”,敌人畏之。壬寅,散骑常侍王彪之卒。初,谢安欲增修宫室,彪之曰:“中兴之初即东府为宫殊为俭陋苏峻之乱成帝止兰台都坐殆不蔽寒暑是以更营新宫。比之汉、魏则为俭,比之初过江则为侈矣。今寇敌方强,岂可大兴功役,劳扰百姓邪!”安曰:“宫室弊陋,后人谓人无能。”彪之曰:“凡任天下之重者,当保国宁家,缉熙政事,乃以修室屋为能邪?”安不能夺其议,故终彪之之世,无所营造。十二月,临海太守郗超卒。初,超党于桓氏,以父愔忠于王室,不令知之。及病甚,出一箱书授门生曰:“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既而愔果哀惋成疾,门生呈箱,皆与桓温往反密计。愔大怒曰:“小子死已晚矣!”遂不复哭。(节选《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六》,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兴之初/即东府为宫殊/为俭陋/苏峻之乱成帝/止兰台都坐殆/不蔽寒暑/是以更营新宫B.中兴之初/即东府为宫/殊为俭陋/苏峻之乱/成帝止兰台都坐/殆不蔽寒暑/是以更营新宫C.中兴之初/即东府为宫殊/为俭陋/苏峻之乱/成帝止兰台都坐殆/不蔽寒暑/是以更营新宫D.中兴之初/即东府为宫/殊为俭陋/苏峻之乱成帝/止兰台都坐/殆不蔽寒暑/是以更营新宫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丁未,干支组合之一。本文的“丁未”和《登泰山记》中的“是月丁未”相同,都属干支纪日。B.领,指兼任官职,一般是兼任较低的职务,古汉语中表示兼任官职的还有“兼”“判”。C.参军,官名。东汉末年,有参丞相军事之称,掌参谋军务,权位颇重,至隋唐时兼为郡官。D.宫室弊陋的“弊”是“弊病”的意思,和《过秦论》中的“弊在赂秦”的“弊”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王蕴坚持辞让徐州的职务,谢安认为他不应妄自菲薄,而应该依照褚公的旧例,在其位谋其政,肩负起国戚的重任。B.郗超虽然和谢氏有嫌隙,但听说谢安举荐自己侄子谢玄接受朝廷诏命后,他还是对谢安和谢玄大加赞赏。C.谢玄作战时身先士卒,经常统领精锐部队作为前锋出战,战无不胜,当时的人称其部队为“北府兵”,敌人都十分害怕他们。D.郗超去世后,他的父亲先是哀痛惋惜,甚至因此患病,但后来大怒,是因为看到了郗超与桓温秘密谋划的往来信件。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愔优游散地,常愤邑形于辞色,由是与谢氏有隙。(2)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14.谢安想要增修宫室,王彪之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不赞同的原因有几点?(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胡马窥江”二句写金兵的劫掠虽然成为过去,而“废池乔木”犹以谈论战事为厌,可知当年带来的战祸兵燹有多么酷烈。B.“年年知为谁生”,作者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C.全词写扬州过去的盛况,都是实笔,为下文对比铺垫;写扬州的今日,只用虚笔勾勒。留下开阔空间让读者去想象。D.全词抒情写景,都不执着于具体细致的刻划描绘,写得空灵、疏淡,这样更能激起读者联想创造,更具有艺术感染力。16.这首词是怎样体现“黍离之悲”呢?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诗文中频频出现“烟”的意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村落的炊烟随风飘升,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开头“______________”一句形容大海上烟波渺茫。(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诗人多次使用“月”这个意象,如以“______________”烘托与朋友分别时的凄凉心情,以“______________”衬托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先写“______________”,以美女衬英雄;再写“______________”,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朱唇、远山眉、山峰发髻、青绿长裙……央视虎年春晚节目《只此青绿》,以传统舞蹈展现中国山水绘画的写意美,再次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带入公众视野。舞动起来的青绿们仿佛化作《千里江山图》中料峭的山、层叠的峦,舞出层峦叠峰的景致,舞出山水相依的美妙,舞出雄阔恢宏的境界。《千里江山图》是迄今我们能见到的最长的早期青绿山水卷轴画。从题材看,画卷由隋唐时期描绘宫阙楼台或神仙境界,转为表现雄伟壮丽的锦绣江山:卷首高山直入云霄,其后丘陵连绵,群峰秀起,幽岩深谷,流溪飞泉……万千自然景象随着画卷的铺开缓缓呈现,繁而不乱,大而有致。从章法看,《千里江山图》交织运用“高远”“深远”“平远”等视角,全景式地展现了①________的北宋江山。“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令人②________。