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丝竹管弦乐 音乐会丝竹里的江南19日奏响
11月19日晚,原创作品音乐会《丝竹里的江南》在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音乐厅奏响。这是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建团四周年的重要演出,也是这个年轻而专业的乐团传递出的属于江南音乐和民族管弦乐的声音。
作为江苏艺术基金2021年度资助项目,本场音乐会集中上演了乐团委约著名作曲家王丹红、李滨扬、刘长远创作的三首各具特色的原创作品,不仅有描绘苏州诗情画意的交响诗《四季留园》,也有中国管弦乐类史诗之作《吴越春秋》,更有以抗击新冠疫情为题材的第五中国交响乐《光明》。在丝竹管弦声中,音乐家们带领观众探访江南美景、聆听历史回响、感悟时代精神,深切领略“丝竹江南、丝竹交响”的音乐魅力和美学风采。
交响诗《四季留园》率先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在彭家鹏的激情指挥与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青年演奏家们的深情演绎下,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姑苏美景如画呈现,尤其是第三乐章中还插入了昆曲《牡丹亭》戏曲念白的画外音,其婉转悠长、唯美含蓄的昆曲唱腔将作品的意境烘托得意味深长,使观众沉醉其中,仿佛置身于时光穿梭的梦境。
随后上演的《吴越春秋》以昆曲声腔为原始素材,通过吴越争霸、卧薪尝胆、越女之剑、干戈再起、壮哉江南五个部分的精湛演绎,刻画出吴越两国的历历往事,呈现了一出惊心动魄的壮阔史诗,将民族音乐的万千气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直呼过瘾。
音乐会下半场,由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委约著名作曲家刘长远创作的第五中国交响乐《光明》震撼亮相。恢弘而厚重的交响乐响起,热血瞬间涌上心头,点滴间都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抗疫”的画面。乐曲的高潮部分,传递了“疫情终将过去,我们终会奔向光明”的必胜信念,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整场音乐会仿佛带我们进行了一场穿越,从游园惊梦到吴越春秋到当代中国,既有磅礴大气又有婉转柔美,是一场听觉的饕餮盛宴。”观众梁先生感叹。吴女士则用“幸福、温馨、荣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幸福是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妙,温馨是感受到乐团人文上的丰盈,荣耀是骄傲于能让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建团四年来,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始终以打造一流艺术品质为核心,持续打造江南音乐文化品牌,努力成为“江南音乐文化”的核心引领者、叙述者、传播者和培育者,力争在海内外打响江南音乐现代化、交响化、国际化品牌,为苏州市构建中国江南音乐文化建设发展核心高地作出贡献。
目前,乐团委约创作了16部优秀原创作品。其中,5部作品入选文旅部“时代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在演出方面,乐团坚持五大版块“音乐季”演出机制,先后在国内各大城市以及美国、俄罗斯等 12 国 22 城市演出大中型音乐会近500场,举办“高雅艺术进基层、进校园、进企业”文化惠民公益演出近400场,惠及群众20万余人。乐团先后荣获文化和旅游部“欢乐春节”引导奖励资金评选一等奖、全国十佳民族管弦乐团、中国音乐金钟奖、奥地利音乐剧院奖、江苏省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大型音乐作品奖”、江苏省文华大奖等国内国际重要奖项。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成立的这四年,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是快速发展壮大的四年,也是夯实基础的阶段。我们坚持民族管弦乐走向世界,也扎根基层,”乐团艺术指导朱昌耀表示,“接下来,是从1到N,乐团将在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彰显民族自信等方面持续努力。”
“四年来,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逐渐打造成为苏州和江南音乐文化的重要品牌之一。作为一支职业乐团,我们积极探索民族管弦乐的国际化发展之路,在创作、演出、人才等多个方面,坚持守正创新,展现中国音乐文化的世界表达。在这条路上,我们将踏实前行、不断攀登。”彭家鹏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盛媛媛
来源:紫牛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