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古龙武侠绝版电影经典(一部30年代老电影)
在有声电影还没有普及到华夏大地的民国十七年(1928年),一部默片的诞生却能让上海滩万人空巷,男女老少纷纷争先恐后、看了又看、看了又看,并成为茶余饭后的最佳谈资,那非电影《火烧红莲寺》莫属。
《火烧红莲寺》的诞生几乎是偶然和必然因素并行使然。民国初年,世风开化,民众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也伴随着精神上更美好的追求。
然而近代华夏教育无法如现在普及,大多民众看到古灵精怪的稀奇事物首先会归结为神仙剑侠。
由此武侠小说成为了世人最好的精神消遣,也成为摆脱军阀混战和战争苦难最好的避世良药。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应运而生。
《江湖奇侠传》在民间流传广泛,其玄幻离奇的故事让无数人为之侧目倾心、欲罢不能,包括当时电影界的大腕张石川导演。
在20年代反应社会苦难的现实主义电影成为当时电影界的主流,无奈种类单一、剧情雷同已提不起当时观众的High点,加之张先生经营不善,使得自己一手成立的明星影片公司举步维艰。
在走投无路之际,一部《江湖奇侠传》的诞生让张石川产生了一个充满灵气的想法:就是把故事搬上大荧幕。
毕竟比起小说文学,电影对感官的冲击力要高出太多,由此一个绝妙的计划从绝妙的灵感中诞生。
在Call到老搭档金牌编剧郑正秋后,明星电影公司决定用大红大紫的胡蝶来扮演女侠“红姑”,《火烧红莲寺》启动计划已层层铺开。
火烧民国十七年1928年5月,由张石川导演、郑正秋编剧、金牌摄影董克毅掌镜的民国第一部武侠默片巨作《火烧红莲寺》在魔都上映。
根据剑侠小说《江湖奇侠传》部分章节改编,讲述青年奇侠郑小青夜宿红莲寺,无意间发现外表光鲜亮丽的红莲寺内隐藏着诸多黑暗恶行。
慈眉善目的寺庙僧众暗地里却无恶不作:强抢民女、为非作歹,甚至囚禁朝廷大员。得知真相后,一身正气的陆小青义愤填膺、力挫喽啰僧众,直寻罪恶根源。
无奈奇侠陆小青飞剑未成且势单力薄,无力对抗以知圆和尚为首的恶贼,奋力逃离红莲寺后,遇到了昆仑掌门金罗汉的嫡传弟子南侠柳迟,然而金罗汉已看穿了一切。
在柳迟向陆小青传达了金罗汉为民除害的旨意后,遂于途中汇合桂武、甘联珠、红姑等一干正派剑侠:一个回马枪,杀回红莲寺。
陆小青与小伙伴在同邪恶势力联盟进行了一番异常艰苦的飞剑对决后,终于打败了恶僧团伙,找出密道并救出了湖南省长卜巡抚。为了让罪恶无所遁形,一把大火烧灭了罪恶滔天的红莲寺。
《火烧红莲寺》一经放映,便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在中国电影史上,从来未有人把口述、笔著甚至图画的仙侠故事付诸于影像,这次伟大的挑战也解开了当时国人于对于仙侠传奇极尽可能的想象。
《火烧红莲寺》第一次把那个虚无缥缈、若隐似幻的剑侠宇宙以最直观的形式呈现给观众,那一刻的美好和震撼远非笔墨可以形容。
《火烧红莲寺》同样也带来了电影技术的革新。在摄影技巧运用上,创造性的运用了“接顶”法,把两部分图景共同摄制在一幅画面中,从而创造出完整华丽的背景布局。
在特效运用上,把动画中卡通效果加入真人表演中,华丽炫目、亦幻亦真的斗法效果跃然纸上。
除此之外的腾云驾雾、分身、变大和变小都能在这部神奇的电影中出现,让人惊叹不已、目不暇接。
《火烧红莲寺》除了给中国电影技法上带来了实质性的革新之外,对当时电影向产业化和商业化迈进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从1928年到1931年,明星影片公司共推出了17部续篇,故事进展程度已经远超出原著《江湖奇侠传》106回所涵盖范畴。