此外,《千里江山图》以赫石红、石绿、石青等为颜料,通过四次叠加着色,使画面层次分明,色如宝石,③____________。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20.文中画框的几个短句可以改写成长句:“繁而不乱、大而有致的画面随着万千自然景象的呈现缓缓铺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管在自然界中,①____________,真简无处不在,功能多样,对人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②___________。在自然界中,真菌对于降解动植物残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生活中,某种真菌能在数周内分解塑料,为解决塑料污染问题提供了思路。作为生态系统的“清洁工”,真茵的清洁工具是其丰富的降解酶类。真菌还是童叟无欺的“买卖人”。真茵和植物的根系形成了菌根共生体系,植物能将自身光合产物的 20%提供给菌根真茵,而菌根真菌能介导 80%的植物磷及20%的植物氮供植物吸收。真菌也是作威作福的“小霸王”。理论上,( )但真茵中也有大量动物病原菌和植物病原菌,人如果误食毒蘑菇会产生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幻觉。总之,真菌具有多种多样的作用,我们应加强对真菌的了解,③___________,避离有害真菌,为大自然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因为人类体温维持在36℃左右,大多数真菌在这个温度下无法生长,真菌对普通人的影响有限。B.真菌对普通人的影响有限,因为人类体温维持在36℃左右,大多数真菌在这个温度下无法生长。C.真菌对普通人的影响有限,大多数真菌在这个温度下无法生长,因为人类体温维持在36℃左右。D.人类体湿维持在36℃左右,大多数真菌在这个温度下无法生长,因此真菌对普通人的影响有限。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陶潜《与子俨等疏》中说:“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读书能给人带来收获,看似容易,但读什么、怎么读,却能折射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与发展潜力。一些人读书瞄向“谋生之书”“成功之书”,冷落了经典和“养心之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被列为“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的前10名。有人习惯于手不释卷,独爱翰墨书香,在纸质书卷中感受阅读的魅力;有人钟情于视听兼备,喜欢声画共赏,在数字化世界里享受读书的乐趣。数字化阅读确实让阅读触手可及、方式灵活多变,然而也引发了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等方面的担忧。在学校的读书月活动中,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对读书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B.属于颠倒因果。正是因为“公共性”包含“价值判断”,所以能够“维持时代与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持时代与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公共阐释的意义,而非“公共性能够包含价值判断”的原因。2.答案:C解析:C.对论证目的解说错误。弓I用海德格尔的话语是为了指出进入“阐释循环”的方式,“阐释的具体性与交互性”是个体为基础的阐释的特点。3.答案:B解析:材料二的中心观点是“公共阐释是文学阐释的根本属性”。A.“诗无达诂,文无达诠”强调诗歌和文章没有通顺明白的注解和诠释。因为语言文字的时效性,当代的人在读古代的典籍和作品或者方言的时候,需要对其进行翻译和解释,但注解因人的理解和水平差异,往往很难达到与原著丝毫无差。此句强调的是“个体阐释”。B.“共欣赏”“相与析”包含了公共阐释的意义。C.“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意思是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此句强调“时事”“现实”的重要性,与“公共阐释”无关。D.“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强调个体感受,属于“个体阐释”。故选:B。4.答案:①民族的文艺具有时代和地域性,但借助阐释对真理和澄明的追求而获得公共性得到世界认可;②作为文学艺术,阐释文艺的规则与标准具有公共性,民族的标准与世界的标准可以相通。解析:“人类的阐释自始至终都在追求真理性和澄明性,那是人类向往的阐释目标,也是阐释的理想境界”“真理和澄明虽然昭示的是闻释的两个不同的层级,但都指向一个事实:阐释是面向公众的”,民族的文艺虽然具有时代和地域性,但借助阐释对真理和澄明的追求而获得公共性得到世界认可;“我们谈论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闸释本身有它的内在规则,……可能是整个人类的规则,也可能是生活在特定区域或国家、操持不同语言、从事不同专业研究者的规则;它遵循的是人性的共同性,或者是沟通、交流之后业已达成的共同性”作为文学艺术,阐释文艺的规则与标准具有公共性,民族的标准与世界的标准可以相通。