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爱 杜鹃(邓超杜鹃张天爱演的电台主播)
“十一”长假过去了,你们都去看国庆档大热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了吗?
这部片子有两类人应该特别喜欢:一类是重庆人或者在重庆生活过的人,因为片中拍出了一个特别浪漫唯美又不失市井烟火气的重庆;另一类人就是我这样的,曾在电台工作过或者有电台情结的人,因为邓超扮演的男主人公陈末的人设就是电台主播啊!
我曾经在电台工作了5年,其中有两年多的时间在做主播,所以影片中的直播间、导播间、电话连线、搭档配合的场景,在我看来都特别熟悉和亲切。甚至每次《电台情歌》的背景音乐响起时,都有莫名的感动。
电台主播一直是我心目中深具古典美的一种职业。相比于人前露脸的电视主播,电台主播靠声音与听众交流,更多了一份“从前慢”的神秘感和浪漫气息。陈末和小容(以及后来的实习生幺鸡)的身份是电台晚间情感类热线节目的主持人,他们用话语抚慰人心,用音乐烘托情绪,用声音温暖一座城,这种节目的主播是所有电台主播里最符合小说和影视作品想象的电台主播角色。
我之前一直做的是新闻主播,而且以报道时政、突发、要闻类“硬新闻”为主,能够抒发个人情感、直面听众互动的机会很少。那时候我最羡慕的就是陈末和小容这样的岗位,我们台最接近这一设定的角色,是音乐广播晚间点歌节目《爱的更久点》,听众通过(早年间)短信和(现如今)微信、微博提出点歌需求,主持人播放相应的歌曲,并把祝福、寄语、告白通过电波送给特定的人。那些点歌词都写得情真意切,文采斐然,比如生日祝福、求婚表白、同学叙旧……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绝好的UGC(用户生产内容)文本”,我经常能听着听着就跟着他们的经历、情感唏嘘不已或笑逐颜开。
所以这次《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拍摄期间,导演张一白特地带着主创人员到电台体验生活,果不其然求教的就是《爱的更久点》主持人韩力。他们当时问了好多问题,比如直播间里会遇到什么崩溃的事、会不会忘记关话筒导致节目以外的对话内容传出去、搭档之间遇到分歧怎么办……这些桥段你们后来也看到了,电影里杜鹃扮演的小容向陈末提分手,因为话筒忘了关,两个人争执的对白全都随着直播传了出去……
↑韩力老师
言归正传,那么以一个货真价实的电台人看来,《路过》中的电台主播生活,有哪些是高度写实,有哪些在专业人士眼中却是外行bug呢?接下来就为大家梳理一二!
▎问题1:搭档之间谈恋爱,这事靠谱吗?
✕ 答:不好说。电台搭档之间的关系是个有趣的话题,许多听众喜欢一厢情愿地把他们喜欢的主持人想象成一对儿,按时下流行的话解释,那是因为他们”CP感强“,中规中矩一点说,就是因为能被听众喜欢上的一对儿主持人,一定是配合默契,心有灵犀的。北京电台资深主持人王为就有个著名的论述叫”搭档就像两口子“,说的就是搭档时间长的两个人,互相照应、彼此垫话的默契程度有可能比两口子更甚。王为是男主持人,他当时的搭档也是男主持人,这个比喻自然不是说搭档之间都应该谈恋爱甚至结婚,而是对主持人磨合功力的一种概括。
不过在现实的生活中,像陈末和小容这种同一节目直接搭档之间谈恋爱的情况相对还是比较少的。大部分的电台都会有规定,同一部门的同事之间不允许谈恋爱,即便真有也大多藏着掖着,不会像陈末和小容这么高调。尤其是同一直播节目的搭档如果谈恋爱,两个人的心情状态太容易带到节目里去,好的时候还好说,闹分手的话岂不是一对怨偶多尴尬。因此这种现象在现实里总的来说较少发生。
当然,随着现在管理制度越来越人性化,听说很多单位放开了这一条严苛的限制。所以发生陈末和小容、陈末和幺鸡那样的感情,也不是没有可能吧!
