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电影经典场面(呈现残酷童年观众揪心落泪)
既无明星,又无大场面,语言还是中国观众不太熟悉的阿拉伯语,主演由一群真实难民组成。谁能想到,这样一部事先不被看好的小众文艺片,居然能从《复联4》“虎口夺食”,成为五一档票房亚军。截至昨天,黎巴嫩影片《何以为家》总票房已达2.1亿元。影片真实展现了黎巴嫩底层民众的悲惨生活,被观众怒赞为“眼泪收割机”。
观众呼吁 希望更多家长看这部影片
“我想起诉我的父母,因为生了我……我希望大人听我说,养不起孩子的大人不要生孩子。关于童年,我日后能记住的只有暴力,辱骂、殴打,链子、水管、皮带打在身上的感觉……我以为我们能活得体面,能被所有人爱。但上帝不希望我们这样,他宁愿我们做洗碗工。”电影里12岁男孩赞恩在法庭上的这番呐喊,让不少观众落泪。
《何以为家》用一种近乎纪录片的方式,讲述了生活在黎巴嫩的叙利亚难民男孩赞恩的残酷童年:住在没有床的贫民窟里,一家人挤在地上睡觉;孩子没有学上,从小在街头打零工,还要帮父母偷偷卖违禁药物;11岁的妹妹被父母强行卖给房东为妻,婚后不久就因怀孕而死……种种令人揪心的悲剧场景毫无修饰地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战乱、动荡、穷困、愚昧的社会和一群饱受苦难的孩子。观众李康看完该片后,一连感慨了好几句“再也不要有战争了!”他说:“赞恩拿着刀子去为妹妹报仇的画面,看得我差一点掉眼泪,感觉压抑已久的情绪终于可以释放一下了。”
还有许多观众表示,看完《何以为家》后,开始思考如何为人父母这一沉重话题。“从法庭那场戏可以看出,赞恩父母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犯下的错误。其实,这种情况在各个国家都有,有的家长不在乎孩子童年时的感受,但往往孩子此时受到的伤痛最深。有句话说得好,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观众安女士呼吁,希望有更多家长来看这部影片。
影评人说 精心打磨值得中国影人借鉴素人演员本色出演,大量情节全是真实经历,拍摄手法向纪录片靠近,这种对真实性的竭力追求,让《何以为家》拥有触目惊心的真实感,引发观众共鸣。“影片采取了回叙的结构,一开始就是赞恩向法官起诉控告他的亲生父母,先声夺人,产生了强烈的戏剧张力。后面则大量运用了纪录片和新闻镜头的拍摄方式,手持摄影中的外景呈现的是低矮破败的房屋,食不果腹的生活,人满为患的监狱,没有身份的难民如蝼蚁般生活着,让人无奈乃至绝望。”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如是说。
饰演男主角赞恩的小演员,演技得到了观众和影评人的交口称赞。他在片中全程表情冷酷,嘴角永远撅着,直到片末在拍人生第一张证件照时才在摄影师的引导下露出一丝笑容。这位小演员是真实的叙利亚难民,被导演从贫民窟发掘出来时,12岁的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影评人史航说,他不是“演得好”,而是“站在镜头面前,让苦难再次发生一遍就可以了”。
饶曙光认为,该片在追求真实性上做出的努力,也值得中国电影创作者借鉴。“这部电影历时五年精心打磨而成,其中单是社会调查就长达三年,拍摄花了6个月,素材长度达到520多小时,剪辑又费了两年多。仅仅是这些简单的、冷冰冰的数据,就值得当下中国电影人停下快速奔跑的脚步,好好想一想。”
引进方说 中午看片下午决定买下版权《何以为家》中国大陆版权方路画影视董事长曹佳回忆,去年戛纳国际电影节期间,她看完这部电影,当即便决定将其引进国内。“《何以为家》进了主竞赛单元,而且是压轴放映,一个不成文的经验是,选择压轴放映的影片一般对自己比较有信心。当时我等不到官方放映,在电影市场就提前看了。那天还下着雨,好几百号人在外面排队。”看完后,她的感受是,“情感特别强烈,后劲很大,不是那种看不懂的文艺片,也有一些商业元素”。于是,她中午看完,下午就买下了影片版权。后来,该片获得了当年戛纳评审团大奖。
《何以为家》的上映日期只比《复联4》晚五天,当许多影片因为《复联4》而纷纷改档撤档的时候,它却选择了正面对抗。对此,曹佳的解释是,这部影片主要走口碑方向,没有特别大的档期概念。“不是所有人都看《复联4》,《何以为家》是家庭向的,有很抓人的东西。”
在宣发方面,《何以为家》也有许多值得小众文艺片借鉴的地方。宣发团队在新媒体营销上做了很多创新尝试,邀请徐峥、黄渤、陈坤等名人观影,为电影口碑造势;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发布预告片、影厅观众落泪反应等视频,一度上升到抖音热搜第一位。目前,该片的中国票房已经远远超过其在北美、法国的票房,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根据猫眼的预测,该片内地最终票房可能突破3亿元。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袁云儿
流程编辑:吴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