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史姓发源于啥地方(百家姓之史姓来历)
接着鲍姓的是史姓。它有下面几个来源:
第一个来源,是黄帝时期创造文字的仓颉之后。当然,到底有没有仓颉这个人,是有各种说法的。仓颉之后,分出来好几个姓氏,比如仓姓、史姓、
候姓,还有候冈、夷门等复姓;还有一个姓,于脆就姓仓颉。现在的仓颉之后主要是前三个一一仓姓、史姓,候姓。
第二支,出自西周初年的太史尹佚之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周太
史尹佚和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是当时很重要的人物。尹佚的后代就以祖先的官职为姓,姓史。
还有一支姓史的,就不是汉族的血统了。隋唐的时候,西域有所谓“昭武九姓”,其中有个史国,史国人后来到了中原,逐渐融入汉族,就姓史了。
其实他们本来是粟特人,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最主要的经商民族,今天的山西等地,还有好多有关粟特人的文化遗存、考古发现。
另外,改姓和其他兄弟民族当中的史姓。比如唐朝初期,与唐朝对抗的突厥阿史那部,就有改为史姓的。据此我们大致可以猜到,安史之乱时
史氏最初以官为姓,先秦列国都有史官,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史姓相当广泛地遍布各地。到唐末五代的时候,湖南、浙江、山西都有史氏。宋代,
江西、河北出现了史姓。到了明代,史氏遍布江南。现在中国的主要省份基本都有史姓,以湖南和山东最多,两个省的史姓加起来占了全国史姓的
37%以上。
要了解一个姓的文化,可以看家谱。但历经多次战乱,很多家谱早没了,这样的话,还可以去搜集家族祠堂的对联,祠堂的对联写的一般都是这个
家族最引以为傲的人物。史姓人才鼎盛,也体现在一副对联里,这副对联是挂在江苏溧阳的史氏祠堂里边的,上联是:“祖孙父子,兄弟叔侄,四世
翰苑蝉联,犹有男甥翁婿。”祖孙父子连续四代全是进士,还不算完,连舅舅、外甥、岳父、女婿都是进士。下联:“子午卯西,辰戌丑未,八榜科名
鼎盛,又逢己亥寅申。”下联全是连着的干支纪年,实际上就是这些人中进士的年份,就是说只要开科,这个家族就有中进士的。哪个家族这么历害?
清朝康熙年间,江苏溧阳人史鹤龄进入翰林院。令人惊奇的是,此后他的儿子史蘷,孙子史贻直,侄孙史贻谟,曾孙史裔簪,女婿于小谢,外甥于
敏中、任兰枝、管干珍,全都成了翰林。尤其是于敏中,那可是清朝重臣,乾隆年间任军机大臣近二十年。这个家族太了不得了,大概再找不出第二个可与其比肩的,由此可见史姓的人才鼎盛。
宗族特征:
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面指引前行的明镜,史姓族人多以此铭为鉴。
2.史姓族人多功成名就,千古流芳。如汉有名臣史丹,宋有词人史达祖,明有民族英雄史可法,清有文学家史震林等,举不胜举。
3.史姓字行辈分排列有序。如明代孙士壁编史姓字行为:“缵述多俊奇,丕泽承嘉顺,京昌众深衍,后代存兴贤。”又史良书新续《史氏宗谱》,内载浙江余姚史姓后嗣辈份派语二十字:“道翁叔字景,甫叟可均国,世贵端良彦,德及忠厚嗣。”
祠堂
史侯祠为史氏家庙,祭祀东汉溧阳侯赠司空史崇。从汉朝兴建,三国吴时和晋朝世代保持(史侯祠旧址,即埭头中学现址)。有司空庙碑略可证。
据《重修司空溧阳侯庙记》中记载宗庙的建置,由来很久。“宗”是说尊,“庙”是说貌,尊崇祖先容貌的处所,尤其不可不严格确定它的规章制度。司空御灾捍患,后汉光武帝刘秀赐封溧阳侯于此,子孙继承封爵,成为世嗣的开始。后代一直祭祀不缺,朝列九禅,泽垂千载,古树茂盛,高接楼墙,供享洁净,帏帐肃穆,不行动就产生敬意,不发怒就显示威严,全县都仰承他的神灵保佑……
然而殿堂久远,土木颓坏,屋瓦分散,横梁倾斜,漏雪透风,积年累月,虽然神灵好象仍在,可是殿堂的形状不存。因此,二十三代孙,朝议郎,前杭州临安县令,上柱国史有则,官居五命之尊,也是宗族中各支之首,化育全宗族的德行,以和睦安抚千万家,发出号召,别人马上响应,大家乐于完成,他认为难以依照旧有制度,就建立了新的规章,与众人商量,意见一致,得心应手,子孙愿出力出钱,行动十分迅速,不满三月,参差纵横,房屋蔽日,飞脊遏云,宏丽坚固,周环密致,使得神灵能够永远安住。他就这样努力地继承旧业。
