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十大经典歌曲(中华民族五千年最经典的50首歌曲)
(1)《云门》 远古时期歌、舞、乐互为一体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想联系黄帝氏族曾以云为图腾,他的乐舞就叫做《云门》相传为黄帝时期的汉族乐舞,乐舞歌颂黄帝功绩,称其创制万物、团聚万民、盛德如云据《左传》载"黄帝氏以云为纪",故《云门》又称为《承云》,为承受祥云福佑之意,具有一些图腾崇拜意义周代制礼作乐时将《云门》列为"六乐"之首,用以祭祀天神,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中华民族十大经典歌曲?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中华民族十大经典歌曲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这是五千年中有着很多优秀的音乐,虽然大多数没有被很好的继承下来,但是也有极少部分被广为流传,经过几千年来的流传而能很好的被保存下来,一定是非常优秀的,希望喜欢中国古典音乐的可以好好欣赏,真的是非常优美 1:远古时期(1)《云门》 远古时期歌、舞、乐互为一体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想联系。黄帝氏族曾以云为图腾,他的乐舞就叫做《云门》。相传为黄帝时期的汉族乐舞,乐舞歌颂黄帝功绩,称其创制万物、团聚万民、盛德如云。据《左传》载"黄帝氏以云为纪",故《云门》又称为《承云》,为承受祥云福佑之意,具有一些图腾崇拜意义。周代制礼作乐时将《云门》列为"六乐"之首,用以祭祀天神。
(2)《候人歌》 相传是《吕氏春秋》所记涂山氏之女所作的。这首歌的歌词仅只"候人兮猗"一句,而只有"候人"二字有实意。这便是音乐的萌芽,是一种孕而未化的语言。有史可查的第一首中国恋歌,被后人称之为《候人歌》。整部作品只有四个字,其中的两个字还是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和“呀”字。仅剩下的两个实词直白地道出了歌者心中的所思所想:等你。
2:夏、商时期
(1)《大夏》 夏禹治水,造福人民,于是便出现了歌颂夏禹的乐舞《大夏》。
(2)《大蠖》 夏桀无道,商汤伐之,歌颂商汤伐桀的乐舞《大蠖》就出现了。
(8)《江河水》 原名《江儿水》,是辽商上鼓吹乐曲中的笙管曲牌,流行于东北地区,后加入《梢头》旋律,改编者将曲牌作了"放慢加花"等处理,使之成为凄厉悲凉的一手动人的旋律。全曲共三部分,ABA体结构。 " A"为"江儿水"曲牌,羽调式,共九句,曲调悲切,似人声的哭泣。 "B"段用"梢头"材料改编,转入同主音徵调式,旋律柔婉深沉,与前造成对比。末段是"A"的变化再现,略显悲愤的性格,推向高潮。
(9)《十八板》 此是三弦传统独奏曲。原是河南戏曲、曲艺的曲牌音乐,三弦演奏家李乙于1953年改为三弦独奏曲。全曲由七个段落组成。第一段是慢板,以气势雄厚的扫弦开始,旋律模仿常腔,大幅度的滑音装饰很似人声,别有情趣。第二端开始逐渐转快,情趣也渐趋热烈,逐渐推向高潮。第七段反复第一段的慢板。
(10)《欢乐歌》 江南丝竹,旋律明快流畅,起伏多姿。结构富有层次。乐曲采用"放慢加花"的这一民族器乐创作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旋律发展手法,使乐曲由慢至快,渐次高涨,表达了人们在喜庆节日中的欢乐情绪。曲调清新悠扬、优美抒情、极富江南色彩,为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
(11)《将军令》 吹打乐,原为戏曲中开场音乐和为摆阵等场面而伴奏的曲牌。民间艺人也常吹奏以增添节日气氛。上海民族乐团根据苏南吹打《将军令》加以改编。乐曲在速度、力度以及音色变化上造成了强烈的对比,使曲调更显气魄宏伟,犹如千军万马簇拥主帅胜利归来。
(12)《金蛇狂舞》 民族管弦乐曲,1934年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并亲自指挥灌制成唱片。乐曲采用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以及充分调动打击乐的色彩等各种手段,使乐曲非常激越和振奋,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仿佛让人们沉醉在欢乐的节日之中。