5.答案:①首先面对文学作品本身,作出主体的阐释;读《红楼梦》,每个个体都应从中读出自己的人生领悟;②坚持“文学之外”统摄“文学之内”的立场,认识《红楼梦》中各种虚实情景和人生感慨都是当时封建末世社会特点的反映。解析:“文学闸释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闸释’。它首先面向的是文学作品,即对文学作品作出闸释主体的感受、理解与判断”“在具体的文学阐释过程中,存在着以‘个体阐释’为基础,并从个人走向社群再到整个人类的一种趋势。这一过程的每一次完成则意味着‘个体阐释’得到了时空的检验而成为‘公共阐释’”,首先面对文学作品本身,作出主体的阐释;读《红楼梦》,每个个体都应从中读出自己的人生领悟。“文论研究的重点出现了一个从‘文学之外’转向‘文学之内’,再转向‘文学之外’的过程,即我们通常所描述的从‘作者中心’向‘文体中心’再向‘读者中心’的两度转向”“即使是‘文学之内’的隐含作者、叙述者和人物及其关系,也是社会历史的再现或投射,这些均是现实生活在文学世界中的一种艺术化表达”,坚持“文学之外”统摄“文学之内”的立场,认识《红楼梦》中各种虚实情景和人生感慨都是当时封建末世社会特点的反映。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不是因为要弥补儿子,而是要洗刷耻辱。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未采用神态描写。8.答案:①开篇写巴克因偷盗“自由星”入狱,为下文他想要重操旧业埋下伏笔;②二十年未见的父子相认的深情,为下文维尔苦心设局埋下伏笔;③发誓痛改前非的巴克摆弄旧日的偷盗工具,为他处心积虑偷“自由星”埋下伏笔;④维尔卧室里珠宝镶嵌师的职业证书,为下文维尔假装偷盗珠宝埋下伏笔。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的能力。“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面的情节为后面的情节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9.答案:①二十年前巴克因之入狱失去自由,“自由星”的命名有一定的讽喻色彩;②既是题目又是文章的线索,故事围绕“自由星”展开;③维尔设计使父亲走出执念,获得了真正的“自由”,暗示了文章的主题。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要求探究小说中的重要物象“自由星”的作用,可以从情节、主旨和效果三方面来进行思考。10.答案:B解析:句意:朝廷由衰复盛初期,就把东府作为宫廷,很是简陋。苏峻叛乱,成帝居住在御史台官吏商议政事的地方,(那里)几乎不能遮挡寒风暑气,所以又营造了新的宫殿。“为宫”是动宾结构,其后应断开;而“殊”是修饰“为”的状语,不能断开,排除AC;“成帝”是“止兰台都坐”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11.答案:D解析:D.“宫室弊陋的‘弊’是‘弊病’的意思”错误。“宫室弊陋”的“弊”通“敝”,破旧,破损。句意:宫殿粗劣简陋。“弊在赂秦”的“弊”是“弊病”。句意: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故选D。12.答案:A解析:A.“在其位谋其政,肩负起国戚的重任”理解错误。原文是“但令在贵权于事不事耳”,谢安劝王蕴只做到身处贵位并不做什么事,可以暂时担此重任,来缓解做国戚的重压。故选A。13.答案:(1)郗愔在一些闲散的职位上悠闲无事,郗超时常在言辞和神色上表现得愤恨愁闷不安,因此和谢家产生了嫌隙。(2)父亲年纪大了,我死了以后,如果父亲因为悲哀痛惜妨碍了起居饮食,可以把这个箱子呈送给他;(如果)没有这样,就烧掉箱子。解析:参考译文:秋季,七月,丁未,(朝廷)任命尚书仆射谢安担任司徒,谢安辞让没有接受;又任命谢安担任侍中,统领扬州、豫州等五州的军队事务。任命桓冲统领江州、荆州等七州的军队事务,兼任荆州刺史。桓冲认为秦国人强势威盛,想转移军队守卫长江以南的地区,奏请从江陵转移到上明镇,派冠军将军刘波戍守江陵,咨议参军杨亮戍守江夏。王蕴坚持辞让徐州的职务,谢安说:“你处于皇后父亲的重要身份,不应该过分看轻自己,而损害一时的恩遇。应该依照褚公的旧例,只做到身处贵位并不做什么事,可以暂时担此重任,来缓解做国戚的重压。”王蕴于是接受任命。当初,中书郎郗超自认为他的父亲郗愔的职位待遇应该在谢安之上,然而谢安入朝掌握了枢机大权,郗愔(却)在一些闲散的职位上悠闲无事,郗超时常在言辞和神色上表现得愤恨忧郁,因此和谢家产生了嫌隙。这时朝廷正把秦国的敌军当作忧患,下诏寻求能够镇守保卫北方领土的文武双全的良将。谢安荐举兄长的儿子谢玄接受诏命。郗超听说这件事后,慨叹道:“谢安贤明,才能够违背常规荐举亲人;谢玄的才能,完全可以不辜负谢安的荐举。”众人都不这么认为。郗超说:“我曾经和谢玄同在桓温的幕府做事,见过他施展才能,即使是细小的事务也能安排妥当,所以我了解他。”谢玄招募勇猛的士兵,招到了彭城的刘牢之等几人。谢玄任命刘牢之担任参军,他经常统领精锐部队作为军队先锋(出战),战事没有不胜利的。当时的人称他们为“北府兵”,敌人害怕他们。壬寅,散骑常侍王彪之去世。当初,谢安想要增建宫殿,王彪之说:“朝廷由衰复盛初期,就把东府作为宫廷,很是简陋。