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没有好下场的谋臣(历史上谋臣的结局)
非常想说一下刘基,也就是刘伯温。他是明朝的谋臣,也是明朝的开国元勋,他在朱元璋的称帝之路上,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刘基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他熟读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广泛涉猎天文、地理、兵法、术数,在各方面都颇有心得和建树。
元统元年,刘基中进士,先任江西高安县丞,后又在元帅府任都事。后来,朝廷压制他,对他所提的一些建议也不采纳,于是他毅然辞职回乡,隐居青田。
当时,全国各地反元起义风起云涌,朱元璋也是其中一个。公元1360年,朱元璋两次请他出山,态度诚恳。刘基权衡之后,决定出山辅佐朱元璋。
刘基向朱元璋提出了"时务十八策",朱元璋被深深打动,从此视刘基为心腹和军师。并采纳了刘基"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建议。
朱元璋依计而行,削平江南群雄,挥师北上,攻入大都,消灭元朝政权,建立明朝,改元“洪武”。刘基因功劳卓著,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更懂得激流勇退。洪武三年,他被任命为弘文馆学士,赐封诚意伯,食禄241石。
虽然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选择提前退休,再回青田隐居,不问世事,可防火防盗,防不了奸臣啊(也许是朱元璋授意也不一定)!
两年后,靠烹饪河豚起家的政敌——左丞相胡惟庸指使他人诬告刘基,说他想霸占“有王气”的土地作坟墓,图谋不轨。
惯于“卸磨杀驴”、屠戮功臣的朱元璋其实早就对刘伯温不放心,听到诬告后,立即削夺了刘基的封禄。
刘伯温非常惶恐,亲自跑到京师谢罪,并滞留南京不敢回乡。后来,一直等到病入膏肓,朱元璋才赐他回家,免得他死在京城惹来麻烦。
刘基生病了,胡惟庸奉朱元璋之命,带太医前来看病,实际上是来提前送终。老刘吃了太医开的药后,肚子里就长了一个拳头大小的肿瘤。
洪武八年三月,朱元璋又亲自做了一篇文章赐给刘基,不久老刘就连病带忧愤而死,终年65岁,被谥为“文成”。
开国功臣往往不得善终,这似乎是一条规律。朱元璋立国后杀了功臣无数,为何?因为他们功高震主,触动了王权的根本。
功臣不除,皇帝寝食难安。刘基就是太有才了,虽然做到了激流勇退,但他的本事太大了,一日不死,皇帝就不安!
谋臣的悲哀在于,事没办成不能退,事办成了却想退退不了,就是你退了老板也不安心!所以结局都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