(13)《翠湖春晓》 民族管弦乐曲,聂耳根据云南昆明洞经音乐改编。乐曲采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调式、速度、配器的变化对比,发展成三个段落。开始,曲调抒情明朗、中段是一个轻柔委婉的旋律,之后,音乐热情而欢快,并逐渐达到高潮。乐曲生动地表现了春回大地,万物充满生机的景象,也表现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14)《瑶族舞曲》 民族管弦乐曲,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的同名管弦乐曲改编。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乐曲开始,悠扬委婉的主题是少女轻盈的舞姿,之后,音乐的情绪逐渐高涨起来,仿佛青年男女们也纷纷起舞。中段是一个三拍子的歌唱性旋律,仿佛是恋人们边歌边舞,互表爱慕之情。当主题再现时,气氛也随之变得更为热烈,感情也越来越奔放。
(15)《春江花月夜》 民族管弦乐,原是一首琵琶曲,名《夕阳箫鼓》。约在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首次将其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解放后,又经多次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该曲先后被黎英海改编为钢琴曲,刘庄改编为森管五重奏,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画。全曲为民族器乐中最常见的多段体结构。
(16)《彩云追月》 民族管弦乐曲,1932年,任光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节目部主任时,同聂耳一起,为百代国乐队定了一批民族管弦乐曲并灌制唱片,《彩云追月》就是其中的一首,创作于1935年。1960年,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编制重新配器。乐曲以具有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通过各种乐器的细腻编配,以轻快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曲调悠扬而抒情。
(17)《雨打芭蕉》 广东音乐,乐谱初见于1917年左右丘鹤俦编著的《弦歌必读》,经潘永璋执笔整理,是广东音乐早期优秀曲目之一。乐曲流畅明快,富有生气,通过初夏时节雨打芭蕉的沥沥之声。表现了人们的内心欣喜之情,富有南国情趣。音乐材料源于"八板"的变体。通过放慢加花等手法变奏,并用节奏的顿挫,连断对比和对旋律乐句的短碎处理,音乐优美动人。六十年代之后,进行了改编并采用了一些新手法,使乐曲更为动听
(18)《喜相逢》 笛子独奏曲,原来是内蒙古民间乐曲,后来流传到张家口北部一带,成为山西梆子,二人台等地方戏曲的过场音乐。经冯子存改编为笛子独奏曲,表现了亲人依依惜别和别后重逢时的欢乐。音乐生动活泼,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乐曲的结构为民间器乐曲中常见的变奏曲式,并在保持段式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运用笛子的各种技巧,如力度、速度、节奏等音乐要素,使每次变奏都从侧面发展和丰富了音乐主题形象。曲首采用散起形式,缓慢的速度和滑音的运用,表现了难分难舍的情绪。变奏一,轻快活泼的节奏,表现了久别重逢时的喜悦心情;变奏二,节奏更为欢快,欢乐之情进一步得到发展;变奏三,速度更快,情绪更为热烈,乐曲的气氛达到高潮。
(19)《姑苏行》 笛子独奏曲。江先谓曲,乐曲采用昆曲音调,色彩鲜明、甜美抒情,宁静的引子把人们带入美如诗画的意境之中。随后,抒情的行板,仿佛使人领略到姑苏林诱人的山光水色。之后,音乐转入热情的小快板,使人感到热情洋溢,充满活力,主题再现时。曲调更为婉转动听,人们仿佛沉醉于无限美好的景致之中。
(20)《江河水》 双管独奏曲原是东北地区流传的民间乐曲,后由鲁丁编曲为双管独奏曲。乐曲开始,双管从最低音区起奏散板乐句,之后慢慢引出主题,这一羽调式的曲调与管子近似人声的特殊音色,使音乐更显暗淡。凄凉悲切。随之,这一音乐主题的缓慢的速度,旋律的大起大伏,曲调更为悲愤。中段音调平稳,力度稍弱,仿佛人们陷入悲痛的回忆之中,紧接着音乐急转,管子全力奏出激昂刚劲的音调,似怒火爆发,令人心潮激荡。此曲后经黄海怀移植为二胡独奏曲,广为流传。