苏峻叛乱,成帝居住在御史台官吏商议政事的地方,(那里)几乎不能遮挡寒风暑气,所以又营造了新的宫殿。与汉、魏时期相比算简陋,与刚渡过长江时相比却算奢侈了。如今敌军正强盛,怎么能大兴土木的劳役,烦劳打扰百姓呢!”谢安说:“宫殿粗劣简陋,后人会说住在这里的人没有能力。”王彪之说:“凡是承担天下重任的人,应当使国家安定,使政事光辉显赫,怎能反而把修建宫室房屋当作能事呢?”谢安不能改变他的意见,所以王彪之在世期间,什么宫室也没有营建。十二月,临海太守郗超去世。当初,郗超与桓温结为同党,因为父亲郗愔对朝廷很忠诚,没有让父亲知道这件事。等到病重,(郗超)拿出一箱书信交给门下弟子说:“父亲年纪大了,我死了以后,如果父亲因为悲哀痛惜妨碍了起居饮食,可以把这个箱子呈送给他;(如果)没有这样,就烧掉箱子。”不久郗愔果然悲哀痛惜以致患病,弟子呈上箱子,里面全是(郗超)和桓温秘密谋划的往来信件。郗愔大怒说:“这小子死得已经晚了!”于是不再悲痛流泪。14.答案:(1)现在的宫室不算简陋,比刚过江时已经算奢侈了;(2)如今敌人强大,应把财物放在对付敌人上;(3)不能大兴土木劳烦百姓;(4)统治者不应当把修建宫室房屋当作能事。解析:结合原文王彪之的话“……比之汉、魏则为俭,比之初过江则为侈矣。今寇敌方强,岂可大兴功役,劳扰百姓邪”“凡任天下之重者,当保国宁家,缉熙政事,乃以修室屋为能邪?”可知,王彪之认为新宫与刚渡过长江时相比算是奢侈了,而且大兴土木会劳扰百姓,统治者不应当把修建宫室房屋当作能事,这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和“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意思相近。《谏太宗十思疏》“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意思是,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意思是,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1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实笔”与“虚笔”理解反了,写扬州过去的盛况,都是虚笔勾勒,写扬州的今日,是眼前实景,属于实笔。故选C。16.答案:(1)今昔对比,昔盛今衰,体现“黍离之悲”;(2)运用典故,寄托悲叹,进一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3)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渲染烘托“黍离之悲”。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黍离之悲”指的是昔盛今衰的悲痛和故国之思。“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写扬州过去的盛况,繁华热闹;“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写今日扬州的萧条、冷落,一片荒凉。今昔对比,反衬今日的荒凉,昔盛今衰,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昔日扬州城繁华,诗人杜牧留下了许多关于扬州城不朽的诗作,当他面对眼前的凋残破败景象,他必不能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来。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描绘一种冷寂、清寒的场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化景物为情思,渲染萧条、冷落的氛围,烘托了昔盛今衰的悲痛和故国之思。17.答案:(1)依依墟里烟;烟涛微茫信难求(2)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3)小乔初嫁了;樯橹灰飞烟灭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1)墟,茫;(2)浸,唯;(3)樯,橹。18.答案:①气势磅礴;②叹为观止;③光彩夺目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此处是形容“北宋江山”,再根据前文罗列的“高远”“深远~平远”等视角,可知此处要填入形容气势大的成语,可以填“气势磅礴”。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大。第二空,从前文“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人……”可知,此处要填一个能表现人的感受的成语来做谓语,且填入词语应是形容画作好到极点。可以填入“叹为观止”,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第三空,从前文“通过四次叠加着色,使画面层次分明,色如宝石”可知,此处强调画作的吸引力,所填成语既与色彩有关,又能体现“宝石”的特点,可以填入“光彩夺目”。光彩夺目:形容光泽和颜色鲜艳耀眼。19.答案:①将舞蹈演员比作“料峭的山、层叠的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舞姿和画中山水的优美。