还想补充的是,搭档配合默契感情好的很多,人前融洽背后冤家的也不少。听众一直以为关系颇佳的两个主持人,下了节目根本不说话,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一个微妙的细节是可以看直播间里话筒的朝向,如果你发现两位主持人的话筒竟是各自向外而不向着对方的,那多半这两个人在节目以外的时间,关系其实很紧张。
▎问题2:主持人在直播间里大吃泡面,这事靠谱吗?
✕ 答:严重不靠谱!先给大家看两张真实的电台播音间工作环境图:
↑外面是导播间,里面是直播间
↑直播间全景
电台播音特别是直播是非常严肃的工作,即使主持的是娱乐、情感类节目,在播音安全方面也有严格的规定。直播间严禁带入任何食物,连白开水都不可以;有些单位规定宽松的,导播间可以喝水、吃东西,还有些比如北京电视台,导播间也是严禁饮水进食的。
《路过》里有个细节是陈末在”被分手“以后表现得非常消极,每天东倒西歪坐没坐相地主持节目,还在直播间里吃泡面,甚至刷牙,这显然是为了艺术夸张而设置的细节,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可能的。
同理,几年前韩红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扮演情感类节目主播,手边始终有个大茶缸子的细节也是不靠谱的。韩红和我的前同事李莉是好朋友,据说拍摄阶段也去过我们台体验生活,这个细节怎么没人告诉她呢!
▎问题3:忘关话筒而导致尴尬局面的发生,这事靠谱吗?
✓ 答:太靠谱了!直播间的话筒开关是有一路推子操纵的,推子推上去即为打开,拉到底即为关闭,中间范围上下推可以控制音量大小。因为直播间里话筒不止一路,除了主持人的,还会有嘉宾话筒,有时嘉宾多达四五人,忘记拉下某路的推子就是很常见的现象了。我自己没有忘记关过话筒,但有时请来上节目的嘉宾会忘掉,于是有时候听众就真的会在放广告或音乐的时段,清晰地听到咳嗽声、打喷嚏声、闲聊声……如果只是偶尔操作失误,传出的内容无伤大雅,一般最多被台里口头批评,但如果传出了特别不适宜对外发布的内容,就可能上升到”播出安全事故“级别,有可能被严肃处理。多年的直播生活让我们都养成了一个习惯,在放广告闲聊时如果要聊比较敏感的内容,哪怕开玩笑也会说”没忘关话筒吧?“确认关了才会开始说。
↑直播间的话筒
所以如果我是小容,我根本就不会在直播的过程中就提分手,要提下了节目再提不好啊!退一步说,就算在节目时段说,除非故意想广播出去,不然要提分手这么重要的话题开始之前,我一定会再三确认直播间里是否所有的话筒的关闭了。影片中小容的身份已是节目总监、获奖无数的优秀主持人,所以犯这种错误于逻辑而言虽很正常,于身份而言却不应该。有人说那是陈末忘关话筒,又不是小容的错!但别忘了有经验的主持人真的是会顾左右而言他,并充分考虑到直播的一切环境因素的。
▎问题4:热线节目主持人每天接到很多听众打来的电话,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这事靠谱吗?
✓ 答:靠谱。很多年前互联网还不发达的时代,没有现在的微博、微信甚至短信,热线是电台听众跟节目组特别是主持人之间沟通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那时候的热线是真直播,导播接进一个电话,当场就转给主持人真问真答直播出去的。记得我们上大学时课堂上学习研究过一个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主持人,叫万峰,人物形象就有点像陈末那个角色。万峰当时主持了一档叫《相伴到黎明》的午夜情感节目,那里面的问题真是花样百出,不乏许多奇葩问题。万峰也是真敢说,嬉笑怒骂,毒舌品评,各种神接话神转折,当时人称”电波怒汉“,现在想想好多都是现成的段子啊。比如说——
//
听众:万老师我现在有个难题。我二十多岁了,现在想谈个对象。
万峰:那很好啊,有什么问题?
听众:问题是我觉得我的职业影响了我的爱情。
万峰:姑娘你是做什么的?
