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智能马桶排名前十名(大惊动车马桶9.5万元)
#创作挑战赛#
有人说“中国式招投标”让人抓心挠肝,参与的各方各种博弈,花样层出不穷,千层套路让人防不胜防。这话不可置否。
原本采用招投标机制的目的就是“按照市场原则,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廉政为原则防止腐败”。但招投标领域的违法违规典型案例一直是层出不穷。
以“铁老大”为例。在审计署网站公布的《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项目2010年跟踪审计结果》中,给出的结论是:在京沪高铁建设中仍然存在招投标程序不合规、资金和财务管理不严格、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其中,违规的招投标合同金额高达50亿元。受此影响,原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刘志军落马,他被查出在职时利用职权内定了8个铁路建设项目的中标企业。
高官的落马只是对于个人“权利寻租”违法的处理,对于参与招投标管理人员也只能起到警示作用,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举措。
然而,警示对于铁道部部分人员并未起到太大作用,“中国铁路天价宣传片”又是一个典型招投标违法案例。
《中国铁路》宣传片总投资1850万元,导演是著名导演张艺谋,然而张导只收到了367.8万元的酬劳(含税),其余的1482.2万元去向不明。据调查,有大约700万元的投资,是以“回扣”的形式被陈宜涵等人私分。
还有一个案例,更令人惊掉下巴。
先问你一个问题,你是否在高铁上上过厕所?如果没有上过,那你就亏大了!你已经错过坐最奢华马桶的机会了。
据《新世纪周刊》曾披露,在原来的动车上,一个奢华的马桶中标价格竟然高达9.5万元!怎么样?在动车上,乘客的屁股其实比脸更值得花钱。在令人咋舌的奢华背后,中标公司却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
近年来,但凡是大型国有企业开展的招标项目,必然会有单位以“低报价”赢得承建权,但在实际操作中,以“高于竞标价”结算、“偷工减料”等明显违反合同乱象层出不穷,这种打招呼、钻空子的做法,似乎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套路,被戏称为“中国式招标”。
在目前的大型资源垄断型行业、大型国企,“中国式招标”事件频发,并且演绎得愈发神奇、夸张、离谱,究其原因,主要是违法成本太低。
那么为什么这些公司能够在政府或大型国企轻易中标呢?
这就得追溯“中国式招标”的畸形发育了。
在大型国企等单位的招投标过程中,“控标”成为了排挤对手,进而赢得中标的工具。
所谓的控标,原本是对招标要求采取一种程序性导向控制,该导向应该有利甲乙双方,并且相对合理构建项目建设要求或选型标杆、技术指标参数等等。
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参与招投标多方的不断博弈,如今“控标”已变成了排挤对手的工具。“控标”有什么特点呢?
一是运用技术参数控标。技术参数控标(简称参控)是最常见的控标手段。通过对技术参数进行设置,成为特定指向指标,明白人一看就知道是某某厂商,某某设备的东西,这基本上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控标了。
二是索要各种资质、特殊资质或证明或文件控标。通过“特殊性”设置了否决项或者打分项,或者加分项。有时即使限制性条款被人举报拿掉了,但或许会“摇身一变”成为了加分项,怎么样?一个项目资质的索要也是可以五花八门的。
三是招标文件要求模糊不清,制造困惑。很多招标文件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制造烟雾弹。在开标前进行询问,解释起来也会是一头雾水,歧义百出。这应该是得了赵本山的小品的真传。地上一个猴,树上七(骑)个猴,既可能是八个猴,还可能是两个猴。
虽然,目前招投标管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但国家正在逐步完善,相信“按照市场原则,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廉政为原则防止腐败”的招投标机制公早日实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