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水稻旱地种植(水稻田里不见水)

在看不到水的旱地里,200多亩水稻长势喜人;在成片的棉花田里,采棉机来回作业,一朵朵棉花被采摘、打包……这些是记者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看到的丰收景象。

北方水稻旱地种植(水稻田里不见水)(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的水稻示范基地里,水稻长势喜人

精准滴灌,旱地也能种水稻

在石河子市有这样一片水稻田,不同于传统的育秧插秧方式,这些水稻是长在旱地里的。拨开水稻根部,能看到铺在地里的地膜和输水软管,犹如毛细血管一样隐藏在田间。

这种旱地里种水稻的方式被称为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通过地膜覆盖、滴灌、机械播种、随水施肥等技术,为水稻精准输送水分和养分,打破了传统的淹灌模式。

北方水稻旱地种植(水稻田里不见水)(2)

稻田里铺设了地膜和输水软管,能将水分和养分精准输送到水稻根部

新疆位于亚欧大陆腹地,沙漠广布,降水偏少,加之日照充足,水分蒸发快。此前,“种水稻”是农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作为国有企业,我们扎根石河子,以兵团精神为榜样,通过数十年攻关研发出成本低、性能好、农民用得起的膜下滴灌系统。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我们也实现了滴灌技术由经济作物应用到粮食作物,该系统相继在棉花、玉米、小麦、水稻等40多种农作物中成功应用。”新疆天业集团农研所银永安博士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与传统的水稻栽培方式相比,膜下滴灌水稻栽培具有节水、高效、高产等诸多优势。

“我们配套研发了水稻除芒机、膜下滴灌播种机,使播种、铺膜、铺滴灌带一次完成,不育秧、不插秧、不用打埂子、也不用修渠道。肥料溶在水里,水肥一体化,看着水稻‘喝饱’了,手机遥控一按键就停止输送养分了。”银永安介绍道。

使用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后,水稻的种植密度也提高了。旱作水稻亩产量超800公斤,比传统水田种植水稻增效约150-200元,每亩地的效益近1000元。银永安说:“我们种植的水稻光泽度高、嚼劲大、绿色环保,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北斗引路,棉花种收更智能

“你们看到的这块地面积约131亩,今年预计亩产440-450公斤,亩产值4000余元,得益于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和兵团对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现在我们这里的棉花种植、田间管理和采收都实现机械化了!”石河子总场朱家庄七连党支部副书记、连长李昱陶介绍道。

石河子市从2015年开始推广应用北斗导航拖拉机自动驾驶技术。种植户周俊超告诉记者,利用北斗卫星的定位信号来设计车辆的行驶轨迹,最大好处是能保证机车走直线,准确控制棉花的行距和株距,精确到一穴一籽,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费时费力地人工拔除多余棉苗,既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也解放了人力。“以前要插标杆,坐在车里,既要握紧方向盘尽量走直线,又要关注后边播种机铺膜打眼儿的情况,太费劲啦!”周俊超说。

北方水稻旱地种植(水稻田里不见水)(3)

一台采棉机正在吐“金蛋”,采摘的棉花已被打包好

而采收一体化的采棉机,能快速地将棉花从棉秆上脱离,通过气流将其净化并推送到储存车厢,采净率高达95%以上,有效避免了棉花中转过程中被掺杂二次污染。一辆采棉机一个白天可以作业400余亩,每隔30分钟便吐出一个重达2吨的大“金蛋”。“以往人工采摘棉花很慢,还担心遇上坏天气,下几场雨棉花被打湿就卖不出好价钱了,采回来的棉花来不及打包只能堆放在一边,火灾安全隐患也很大。现在是真好啊。”李昱陶说。

据了解,今年石河子市棉花播种面积366.68万亩,基本实现机械化种植和采收,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文/詹婧

编辑/朱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