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衰落的时间(九品中正制的由来)

士族门阀势力的崛起从东汉中后期就有了,而在桓帝、灵帝时,门阀已经几乎垄断了察举制。东汉顺帝规定举孝廉的年纪必然要满40岁,但是仅仅过了三四十年,由于世家对制度的腐蚀,已经不成样子了,比如曹操举孝廉的时候不到20岁。世家大族这个问题,不光是曹魏蜀汉东吴从建立之初就不得不需要士族的支持,同样也不得不制衡士族。士族这个东西就如财阀,消灭不掉每朝每代都有。要说世家大族,统治者才是最大的世家大族。

九品中正制衰落的时间(九品中正制的由来)(1)

再说九品中正制,不完全是曹氏向门阀妥协的产物。在当时看来地方豪控制了地方选人权,而中正制的出现则将选官权收回了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就九品中正制从设计理念上,也是延续了曹操唯才是举的意志,为底层为寒门士人开了口子的,家世只是它考察的三个方面中的一个,比如邓艾就是走的察举这条曾被门阀垄断的口子上来的。九品中正制的初衷是好的,再说没有任何一个制度是完美的,它的出现也只是顺应历史的发展。

九品中正制衰落的时间(九品中正制的由来)(2)

九品有九品的弊病,并不是察举制的升级,而是走了另一个方向,相比来说,察举制博而不严,九品专而不精,西晋前期兴起过反对九品法的风潮。而推重察举,说九品中正实为奸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损,卫瓘、司马亮等甚至请尽除九品中正之制,实际上九品法造成的闭塞比察举制更加严重,被说是台阁选举,徒塞耳目而已。

九品中正制衰落的时间(九品中正制的由来)(3)

中正制施行如何和地方官吏的权利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地方官吏该怎么选吏还是怎么选吏,该有哪些权力还是有哪些权力,无论是察举还是九品,只要入郎选,最终都是台阁选举,哪个都不是地方私授,九品法是抢夺话语权,他的目的就是在解决闭塞,实际上就是闭塞更严重了,这是针对于察举的进步吗?汉末察举制所显的弊病本身就不是制度的问题,而是施行的问题,然而九品法的施行一样问题很大,从制度上来说和察举制就是各有所长,从施行上来说,两者都偏离了轨道,然而后者偏离速度是前者数倍。

九品中正制衰落的时间(九品中正制的由来)(4)

曹操开始的九品制,是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应该和后世被士族垄断的九品中正制有本质区别。唯才是举,是一直的人才选拔原则,但没有具体方案就没有实际意义。九品中正制是选拔人才的具体方案,方便的举荐人才,在当时和举孝廉来说应该是比较先进的,至于后来被士族大家垄断,没办法,什么都有历史局限性。

九品中正制衰落的时间(九品中正制的由来)(5)

九品官人法的选人方式有考察家世一条(薄世)。这一条就要求被考察者的先辈有做官的所谓(累阀阅),以此才在程序上确立士族能够形成。而九品官人法未确立,虽袁门四世三公,声望巨大,但也没法直接转化为政治优势(注意直接俩字)。

九品中正制衰落的时间(九品中正制的由来)(6)

曹家和司马家都要篡位,天下士林本身是认同汉朝的天命的,而且察举制也是一种地方自治和中央集权的平衡。可以说汉朝四百年里刘姓皇族和士族已经达成了权力分配的默契。但是曹家和司马家要篡位,就必须想办法把权力集中在自己的班子手里,这时候就顾不得什么信息效率的问题。被选举的人要服从最高统治者以及代表最高统治者的主选官的意志,这就够了。与其说魏晋选举制度是太放任贵族,不如说是权力过于集中导致核心政治集团对权力的滥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