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人发明的红薯窑(怀庆民俗生产之)
挖红薯窖
在上世纪“粮不足,瓜菜代”的年代里,因生活条件差,在古怀庆府农村,红薯种植非常普遍,人们早晚吃的是红薯。红薯块、红薯干、红薯面甚至红薯叶都被人们所食用。蒸红薯、煮红薯、炉红薯等,吃法也很多。故那时曾有民谣曰:
红薯面,红薯馍,
离了红薯不能活。
早上煮的红薯片,
中午薯面轧饸饹。
晚上蒸的是红薯,
清水煮的薯疙瘩。
薯叶野菜包菜角,
拌点杂面捏窝窝。
薯块薯干红薯丝,
蒸煮烤炒做法多。
红薯淀粉下粉条,
还做凉粉小鏊馍。
红薯俨然也成了不可或缺的主食,成了救命的粮食。
红薯,分老红薯和小红薯两种。
老红薯,俗称老疙瘩,也叫掰芽红薯。相对于小红薯来说,即种植早一点的红薯,也叫春红薯。其采用种(读zhǒng)薯温床育苗的方法,在四月份将幼苗栽种,其结出的块茎比小红薯要粗、大、圆,所以称老疙瘩。收获后主要用来榨取淀粉,以加工红薯粉条或粉皮。
小红薯,相对于老疙瘩红薯来说,即种植晚一点的红薯,也叫秋红薯。它是在麦子收割后的6月份从老疙瘩红薯秧上剪下来的一段茎插入地里生长起来的,其块茎比老疙瘩红薯小且细长。收获后主要是窖藏食用,以补充粮食的不足。
红薯收到家里,怎样储存,成了一个难题。勤劳智慧的农民,发明了挖窖储存的方法。于是家家户户都会在树园内或其他空余的地方挖口红薯窖来储存红薯。久而久之,在古怀庆府农村,以红薯窖来储存红薯渐成一种习惯。
红薯窖,都建在三四米深的地下,窖口直径五六十厘米。挖红薯窖时,先挖一个圆窖口,顺着窖口垂直下挖,大约挖到1米深时,一人蹲在窖筒里挖土,挖出的土让另一人用拴有绳子的篮子提到地面上。挖到三四米深时,就开始挖横洞,横洞高一米二三左右,宽1米左右,长2米左右,以成人弯腰能前行,身体能转弯为宜。一般家庭挖一个横洞即可,有些人口多的家庭,窖内还会挖两个横洞,以便能多储存些红薯。红薯都储存在横洞里,不过,窖内储存的红薯都是小红薯,即秋红薯,专门用来作为主食食用的,一般从每年的深秋一直吃到第二年的春天。平时吃红薯时,就要把一个八九岁的小孩子用绳子系住下到窖里,把红薯装进篮子用绳子提出来,此俗称“拾红薯”。有的家庭还在洞壁左右错开挖上两排脚能踩的小坑,俗称脚蹬,以方便一个人进窖拾红薯时上下红薯窖。
红薯窖口都高于地面,下雨时还要用石板或木板将窖口盖住,以防下雨雨水灌入,有的家庭还用砖砌了窖口。天不太冷时,一般窖口都是敞开的,窖内温度也不能太高,温度太高会导致红薯腐烂。冬天若温度骤降,就用山药秧或草襻盖住窖口,以免寒气侵入,使红薯内芯发黑而变质。
现在,在古怀庆府广大农村,因绝大多数农户已不再种植红薯,以往随处可见的红薯窖,在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后都被填平,已不见了踪影。但它将永远留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深处,不会消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