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为什么不进好莱坞(宝莱坞打破行规)
文/石川
长期以来,宝莱坞爱国电影类型一直被沙文主义宣扬的那些尖叫的左、右和中的叙事所破坏。从马图赫萨拉姆到边境线再到胡恩纳大街,我们的爱国电影大部分都是捶胸顿足的。为了寻找这种极端民族主义的讽刺手法,电影制片人常常把巴基斯坦视为舒适的替罪羊。
照实说,见到有印媒做出以上描述时,石川看新闻浑身还在颤抖。日前,日本电视台再次播放的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经台湾的东森新闻写成《人群堆成3公尺高!日本老兵忆南京大屠杀:尸体多到堵住江水》之后,先是毛骨悚然地从脚脖子凉到大腿,接下来是泪流满面,并在心里X了一万次小日本的祖宗。
据称,自去年底播出关于日本731部队的纪录片之后,不到半年时间,读卖新闻旗下的日本电视台再次播出相关纪录片,展现历史的真相。有日本士兵描述,当时日军对着被绑住的中国军民进行扫射,尸体多到堵住江水。
另据央视报道,日本电视台于14日凌晨播出长约45分钟的纪录片,内容是经过制作组约4年时间,从中日两国搜集来的一手历史资料,以事实为基础,驳斥了那些试图否认或篡改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历史修正主义。纪录片中以“鱼雷营”战俘屠杀为核心,通过日本士兵的日记、证词,加上当时新闻残存的照片,用特技效果重现了日本于1937年12月16日至17日期间,如何杀害中国战俘的残酷画面。
据观察,对此,《澎湃新闻》还援引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研究人员黄刚的话话说了这样一番话。黄刚说,“事实上,日媒一直奉行着客观公正的职业标准,也存在着非常多具有良知的媒体人。不止媒体人,关于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在日本的民间、教育界、文化界也大量存在着有良知的人,他们对于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都有比较正确的认知。”在报道中,黄刚还向澎湃新闻表示,目前这种认知也正在逐渐转化成为日本民间主流的认知。无论是出于媒体人自己的良知,还是出于市场的考虑,媒体用纪录片来展示历史真相,都是能够得到欢迎的。
对照黄刚研究员的说法,在对中国犯下如此滔天罪行的日本,有良知的媒体人正在还原历史真相,难道印度与我们的巴铁兄之间的历史恩怨就这样沉睡下去吗?
对此,有印媒说,宝莱坞不再沉默。最近由该国著名导演梅克纳·古尔扎执导、女主角阿莉娅·巴特主演的电影《拉齐》,正在试探性地改变这一点。该影片以中立的观点处理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关系,成为宝莱坞一部罕见的电影。剧中的巴基斯坦人和印度人一样的优雅,在本质上没有好人或坏人之分。唯一的罪魁祸首是战争。
据此,该印媒描述,长期以来,宝莱坞爱国电影都被宣扬沙文主义的左、右、中叙事所破坏。从马图赫萨拉姆到边境线再到胡恩纳大街,印度的爱国电影大部分都是捶胸顿足的。为了寻找这种极端民族主义的讽刺手法,电影制片人常常把巴基斯坦视为舒适的替罪羊。
但是,这一次宝莱坞却对《拉齐》的做了改进。别看这只是一小步,但该影片上映后,不但很快引起了电影评论界的关注,也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票房。据电影贸易分析师公布的商业数据,上映前六天的发行总收入已经达到了51.24亿卢比(约48亿人民币)。
回到故事,据印媒介绍,电影《拉齐》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在克什米尔,一个19岁的穆斯林女孩,名叫赛玛特,她大学一毕业,就接替父亲的位置,被印度政府安插到巴基斯坦做了一名特工。在1971年印巴战争的动荡时期,赛玛特嫁给了一名巴基斯坦军官,并接受了向印度传递情报的培训。
据观察,《拉奇》在影片中塑造的巴基斯坦家庭,已经不再是过去印度电影里描述的巴基斯坦家庭,特别是赛玛特的丈夫伊克巴尔不但深爱着自己的妻子赛玛特,而且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巴基斯坦 ......
据印度当地媒体评论,大多数印度评论家都喜欢这部电影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大多数宝莱坞电影中的相似主题不同,《拉齐》捕捉到了两国人民之间情感上的相通之处。对此,制片人古尔扎说,他希望拍一部真实的电影,而不是借电影来抹黑巴基斯坦。
“这个故事本身如此强大,以至于我们不需要挂着沙文主义标语乱说一气...是什么就是什么,这样做很诚实。当你拍一部所谓的爱国电影不是抨击巴基斯坦的,在印度,可能你需要勇气。但是,长期拍摄假电影,事实上是对印度不负责任。”。这位印度制片人还说。
据观察,这部比较真实反映巴基斯坦人民当时生活的电影,果真像古尔扎说的那样,不但在印度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票房也支持了他。据印度电影贸易分析师塔兰·阿达尔什在其推特上公布的商业数据显示,《拉齐》在上映的前六天发行总收入已达到51.24亿卢比(约48亿人民币)。(文/梁石川)
【图片为印度宝莱坞影星阿莉娅·巴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