唐朝会昌六年农历8月21日,宗长二十三代孙,朝议郎,临安县令,上柱国史有则,连同各院弟侄和各支长,孔目职司等,一起料理修建。南唐升元三年(公元939年)境内大旱,后人把对史侯的尊崇化为祈雨的希望,当时知县郭延绍在庙中求雨,其后果然下了雨,立碑记载这件事(有祷雨碑。南唐升元三年农历7月15日,尉迟胜撰,吴仁赡书,知县事郭延绍,守县尉张说立碑)。
到了宋朝,又屡次求雨正巧应验。宋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尚书省发下文书,皇上诏赐“显惠庙”匾额,县丞方洙撰写碑文(匾额和石碑都曾存放侯祠)。宋政和六年(公元1124年)加封“灵济公”。
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庙被烧毁。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浮梁教授史礼之禀知官府,溧阳知州,东平人史光祖捐出薪俸,倡议修建,教授长沙人张崇写了碑记(明朝洪武年间重立碑石,曾存侯祠)。
堂号
编辑
高密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桂阳堂:以望立堂。
建康堂:以望立堂。
宣城堂:以望立堂。
陈留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溧阳堂:以望立堂。
忠烈堂:明朝末期,史可法以兵部尚书,大学士督师扬州抗清。当扬州城危的时候,史可法给老母个妻子写了遗书,因为自己没有儿子,命副将史德威做他的儿子。并且交待说:“我逝世后,有把我埋在明孝陵帝的旁边。”城破以后,可法自刎不死,他又命史德威杀他。德威哭着不肯杀,结果被清兵俘虏。被俘后,清人劝他投降,他坚决不屈,壮烈殉国。
怀溧堂:江苏溧阳是史氏起源处,因以为堂。
史佚,也就是前面讲的尹佚,史姓得姓始祖之一。西周初年任史官,辅佐武王克商,与周公、召公、太公共同辅佐成王。这个人也很厉害,他
曾经留下了一句我们到现在还在用的话:“天子无戏言”,君无戏言。在古代,皇上其实是蛮怕史官的,因为史官有责任把皇帝的一言一行都记下来,做
得好我记下来,做得不好我也记下来,哪怕你杀了我,我也不改,这就是中国史官的优良传统。“天子无戏言”,这句话实际上是约束帝王的,就是
说你说话要谨慎,表态要慎重,不能随便瞎改。
另外,中国古代有一本教儿童识字的书,叫《急就篇》,是西汉时一个叫史游的人写的。当时还没有《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教孩
子认字的书主要是这么几篇:《仓颉篇》、《训纂篇》、《凡将篇》、《滂喜篇》。可惜的是,这些到今天都失传了,唯一留下来的就只有《急就篇》。《急就篇》
里每一篇分别介绍了姓氏、衣食、臣民、器物、虫鱼、服饰、音乐、宫室、植物、疾病、药品、官职等等,全部编成了三个字、四个字、七个字,朗
朗上口,合辙押韵,实际上和后来“三百千”的功能是一样的。可以说,《急就篇》是童蒙读物的老祖宗,《百家姓》真正的起源恐怕就是它。《急就篇》
里面有一章就列举了132个姓,有意思的是它的描述方式一一单姓加两个字,复姓加一个字,以凑成三个字一句,成为一个口诀。比如它的开篇是:“宋
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这句就讲了宋、郑、卫、史四个姓。“宋延年”,后面加了“延年”两个字,取吉祥的意思;“郑子方”,加了“子方”
两个字,也是好字;“卫益寿”和“史步昌”也是如此。如果是复姓,就在后面加一个字。《三字经》和《百家姓》,都继承了《急就篇》的这个传统。
在今天的中国姓氏中,史姓排名第85位,是进了前100名的大姓,人口308万左右,约占全国人口的0.1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