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后代现在干什么了(鲁迅后人今何在)
“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鲁迅遗言
鲁迅病逝后,蔡元培先生曾撰写一副挽联表示对他深切的哀悼之情,其中的下联就是:“遗言犹沉痛莫做空头文学家。”与鲁迅的遗言呼应。
鲁迅作为中国文化脊梁般的人物,一向以“睚眦必较”著称,究其原因,差不离就是所谓的“文人相轻”之类,他坦言他的怨敌可谓众多,他回忆自己曾在一次发烧的时候想到欧洲人临死时有一种仪式道:请求别人的宽恕,自己也必须宽恕别人。
那么他又是如何看待这种临死前的“宽恕”仪式呢,我们的鲁迅先生略作思考,决定的是:让他们尽情怨恨去,他也一个都不不会原谅。显然鲁迅是反对宽恕的,可见鲁迅先生心中的沉郁之深。
鲁迅先生最后对其后人近乎沉痛的嘱咐是“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想来也是用心良苦,并且是“痛定思痛”了。他自己在与诸多“怨敌”的“交战”中尝尽了苦楚,其中由痛恨、扼腕、不甘与不原谅而带来的沉重之感,他是不想再让其子孙后代品尝了。
而纵观其后代,令人欣慰的是所有子孙都没有违背这一殷殷叮咛。他们仿佛深谙鲁迅先生最后遗言的含义,纷纷远离文坛,不做那“空头文学家”,而是在别的领域发光发热,度过自己或热烈或安稳的一生。
儿子周海婴:只想做普通人
周海婴是鲁迅与第二任妻子许广平所生,是鲁迅唯一的儿子,人们自然对海婴另眼相看,将他视为上天眷顾的幸运儿。
1929年9月27日,周海婴出生于上海。“海婴”这个名字的意思正是“出生在上海的婴儿”。据说,他出生时许广平一度难产,医生关于“保大保小”的问题征求鲁迅的意见时,鲁迅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保大人”。吉人自有天相,周海婴确实是“上天眷顾的幸运儿”,最终结果是母子平安,皆大欢喜。
这个生命力顽强的幸运儿就这样来到了人世,作为鲁迅唯一的儿子,他自然受到鲁迅先生的悉心教导和文化熏陶,在个性上,他无疑继承了鲁迅先生敢笑敢骂的刚烈果决。如果说幸运儿周海婴有什么不幸之处,那大概就是幼年丧父。
海婴年仅七岁之时,鲁迅先生因病离世。鲁迅先生突然撒手人寰,对这个家庭而言无疑是晴空霹雳,失去顶梁柱的家庭此后几乎只能勉强糊口。但这一切似乎并未对幼年的海婴造成任何阴影,他的心灵始终以光明为底色,或许他身上那种顽强坚韧的特质就是鲁迅先生留给他的最好财富。
长大后的周海婴谨遵父亲叮嘱,没有走文学之路。他从小钟爱科技,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此后全心学习无线电。他从1960年开始在国家广电总局工作,而且当上了副部级干部。周海婴在政界也大有作为,曾接连参加了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四届全国政协协商会议。
功成名就的周海婴却把名利看得极淡,对名利场没有任何留恋。他说:“对名与利想得不多,看得很淡,只想做个实实在在的普通人。”
侄孙许绍雄:为观众演绎经典
许绍雄何许人也?他是我们那一代经典港剧里的“老戏骨”,是一位深得人心的演员。他与鲁迅先生有什么关系呢?原来,他的的姑婆是许广平,也就是说,他是鲁迅先生的侄孙。
许绍雄曾获得搜狐这样的评价:“在荧屏上凭借幽默、轻松、自然的演绎,把一些急躁鲁莽、嘴硬心软、心直口快、死爱面子同时又经常惹笑话的大叔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剧中他的存在仿佛起着缓冲作用,往往能有效地缓解本来紧张的气氛,使剧集张弛有度,是无可替代的一位配角。”
我们的“欢喜哥”许绍雄俨然是一个“活泼的大叔”,是喜剧界的大明星,他那仿佛天生的喜感与亲切感获得众多观众的喜爱,而这种乐活形象与鲁迅先生“横眉冷对”的形象完全相反,可以说相映成趣。
作为鲁迅的侄孙,他完全没有任何名门的包袱,而是坚定地走自己的演艺道路。他用自己的实力演活了无数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为观众带去了无限的欢乐。许绍雄虽然一直都是在演配角,却从来不会唉声叹气、自怨自艾 ,而是专心致志地坚持自己这一份独一无二的演艺事业,以默默无闻地为观众演绎经典为乐。
在某种程度上,鲁迅先生天生缺少的那一份亲和力似乎在这位当喜剧明星的侄孙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补偿。
孙辈:过平淡生活亦是福
周海婴和自己的妻子是青梅竹马式的爱情,感情深厚,一共育有四个孩子,其中三个是儿子,一个是女儿。鲁迅先生的这四个孙辈也严格遵循他的嘱咐,没有进入文学界。没有与他人在文字或观点上的纠葛,他们都信奉:过平淡生活也是一种福气。
周海婴的大儿子名叫周令飞,曾在八十年代赴日深造,还在富士电视台学习过电子传媒,在媒体行业风生水起,后来周令飞成为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的主任,同时担任鲁迅文化基金会的副理事长和秘书长,他在岗位上兢兢业业,致力于发扬传统文化和鲁迅精神。
二儿子名叫做周亦斐,进军商界,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私营企业家,由于全心经营着自己的公司,甚至没有流传出什么个人消息;三儿子名叫周令一,酷爱摄影,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摄影师。
周海婴还有一位小女儿名叫周宁,后来远嫁日本,就此在日本定居,过着平淡安宁的生活。鲁迅这个唯一的孙女可以说是人如其名,不求轰轰烈烈,但求心中安宁,坚守着自己对人生和幸福的理解。
孙辈们都脚踏实地,相信朴实无华的力量,对自己的平淡生活感到由衷的满足,想必鲁迅先生若泉下有知也会感到十分欣慰。
文/史海观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