剧本继续围绕昆仑与崆峒两派的世代恩怨情仇,上到飞天法宝、下到遁地入海,正到昆仑仙山、仙风道骨,邪到龙潭魔窟、淫娃痴男,无不展现国人对二次元世界强大的想象力。
因《火烧红莲寺》的浪潮不减,各大电影公司纷纷借此跟风推出“剑侠电影”,使得剑侠文化在30年代蔚然成风。
同时习武热也在20年代的基础上更加兴盛鹊起,在民国武术风行的年代,加之影像的魔力,当时很多人对剑侠故事深信不疑,甚至有疯狂的年轻人为了求仙学道不惜散尽家财,造访深山老林,以求得正果。
在电影之外,《火烧红莲寺》同样衍生出了小说、连环画和舞台足本戏,以至于鼎鼎大名的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都前来中国观摩学习。
侠影仙踪落香江
当然,在“红莲寺”余热不断在大众间传递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间的隔阂,两个群体间因文化认知、教育水平等差异致使矛盾与偏见因“红莲寺”的火热更加深刻。
终在民国二十年(1931年),民国政府的一道电影审查令,“红莲寺”的火焰戛然熄灭,随之而来的是剑侠电影短暂的春天似乎也走到了尽头。
也许如果没有这道审查令,也不会催生出还珠楼主开天辟地的《蜀山剑侠传》,当然这些只能算是后话了。
《火烧红莲寺》的制作团队一路辗转,从上海最终南下至香港,部分主创人员终于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完成了《火烧红莲寺》第19集大结局的拍摄。
不光光是电影本身,“红莲寺”的剑侠文化也随之传到了香江,催生出香港本土电影的武侠热潮。
《火烧红莲寺》在香港得到广泛热捧,成为翻拍最多的系列电影之一。细数诸多翻拍版,其中最经典的当属王天林导演(王晶父亲)1956版四部《大侠吕宣良》及凌云与曹达华黄金搭档的1963版上下部《火烧红莲寺》。
尤其是63版富华电影公司制作的《火烧红莲寺》(上下集)更是《如来神掌》之前的最大手笔,同样获得了斐然的票房和赞誉。
随后60年代邵氏电影的兴起,徐增宏导演启用了当时包括王羽、秦萍、何莉莉、高宝树、岳华、邢慧、凌波、冯宝宝等无与伦比的豪华影星阵容,共拍摄了《江湖奇侠》、《鸳鸯剑侠》、《琴剑恩仇》等3部《火烧红莲寺》系列电影。
虽然群星荟萃、投资高额,无奈剧情平庸、人物呆板,导致反响平平,远不如预期美好;倒是13岁冯宝宝机灵精怪的可爱角色成为系列电影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两岸三地续侠骨直至七八十年代,对《火烧红莲寺》的翻拍热情依然势头不减,1976年及1982年的台版《新火烧红莲寺》已成为诸多翻拍片中尚有名气的两部。
而关于剑侠文化及帮派争斗模式却被很好的用在在此后的武侠电影中,成为很多经典武侠片不可或缺的元素。
当然,最为观众熟知的版本当属1994年林岭东导演、李若彤主演的《新火烧红莲寺》,但故事却挂羊头卖狗肉。
讲述了方世玉如何反清复明、如何与洪熙官搞基、如何挑战血滴子,已与最初的《火烧红莲寺》相去甚远,也不得不感叹时代变迁,世事无常。
虽然《火烧红莲寺》的原片早已失传,但对经典的跟随却从未停止过。2015年末上映的硬派武侠《师父》,更是穿插了近30秒的重拍版《火烧红莲寺》。
徐浩峰老师红果果的致敬已表露无遗,这段小插曲无形中既满足了徐老师自己,又犒劳了广大武侠电影迷。
红莲绽放话结语
相对遥远的1928年90年后的现在,电影特效水平已发展到令人乍舌的地步,而对武侠电影的技术尝试也到了一个多元化的新层次与新高度。
真心希望天朝诸多热爱武侠文化的迷影人和电影工作者传承经典、再接再厉,拍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武侠神话。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