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双十一叫光棍节(双十一特辑光棍节)
今天是11月11日,这是我们近年才制造出来的“光棍节”,同时也是淘宝等一大票电商的“剁手节”。所谓光棍节就是单身节,顾名思义,就是11月11日是每年里数字“1”最多的一天,而阿拉伯数字中的1又是最接近光棍这个形象的,所以从进入21世纪以来,11月11日逐渐成了光棍节。本期大锤说史,就跟列位读者听友,聊一聊,光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我们现在“光棍”的意思的。
光棍这个词的出现历史很早,大约是在700多年前的宋元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不过,那个时候的光棍,并不是现在“光棍”的意思。在宋元话本戏剧中,光棍指的是奸诈的流氓无赖之徒,具体行为很宽泛,什么吃饭不给钱、讹诈他人、耍赖发狠等等都在其中。
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曾经专门解释过这个“光棍”的起源,书中是这样说的:“那时宋时谓之‘捣子’,今时俗呼为‘光棍’是也。”熟悉咱们大锤说史的听众朋友,肯定知道大锤还有一个专辑是讲水浒细节的,其中提到过,《水浒传》中称呼地痞流氓为“捣子”。而“光棍”在宋末元初出现以后,逐步替代了“捣子”的用法,到了明清时期,“光棍”逐步取代了“捣子”,成为了流氓地痞的专属,明代成书的《金瓶梅》中“捣子”“光棍”混用,正反映了这个历史时期的“光棍”进化历程。
到了明清,“光棍”一词逐渐成为流氓行业的代名词,这个不仅在戏剧小说中大量出现,而且已经正式进入了明清律例条文之中,成为了法律名词,那个时候,什么聚众闹事、敲诈勒索、强奸非礼、拐骗妇孺等等,都可以照光棍例来判刑。也就是说,在明清时代是真的有“光棍罪”的。
这里大锤要专门说一句,作为流氓行业的某种“顶级荣誉”的象征,“光棍”这个词在当时的含义,曾经史无前例地被清朝一位皇帝专门解释过。这就是清朝雍正皇帝,他曾经编了一本书叫做《大义觉迷录》,主要是论证他统治的合法性的。在这本书里面,雍正皇帝对光棍这个词是这么解释的:老奸巨猾的家伙,就是所谓的光棍。
也就是说,到了明清时期,光棍还只是指代流氓无赖的。而且那个时候光棍就已经包含男女了,清朝实录里面就记载过几位“女光棍”敲诈勒索撒泼耍赖,也就是女流氓。
至于什么时候,光棍开始成为单身人士的称呼的呢?这个大约是在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民国初年,国学大师章太炎曾经出过一本《新方言》,里面就提到说:现在的人,把那些没有成家的人,称之为光棍。这个意思在出现了大约50年之后,就已经完全取代了光棍原来“流氓地痞”之意,让光棍成为了一个中性词,专门指代单身人士,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大锤认为,这其中包含着几方面的因素。咱们现在这个中性词的“光棍”,还是脱胎于过去那个贬义词的“光棍”的,最开始用光棍来指代单身人士的时候,是借用了原来“光棍”中包含的那个家庭贫困、孑然一身的意思。
原来的“光棍”之所以能够用来指代无赖地痞,就是因为这些无赖地痞第一没有家室亲人,可以跟人长期好勇斗狠而没有牵挂,第二这无赖地痞通常都是没有什么钱财的,因此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才会每每欺诈他人钱财。而近代,用来形容单身男士的光棍,显然借用了原来那个流氓光棍含义中“没有家室、没有财产”这些基础内容。
而且从语言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光棍这个词汇的使用高峰期是明清时期,而同时期的流氓地痞这几个我们今天常用的同类词汇,使用频率还不太高,到了近代以后,流氓地痞使用频率逐渐“发扬光大”了,相对应的,“光棍”这个词就逐渐从流氓行业的专用语岗位上退了下来,从贬义词为主,变成了中性词为主。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从近代开始,流氓、诈骗等词语在西方法律进入中国的过程中,逐步专业化,这也让光棍从原来的官方司法词汇中逐渐退出了。
说到此处,大锤需要重点说一下,词语这个东西,跟很多历史事物是一样的,那就是具有生命力,它是会演变的。光棍在经历了明清时代的流氓生涯之后,在民国时代成为单身人士的代称,之后沿用到今天,经历了几十年的使用之后,还发生了意思方面的一个重大变化,这就是“光棍”中的“经济意味”,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已经逐渐淡化了。
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光棍代表的单身人士,其潜在含义里除了没有妻子之外,还有“经济状况不好”的意味,通常那个时候哪个地区哪个村里有一个光棍,他肯定不只是单身,同时自身经济条件也不好。而发展到今天的“光棍”,在城市人群中的用法,已经基本上不会去指代一个人的经济状况好坏了,就是专门指代这个人的婚姻感情状况。
今时今日的光棍,更多指代个人情感的情况,甚至是个人的选择。这背后的逻辑演进,正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真实写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