听众:我在殡仪馆工作。
万峰:(怒了)殡仪馆怎么了?殡仪馆还不是我们人人要去的地方!
//
听众:我最近谈了个朋友,但是我不敢带回家介绍给父母......
万峰:这有什么!大大方方的把女朋友带回家么,这都什么年代了。
听众:可是我的朋友是个男的 -_-b
万峰:呃?!那你是男的女的?
听众:……我是男的。
万峰:你是同性恋咯。现在同性恋已经是普遍接受的事情,可能父母还会有偏见,勇敢点带给他们看吧!
听众:可是我怕他们会......
万峰:我们先进段广告!
听众:你先不要进广告……
万峰:呃?!不进广告,不进广告我就挂了我~
在那个年代,诸如万峰老师这样的资深电台主持人还是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听众的人生选择的。那年月媒体在人们心中就是”权威“、”公信力“甚至”神圣“的代名词,听众对主持人的回复笃信不疑。比如主持人对沮丧中的听众说一句:”要始终坚信,美好的事情终将发生。“听众就真的会拿这句话反复激励自己。而现在一个公众号写这样的文章,多半会被嘲笑是”鸡汤文“吧!
↑万峰老师
影片中幺鸡说她听了陈末多年的节目,是陈末的粉丝,所以选择了去他所工作的电台工作。这个细节很真实,我在工作中见过太多这样的情况。比如上文我提到的北京音乐广播的主持人韩力,大学时代就是听着音乐广播前辈主持人吕游的节目长大的,出于对吕游、对音乐广播的敬仰,她参加了北京电台举行的选拔,数年后也成为了北京音乐广播一名出色的主持人。
说回到接热线的事情,现在因为对播出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如果贸然接一个听众热线进来,谁知道他会在电话那头说出什么反人类反社会的话!尽管电台有播出延时,但是不加选择地接热线风险还是太大了。加之如今微信的流行,大部分的电台都改为微信收集听众互动,编导审核后有选择地播出了,这种直接接听热线所发生的”神对白“也就越来越少了。
↑导播间接热线的电话,为了安全起见有两路
▎问题4:幺鸡生病,陈末做了一半节目就抱着她往医院冲,靠谱吗?
✕ 答:严重不靠谱!好的演员信奉一句话:”戏比天大“,主持人也一样,节目比天大。这是直播哎,怎么可能开玩笑,话筒一开任何事情靠边站,节目安全流畅地做完是基本要求。还记得汶川地震时许多震区的主持人脚下地动山摇还在坚持播音的事迹吧,那是多年训练的职业操守使然,当然也有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搭档突发急病,严重到不能坚持做节目的程度,正确的做法是让导播联络其他人员将其送往医院,自己留下坚持把节目做完。影片中幺鸡突然发高烧,陈末不顾一切地带着她飞驰往医院的画面很动人,那个情节也是两人感情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但在现实的直播中绝无可能出现。
插播个小八卦,早年间电台管理制度相对没有现在这么规范,当时潮东和卫东搭档主持相声节目,其中一个不知何故没有及时赶到,另一个就模仿搭档的声音和语调“一人分饰两角”:“大家好,我是潮东。大家好,我是卫东。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相声,XXX带来的《xxxx》……”然后直接放相声选段,过程极其自然竟然没有听众识破……
▎问题5:影片尾声陈末和小容的那段现场连线,靠谱吗?
✕ 答:不靠谱。影片的结尾部分,陈末和幺鸡一起去了稻城,小容代班节目,节目的直播过程中导播连线了陈末,然后就有了陈末和小容这对曾经的情侣在电话的两端欲说还休的情节 。这段也是全片的一个催泪点,但看得我心急如焚——你们两个怎么谁都不开口说话啊!那么长一段的沉默,超过8秒了啊!8秒这个数据什么意义?电台的“空播”时间规定值啊!如果在超过8秒的时间里电波里没有发出任何声响,这段时间就算空播了,空播可是电台最严重的播出事故之一啊!而且在实际的操作中到4秒不出声,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响起尖利的嚣叫声。有经验的主持人都知道,在某些需要语言留白特意沉默的时刻,为了避免空播,同时也有助于烘托情绪,此处应该垫音乐啊!小容这次就是你的不对了,你那么有经验的主持人,当时怎么就不知道垫乐呢!
