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放电影时候的场景(乡村放电影)

农村放电影时候的场景(乡村放电影)(1)

127# 原创 作者:吕奎元 铁道兵战友网 2019-10-27

农村放电影时候的场景(乡村放电影)(2)

80年代以来,中国老百姓对曾经非常喜爱的电影已经没那么大兴趣了,取而代之的是眼花缭乱、丰富多彩、其乐无穷的各种富有深刻文化内涵的电视、舞蹈、歌曲、音乐及五花八门的体育赛事,痴迷于电影的几代人,对那段生活已成为永久的回忆。

70年代以前,中国的文化艺术十分枯燥、单调、匮乏,舞台、银幕上都是“样板戏”,诸如《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海港》、《杜鹃山》、《谣山村》、《白毛女》、《龙江颂》、《江姐》、《英雄儿女》等一批京剧、话剧、电影占据了整个文化市场,政治色彩浓厚,充斥着“革命”的热烈氛围。没电视,没互联网,可阅读的书籍种类很少,小人书也少的可怜,报纸只有学校才有,看电影、看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即便如此,仍然给百姓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我在驼梁山脚下的大山里生活10多年,看电影成了所有人的期盼和希冀。全县30个公社,县电影队下乡放露天电影,一年给每个公社放不少于6场,其中大一点的生产队也能放一回,一场电影一般是两部片子,黑压压的人群目不转睛地盯着不断变换着画面的银幕,观众不懂的电影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生活的高度集中概括。许多人将虚构的人物形象与场景认为是真人真事,情绪起伏跌宕,为人物的命运或喜或悲,看不完不离场。到家又累又饿,填饱肚子才睡觉。看一回电影,十天八天都平静不下来,脑子里都是电影里的故事情节,社员们在地头,在闲聊时的话题,很大程度与电影有关。

看电影还有一个途径,即驻扎在公社的部队有两个营,常年守望储藏在10多个山洞里的各种兵器,部队的文化生活相对于老百姓要活跃得多,差不多一个月放一回电影,露天放映,与老百姓共享资源。犹如雪中送炭,雨中送伞,当地百姓十分感谢部队带来了丰盛的精神食粮,装点着每个人的生活。

我居住的小山村离公社15华里,只要放电影,信息像风一样吹遍每个村落的家家户户。年轻人最不缺少的是力气,每一次机会都不会错过,看一场电影往返30里路,很辛苦,却乐此不疲。一旦有消息说公社放电影,男女老幼都十分高兴,想去看电影的人们早早吃过饭,手里拿着桦皮、麻杆等可燃物步履匆匆地前往公社,没等挂起幕布便到达目的地,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电影一散场,点燃火把,高高地举在手里,照亮脚下的路。那时的路都是简易便道,是一代代人经过几百年、上千年踩踏出来的,坎坷崎岖,布满沙石。家家都穷,能买起一只手电筒的家庭寥寥无几,手电是地地道道的奢侈品。走夜路没火把照明是不行的。秋天的夜晚格外凉爽,但空气湿漉漉的,随身携带的照明材料待电影结束,已经潮湿得很了,要么点不燃,要么勉强点燃半路就灭了,浩浩荡荡的人群不得不摸黑赶路,碰破头,摔伤脚的事时有发生。有意思的是,有时传递的信息有误或计划有变,一大帮人风尘仆仆地赶到公社,被告知不放电影,白跑一回,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种事不只发生过一次,但对电影的痴迷如同鱼和水的关系,不可分离。几乎每部电影的插曲人人都能吼两嗓子,有的模仿能力强,唱歌的水平不比歌唱家们差,山谷里、田野里弥漫着电影歌曲,学唱电影歌曲成为当时的潮流。

邻村有200多口人,比我们的村子大,县电影队偶尔到这个村放电影,因为距离近,我们村除了几个走不动路的孤寡老人,倾巢而出。到邻村看电影要过6次河,遇上雨季河水上涨,露出水面的石头被洪水淹没,胆子小的和小孩子们没大人保护是不敢轻易过河的,而且都是黑夜,看见的景物是模糊朦胧的,稍有不慎便会葬身于河水中。有时人多,像过独木桥一样,只能一个一个地过,从这块石头跳到那块石头上,心惊胆颤,但无法回避。有一回在邻村看完电影返回途中,过第三道河时,我站在河岸的一块石头上等待前面的人,后面还有一群人在等候。在没轮到我往前面的石头上跨越时,被身后一个大我七八岁的同村女人猛地推了一掌,我瘦小的身体一下失去平衡,一个趔趄倒在河里,随时有被洪水冲走的危险,幸被哥哥从河里将我救出。推我下河的女人拒不承认,我委屈地大哭起来,最后事情不了了之。这件事对我伤害很大,我非常憎恨那个女人,她差点要了我的命。我弄不明白,跟她无冤无仇,为何加害于我?她还是我同村远方的一个亲戚。那时如果有现在的混凝土路或者是一条可通车的便道,也不至于有那样的事。发生这事若干年了,我每次回家路过曾经过河的地方,都要认真地看上几眼。那些石头还在原位。最近10多年,夏季都有暴雨,因退耕还林和森林覆盖面积达80%以上,大量的雨水被树木吸收,因此没发过一次洪水,后来修的石拱桥高度离河面不到两米,安然无恙,若像当年的洪水,有时水位两三米高,这些桥早已不复存在。

青春是绿色的河,心儿是年轻的太阳,真诚也执着。这句话是对那个时代放飞梦想的少男少女们的真实写照。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与时代紧密相连,都会留下一些时代的烙印。

作者简介:吕奎元,1960年生, 1978年走进铁道兵军营,1984年随部队并入铁道部,为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先后在公司党委宣传部任干事、公司工会办公室主任、项目书记等,现为公司江西九江修水公路项目书记兼副经理。现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兵网责编:鲁一兵)

农村放电影时候的场景(乡村放电影)(3)

(头条编发:彩云追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