②连用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凝练地概括了舞蹈所体现出的丰富内涵,增强了表达的张力和感染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舞动起来的青绿们仿佛化作《干里江山图》中料的山、层叠的峦”中,“青绿们“使用了借代的手法,指舞蹈演员,所以这里将舞蹈演员比作“料峭的山、层叠的峦”,其中舞蹈演员(青绿们)是本体,“料峭的山、层叠的峦”是喻体,“仿佛“是喻词,构成了明喻的手法。通过将舞蹈演员比作山和奇,既写出了为他们间外形的相似性,又赞美了舞蹈演员舞姿的优美,同时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画中山水的优美。增强了语句的表现力。“舞出层峦叠嶂的景致,舞出山水相依的美妙,舞出雄词恢宏的境界“中两用三个“舞出……”的句式,构成了排比句式。排比句式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在本题中,作者运用排比句式凝练地概括了舞蹈所体现出的丰富内涵,增强了语势,强调了舞姿的美感和气势,展示了具体形象,又体现了抽象内涵,同时增强了句子农达的张力和感染力。20.答案:①强调的重心不同:改句重点落在动词“铺开”上,强调画面的铺开;原句重点落在修饰语“繁而不乱,大而有致”上,强调画面布局巧妙,景象丰富,意境深远,更符合原文逻辑。②语言节奏不同:改句形式偏长,原句由三个分句构成,长短交错,节奏舒缓,韵律感强,更适合表现《千里江山图》。③句式一致角度:原文多用短句。改句用长句,不谐调;原句用短句,和整个文段和谐一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从强调侧重点来看,原句以分句形式在强调突出画面的修饰语——紫而不乱、大而有致,这是一种审美感受;相比而言,改句只是在正常突出万干景象是缓缓铺开的。前文在描述画面;丘陵、群峰、幽谷和溪流。所以原句先描述画卷“铺开”,再描述画面审美感受,逻辑感更佳(从直觉感受到深层审美体验),语言逻辑清断,表达准确。从语言节奏来看,很明显原句多用短句,先长后短,有变化,句式灵活,突出了画卷的“繁而不乱、大而有致”的特点,而改句就是一个长句,在表情达意上没有侧重点。从表达效果分析,短句的使用会舒缓语气节奏,韵律感更强。从句式一致角度看,原句使用短句,丰富了句子形式和节奏,用词文雅,故文学感更强,和整个文段的文风也保持一致(前面也用了不少短句),相比而言,改句就稍显普通了。21.答案:B解析:根据前句“真菌也是作威作福的‘小霸王”,说明了真菌对人类有影响,因此先表达对人类影响,排除AD;审读选项可知,后文内容是因果关系,C.语序不正确。故选:B。22.答案:①还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②真菌是大自然的“清洁工”;③保护有益真菌。解析:第一空,根据句子位置可知,本段内容是总领段,概括下面内容,结合“在自然界中”“在生活中”,可填:还是在人类生活中。第二空,根据句子位子置,补写句子位于句首,大此是总述句,结合“在动植物残体的降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真菌的清洁工具是其丰富的降解酶类”,补写内容:真菌是生态系统的“清洁工”。第三空,根据后文“避离有害真菌”,可填:保护有益真菌。23.答案:略解析:【写作指导】材料要求考生针对读书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并将感悟与思考写成读书月活动中的发言稿。材料中涉及的思考点有:“陶潜《与子俨等疏》中说:‘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由此可以思考读书的好处,强调读书能给人带来收获,读书能给人带来快乐。“但读什么、怎么读,却能折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与发展潜力”引导考生思考“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一些人读书瞄向‘谋生之书”“成功之书’,冷落了经典和‘养心之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被列为‘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的前10名”从“读什么”的角度看,可以思考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合理选择阅读材料,选择好或不好的书会有怎样的结果。“有人习惯于手不释卷,独爱翰墨书香,在纸质书卷中感受阅读的魅力;有人钟情于视听兼备,喜欢声画共赏,在数字化世界里享受读书的乐趣”。从“怎么读”的角度看,可以思考纸质阅读和视听阅读的优劣,该如何选择,数字化阅读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数字化阅读确实让阅读触手可及、方式灵活多变,然而也引发了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等方面的担忧”分析了数字化阅读的优劣,可作为纸质书的比较。【参考立意】①合理选择阅读材料。②选不好书,会陷入急功近利的浮躁与短视。③正确看待数字化阅读。④开卷有益,但读的方法和内容更重要。⑤读书折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与发展潜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