(21)《凤凰展翅》 笙独奏曲,胡天泉、董洪德作于1956年。乐曲采用山西梆子音调、运用笙的各种演奏技巧,描绘凤凰各种优美的姿态,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2)《渔歌》 巴乌独奏曲,阎铁明作曲,基本音调采自云南经河州哈尼族、彝族民间音乐,曲调优美清新,通过巴乌特殊的柔和音色以及浓郁的哈尼歌调,表现了边疆人民对新生活的赞美之情,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23)《良霄》 二胡独奏曲,原名《除夜小唱》,刘天华作于1927年。这是刘天华著名十大二胡名曲之一,为除夕之夜即兴之作。曲调音乐形象单一、抒情、清新、明快,给人的怡然自得之感,族律轻盈柔层展开,引人入胜,充满了诗情画意。
(24)《光明行》 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于1931年,是他著名的十大二胡乐曲之一。这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坚定明快,节奏富于弹性。乐曲大胆吸收了西洋作曲技法,将乐曲层层展开。全曲乐观向上、生气勃勃、乐观而自信。
(25)《三站峡畅想曲》 二胡独奏曲,刘文金作于1960年,另有《豫北叙事曲》等著名二胡独奏曲。该曲的主部充满活力和舞蹈性节奏,中段是一个抒情的、如歌的曲调,主部再现时,速度更快、情绪更为热烈。 乐曲以饱满的情绪、讴歌了当今建设者们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慨。
(26)《红河的春天》 扬琴独奏曲,刘希圣、李航涛作于1974年。乐曲热情赞颂美丽富饶的祖国南疆和彝族人民的幸福生活,表达了他们建设美丽家乡的雄心。作者采用云南红河州哈尼族、彝族民间音乐素材,借鉴筝的"压滑音"技巧并模仿月琴的明亮音色,使旋律亲切柔美。之后,音乐层层推进,表现出热烈欢快的群舞场面,乐曲情绪更为激越而充满坚定信息,给人以奋进的力量。
(27)《彝族舞曲》 琵琶独奏曲,王惠然于1960年根据云南彝族民间音调编写。它以优美抒情的旋律和粗犷强悍的节奏,描绘了彝家山寨迷人的确良夜色和青年人舞蹈欢乐的场面。乐曲音调采用了彝族民歌《海菜腔》和彝族民间乐曲《烟盒舞曲》进行改编、加工和发展,使乐曲由抒情委婉继而发展成欢快热烈,之后又转入平稳安静,乐曲层次分明,感人肺腑,回味无穷。该乐曲曾被改编为古筝、扬琴、阮的独奏曲及管弦乐曲。
(28)《寒鸭戏水》 客家筝曲,客家,是指南宋为避乱而迁居广东潮、梅地区的中原人。客家筝曲又称“中洲古调”。有人认为曲名作《寒鸭戏水》更为合理。乐曲轻盈的旋律、清新的格调、别致的韵味,表现了寒鸭在水中嬉戏的情趣。)
(29)《梅花三弄》 古琴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该乐曲以古琴特有的泛音技法在不同的段落中自如地运用,使乐曲别有独特韵味。曲调时而清澈透明,时而轻快流畅,表现了梅花洁白、傲放、苍 劲、挺拔的气质。
(30)《渔舟唱晚》 中国古代,常是以曲名意,该曲名取自唐王勃《藤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乐曲描写夜色中渔人载歌而归的情景。 共分两部分。前半部分4/4拍,慢速,为起、承部。旋律优美,表现悠然自得的情趣。后半 部分2/4,速度变快,旋律作递升、递降的音型模进,情绪渐趋活跃、热情。数"转"部。最后是尾声,旋律递降,渐趋平稳。
(31)《中花六板》 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曲调是以"老六板"进行"放慢加花"的变奏而成的。“老六板” 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曲调,全国各地均可见到。江南丝竹艺人将"老六板"进行各种变奏有:快花云板,花六板、中花六板、慢六板四种变体,加上原老六板、共称"五代同堂"。但在民间一般不作全套完整演奏。中花六板,因其速度适中,曲调既有装饰性,又悠扬抒情,格调典 雅,喜悦温和,为常奏的变体之一。
(32)《霸王卸甲》 琵琶独奏曲,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曲谱初见清代华秋萍1818年编的《琵琶谱》。乐曲以我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乐曲用我国传统戏曲及章回小说所常用的按故事情节发展的陈述方式,依次表现了大战前的准备、激烈的战争场面和战争的结局。《霸王卸甲》着重渲染了西楚霸王的英雄悲剧,描绘出一幅古战场的壮阔画卷,让人们身临其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