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生活在哪里百科(大象出没的地方)

来源:【健康报】

前不久,儿童医疗题材纪录片《大象出没的地方》在网络视频平台上线。该片取材自河南省儿童医院各科室,在一个个生病的孩子背后,关照医疗、家庭与社会现实,看见隐于日常的治愈与温暖。

大象生活在哪里百科(大象出没的地方)(1)

孩子们本应快乐地生活在阳光之下,但不幸罹患重病后,他们却只能被困在一方小小的病房中。在纪录片《大象出没的地方》中,小患儿和父母大多从全国各地赶来。为了寻求一丝生的希望,他们带着一整个“家”住进了医院。

“大象”是河南省的象征,因为大象是温顺、聪明的动物,河南省儿童医院也将自己的文化设计理念定位为“一个大象出没的儿童医院”,吉祥物设计成两头大象,“康康”和“乐乐”。而这些也成了纪录片定名的来源。

纪录片镜头下,家长们的眼神像是在尝试于汹涌波涛中抓住一根苇草。但孩子们是单纯的,他们能够体会到的只有治疗时的疼痛。走出治疗室的门,他们就会立即露出笑容冲向活动室,把爸爸妈妈甩在身后,快乐得让人心疼。

身患重病的孩子和其他同龄人不一样。他们的童年里可能没有周末的出行,没有正常的社交。但他们又和其他孩子一样,拥有着对成长的期盼和对未来的希冀。

这些真实发生在儿童医院里的故事,被纪录片《大象出没的地方》主创团队用100天的时间全方位记录下来,汇集成300个小时的素材,并最终形成了6集纪录片。虽然本片的主角是生病的孩子,但其主题却远不止于此。6集中,作品分别聚焦医患双方与白血病的抗争、留守儿童身心健康、自闭症儿童、老人隔代养育、早产儿家庭、儿科医生短缺等问题,将原本发生在病床边的故事折射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展开了一场深刻探讨。

7岁的悠然(化名)是一名白血病患儿。她很勇敢,敢一个人迈入诊疗室接受腰穿治疗,承受远超这个年龄孩子忍耐度的痛苦。“爸爸、妈妈,面对病魔,我比你们想象得勇敢。”小姑娘把头发剃去,俨然是一副大人模样。

12岁的紫云(化名)患中度焦虑症、重度抑郁症。爸爸在外忙碌的日子里,她心里悄悄生了病。她爱爸爸,爸爸也爱她。她并非无药可医,甚至康复的成本非常低。“能为她打拼的时光有一大把,能陪伴她的童年只有这一段。”她需要爸爸的陪伴,哪怕一点点就好。

40岁的王涛(化名)是一名煤矿工人。他在纪录片里说,做他们这一行,从井里出来了就是一天,出不来就是一辈子。妻子怀孕7个月时早产,他无法放下矿里的工作,只能通过电话和家中联系。为了挽救命悬一线的小生命,他卖掉了家里的车。他一笔一笔记下欠亲戚朋友的钱,尽管筹钱很难,但为了孩子,他愿意挨家挨户去借钱。“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日子肯定会一天天慢慢好转啊。”好在如他所愿,这次,他和孩子都挺过来了。

《大象出没的地方》除了关注儿童医疗领域的现状之外,还穿插了很多对疾病的专业科普。如纪录片第一集,在讲述白血病小患儿故事的同时,主创团队将科普融入画外音,向观众介绍了白血病的疗程、PICC置管术等专业知识,解答了很多公众关注的问题。

《中国儿童血液病2020白皮书》显示,我国0~14岁儿童白血病发病率为34.3/百万,而目前儿童白血病的治愈率在80%以上,比成人治愈率高40%~50%。纪录片的制作团队也将这则报告的数据放在了纪录片第一集的片尾处。配合镜头下2名被治愈的孩子回归正常生活的画面,纪录片对帮助大家树立治愈白血病的信心、消除社会偏见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人们对医疗和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医疗题材的影视作品也成为文艺界的创作热点。一经推出,《大象出没的地方》便获得大量好评。和此前的《中国医生》《送你一朵小红花》等医疗题材电影以及《人间世》《生门》等医疗类纪录片一样,这部新作也成为大众了解医疗行业,促进医患理解和沟通的窗口。

