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夜市必去的地方(庆香港回归20年一起记忆香港)
提及香港,你会想到的是—— 车水马龙的霓虹街景?见证沧桑的维港海风?回味无穷的早茶腊味?令人捧腹的功夫喜剧?侠骨柔情的武侠风云?寸土寸金的土地房屋?繁荣背后的贫富差距?不为人知的生活故事?香港回归20周年,小编邀你一起讲述这座城市的生活百态和社会变迁,大家可以把自己想到在下方评论,讨论。文末有彩蛋哦!提到香港首先让我想到的是香港热闹的大排档!
距离人们印象中的街边美食已经越来越远,如今的大排档对于食客也不再具有当年那样热闹的气息,少了一份代表地方特色饮食文化的新奇与喜悦,却多了一种年代感横亘于眼前的遗憾。
在香港中环高高低低的地势里,几经人指点,终于找到了隐匿于诺干道、皇后大道这些大马路身后的士丹利街。之所以要费尽周折地找它,是因为这条街上还保留着香港最传统的大排档。
街尾影影绰绰的黄色灯光下,远远看到了一片绿色顶棚,下面是一个个铁皮箱一样的摊位。本是带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裡的大排档印象来这寻味一番特色的,到了跟前却不免有些失望,因为档位只有六家。难道大排档不该是排成长龙一样的档位吗?摊位之所以被叫成“排档”不也是有这样的意思吗?
当然,中环只是香港大排档变迁的一个最典型的缩影。记者亦走访了上环、旺角、深水埗等曾经的大排档盛行之地,现在也是同样冷清。许多曾经的大排档都已经搬进了有门店的商铺内,成了餐厅,还有些坚持做大排档的则集体迁入市政大厦,成了室内大排档。佐敦站附近的庙街表面上似乎还有着大排档的样子,但是师傅都是在店里烧菜,不过是把桌椅摆在马路上罢了。
距离人们印象中的街边美食已经越来越远,如今的大排档对于食客而言也不再具有当年那样热闹的气息,少了一份代表地方特色饮食文化的新奇与喜悦,却多了一种年代感横亘于眼前的遗憾。它们让人幡然体悟到,有些味道只能属于曾经的年代。
放不下的味道
环境在变、地点在变,而从上世纪一路走来的老香港人对大排档的旧情未变。在这个汇聚国际美食的都市里,总有人保留着一份香港情怀,执着于大排档的味道,本港的味道。
点上一盘凉瓜炒大肠,一碗鱼尾汤,再加上一瓶啤酒,一位六十多岁的大叔吃得好是快活。他是士丹利街上盛记家的常客,无论搬家与否,住得远近,一个月总会来吃上叁四次。这裡的大排档他已经吃了有叁十多年了。问他为何总坚持来吃大排档,大叔爽朗地说:“既便宜又好吃,有风味,和酒楼的味道不一样。”
街边炒菜街边吃,和餐厅相比,风味自然是不同的。档位是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地方,三四平米的铁皮档前面是碗柜,后面就是锅灶炉。旁边一面是水箱,一面放着各式厨具。两个风扇分别接在铁皮档的上部,和档位后的墻上。小小的空间里囊括了厨房所有的必备功能。
那时的大排档早已形成了完整的供餐体系。从早到晚,不同时段有不同排档。早餐档五六点就开了,既有白粥、肠粉、油条配上红豆糖水芝麻煳的中式早餐,也有咖啡、奶茶、三文治的西式风味。中午开出鱼蛋粉、云吞面、炒粉等比较简单的菜式,下午又有糖水。晚上最热闹,各式炒菜、煲仔饭,一直持续到凌晨。什至有大排档是24小时持续营业的。
可以说,50到80年代,香港人的一天都可以依赖大排档生活。大排档虽然不会完全取代人们在家吃饭的传统,但可以说是很好的补充,让香港人的饮食生活格外活色生香。
诚然,如今,大大小小的各式风味餐厅遍布香港的各个角落。大排档自然不能算是饮食的上乘之选。而怀旧的香港人还是有足够的理由说出大排档的好处,让你感到大排档存在的意义不是吃那么简单。它的风味不仅来自食物,也来自吃的环境;不仅来自吃,也来自人情。
老板炒菜时,食材和锅体高温爆炒沾黏的瞬间,食材附着在锅体上引发的焦香,被香港人叫做“锅气”。香和焦的临界的状态下起勺翻动而来的锅气,是大排档里才感受得到的精华。食客大声聊天、喝酒碰杯,毫无拘束。锅气与这些声音混杂在一起便是大排档的氛围。而这种氛围之下,厨师、店东与食客的近距离又会进一步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与感情。
大排档给人的感觉很真实而美好——“因为人与人的关系很直接。无论排队、喧闹,什至吵架,都是很平民生活的一部分,有很多是生活乐趣的本身。”
事实上,强制性的社会管制只是大排档减少的一方面塬因。随着香港社会的发展,大排档本身也难以在当下的社会竞争中生存。上环、中环、湾仔一带曾是大排档的发祥地,而如今这一带早已是高楼商场林立,各色餐饮场所数不胜数。在这样的社会竞争中,大排档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竞争在加剧,物价在涨,人工成本在涨,大排档的菜价却不敢涨太多。因为对于这样接地气的街边美食人们并不愿意用高价去消费。店东个个都说如今生意远不如曾经好做。
或许这是一个时代的遗憾,或许这是一个城市成为国际大都会的代价,或许,挽留不住的便该欣然接受。
大排档是很街头生活的感觉。毕竟现在也已经没有街头生活了,硬要把这个结构留下来未必合适,过去的那种美好没有办法留下来。我只能说,我曾经幸运地在那个年代生活过。大排档成为我这辈人美好的回忆。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评论点赞的最多的前三名有神秘奖,截止于7月1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