↑8秒空播4秒报警的报警器
▎问题6:陈末号召全城司机打双闪以寻找幺鸡,这么大号召力靠谱吗?
✓ 答:靠谱。《路过》里最震撼的一段情节,就是陈末痛失幺鸡后,在话筒前号召全重庆的司机们打开双闪寻找她,然后满城就真的双闪尽开,背景音乐此刻适时响起催人泪下。陈末在这里当然有点公器私用之嫌,但现实生活中电台里的一句号召真的能有这么大的号召力。
记得有一年有个孩子误伤手指,需要紧急送往积水潭医院就医。那个时段正赶上下班晚高峰,京城交通异常拥堵,而抢救断指少年、努力确保其断指可续的黄金手术期就在受伤后的几小时。孩子的家长争分夺秒地往医院送人,同时拨通了北京交通广播的电话。我们就协调了交管局出动警车开道引导,并在节目中发出了“请司机朋友一定让开应急车道,为断指少年留出通路”的号召。平时北京的应急车道被社会车辆占用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但那天号召发出后果然断指少年途径路段秩序井然,所有车辆立刻各归各位,瞬间就腾出了应急车道。后来这个孩子如期赶到医院,获得了宝贵的手术时机,手术进行的也很顺利,保住了这只手指。
我做主播的那几年,每逢有雾霾天气我们都会在节目里提醒司机打开雾灯。说完话从直播间看出去,顿时建外大街上雾灯就纷纷亮起。电台直播节目有它特有的即时性和鼓动性,要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确实还是很容易的。
最后说些零七碎八的小细节,想到了就随手记在这里,欢迎读者尤其是同行们补充:
ღ 陈末忘关话筒导致不该播的内容播出去时,直播间里的两个人竟然忘了开延时器,如果开了这个尴尬本可以避免的呀;
ღ 直播间经常是开着窗户的,外面的汽车喇叭声什么的都听得很清楚;
ღ 陈末跟小容打赌,收听率达到全台第一就娶小容,电影里电台成员看着实时收听率数字往上蹿激动异常,现实中收听率监测是由第三方机构统计的,而且不像股票大盘那样实时更新数据,都是播出后一周左右才拿到报告的,所以不可能有那样立竿见影的监测效果(我的前同事孟洋老师还特地补充说:陈末的节目是晚上10点吧,这个时段的节目收听率不可能做到全台第一的,收听的最高峰永远是早高峰时段……)
ღ 幺鸡作为实习生竟然马上就可以进直播间直接主持节目,我们台有明确规定必须考了播音主持上岗资格证才能上直播的,没有证且在实习状态就只能做些辅助采访、编稿之类的工作,最多在现场连线里出出声;
ღ 最后给大家看张图片,虽然和电影关系不大但是很有意思,是直播间里用到的防静电球,值机前需要触摸防静电球;
这篇文章看似挑刺文,实际上我对整部电影还是很有感情的,毕竟它用了那么大的篇幅展现电台主持人的工作状态。那熟悉的话筒、直播间、导播、热线电话、听众……都让我觉得无比亲切,无比怀念。尤其是电影中不时出现的,各地方电台呼号的叠加剪辑,每次响起都让我热血沸腾。尽管已经离开电台两年了,可每次听到整点报时里的呼号“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呼号时,我都会有种莫名的激动感。而陈末小容他们最让我羡慕的,就是能够做晚间节目的主持人,用温柔动听的声音轻轻地诉说着: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
如山间清爽的风,
如古城温暖的光。
从清晨到夜晚,
由山野到书房。
只要最后是你,就好。”
这份工作真是想想都太文艺太美好了!
图(部分) | 孟洋
长按关注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关注麻宁微博:@麻宁
个人missmaning
合作、转载 | 请联系 maninggzh@16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