大象生活在哪里百科(大象出没的地方)(2)

大象生活在哪里百科(大象出没的地方)(3)

导演手记

记得很多年前,听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深夜去过儿童医院,不足以谈人生。”

当时,还没有成为父亲的我并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直到很多年后,有过无数半夜带娃去儿童医院的经历,我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在河南省儿童医院,我看到了太多“人间真实”。有焦虑到崩溃的新手爸妈,有不知所措的爷爷奶奶,有在ICU门前守候了几个月的患儿家长……在我看来,儿童医院更像是一个窗口,它背后所折射的,是无数中国家庭的故事,是当下的中国。

然而,即使做了这么多年的纪录片,这个片子的难度还是远远超出我的想象。拍摄之初,对于我们来说,最困难的就是获得拍摄对象的信任。孩子生病,全家人已经很焦虑,再被人追着拍,几乎没有人愿意。刚刚开始的一个月里,我们几乎没有拍到什么满意的故事。我们能做的就是拿时间换信任。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在做着相同的事,和孩子玩,陪家长聊天,给他们提供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慢慢地,家长和孩子开始接受我们,愿意向我们敞开心扉,我们也开始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的故事。

将近半年的拍摄结束,但这仅仅只是开始。此后,一遍遍修改,一轮轮疫情,500年一遇的暴雨……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考验着我们的意志和耐心。

对于这部片子,虽然创作过程无比艰辛,但我们希望它是温暖的、治愈的。儿童医院是中国家庭和育儿现状的缩影。在对抗疾病的过程中,孩子、家长、医护人员需要面对各自的问题,最终实现不同程度的成长。我们如何和孩子一起走向更好的未来?这是我们想要寻找的答案。

希望你也能从中感受爱与成长的力量。

——纪录片总导演 海金星

导演手记

很多人问我,作为2个孩子的妈妈,你怎么敢去拍摄这样一个题材?

其实,我们6名分集导演都是女性,4位都是妈妈。总导演深知女性的柔软和坚韧会给这个片子带来理性之外的细腻与温暖,可以帮助我们思考更深层次的东西。

第一集的拍摄集中在医院血液肿瘤科。拍摄期间,我遇到出生2天就被确诊为恶性神经母细胞瘤的婴儿,化疗后病情多次复发的豆蔻少女……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没有多少人会有心情跟我讲述他们的故事,更别说冒着化疗期感染的风险同意我们介入拍摄。

所以,非常感谢这些愿意走进我们镜头里的家庭。

化疗药在消灭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了正常组织细胞,接受过化疗的孩子抵抗力都很弱。在3人间的病房里,一旦有一个孩子发烧,我们就不能进入。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门口询问并等待,如果可以进入则全面消毒,包括领夹麦都不能轻易戴在孩子身上。

遇到小博涵(化名)是让我感到非常幸运的一件事。第一次见他是在阳光小课堂,他戴着鼻饲管不停向老师发问的样子让我迫切想要了解他。而我这个不速之客的到来,也让爱交际的他异常兴奋。他邀请我进入病房,并摆出所有的奥特曼玩具向我介绍了近半个小时。我很好奇,他是怎么做到在几十天不能进食的情况下,还能维持这么旺盛的生命力。后来,我见到了他的爸爸,原来他的乐观和爸爸一脉相承。

虽然乐观如博涵,他也有着自己的烦恼。当一些最简单的要求变成奢侈品,平凡的生活才显得弥足珍贵。

节目播出时,距离孩子们出院已经超过一年。在医院的日子,对于孩子们和我来说,都是人生中重要的一次旅程。如今,他们很多都已经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希望片子播出后,他们能得到更多人的关心和祝福,希望他们此生永远幸福安康。

——纪录片第一集导演 胡久荣

文:健康报记者 魏婉笛

策划:张灿灿 魏婉笛

编辑:杨真宇

审核:徐秉楠 陈飞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大象生活在哪里百科(大象出没的地方)(4)

大象生活在哪里百科(大象出没的地方)(5)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5S2LE243】获取授权

本文来自【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