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中心城区规划图(沪苏全球功能支撑性节点城市发展路径)

沪中心城区规划图(沪苏全球功能支撑性节点城市发展路径)(1)

刘奇洪/文上海大都市圈第五层次城市是全球功能支撑性节点城市,在“1 8”城市中均有分布,且呈没有规律的离散型分布状态,其中,上海2个、江苏7个、浙江10个,合计19个。

上海大都市圈第五层次城市与第四层次城市都是节点城市,只是第五层次城市加了“支撑”两字,但两者在定位上有明显差别:第五层次城市,以本土服务为主,突出本地特色产业功能,激发内生动力,同时提升地方性服务功能,加强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再进一步发展成为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用地集约、生态良好的节点城市,承接全球城市的非核心功能外溢;第四层次城市,拉长某一特定全球功能领域的长板,深化与综合性全球城市、专业性全球城市在特定领域的专业分工,作为重要补充与支撑。

但具体到所有县市区,其实并没有人为划定的那么大差距,例如,2021年江苏宜兴、太仓、如皋、启东、海安、如东、溧阳地区生产总值均突破千亿元大关,超过了划入第四层次城市的浙江桐乡、嘉善;江苏宜兴、太仓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了划入第四层次城市的浙江余姚和上海奉贤、青浦;江苏宜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了划入第四层次城市的上海松江。也就是说,上海大都市圈定位全球功能支撑性节点的县市不一定在功能、产业等方面不能承担全球分工。上海大都市圈第五层次城市数量多,分布广,为了表达方便,分为沪苏和浙江两个部分分别探讨。

上海金山、崇明发展路径

都市圈是由能级不一、功能不同的城市组成。根据《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上海市域/行政区由四个层次城市组成:一是顶级全球城市,由上海主城区组成,也就是由上海外环高速公路围成区域,包括黄浦、静安、杨浦、普陀、长宁、徐汇、虹口全部和闵行、宝山、浦东新区局部;二是综合性全球城市——上海临港新片区;三是全球功能性节点城市,由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四大新城组成;四是全球功能支撑性节点城市,由金山、崇明组成。

金山、崇明作为全球功能支撑性节点,地处上海南北两端,既是离上海主城区最远的区域,又是对外交通最为不便、经济实力最弱的区域,2021年金山、崇明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182.78亿元、409.72亿元。在对外交通方面,崇明作为江中之岛,需要通过跨江桥隧或长江轮渡与上海主城区相连;金山作为上海大陆离主城区最远区域,主要依靠高速公路、郊区铁路与上海主城区相连。在产业发展方面,金山、崇明产业突出,不仅构成了上海重要产业板块,还代表了中国同类产业发展方向,但金山、崇明主要产业根植性不强,都是中央企业生产基地,金山是中国石化集团上海炼油化工基地,崇明(长兴岛)是中国船舶集团造船基地(江南造船厂、沪东造船厂),加上城市化与产业发展脱节,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非常有限。

金山是1972年6月正式开始建设的石油化工基地,是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引进的四套化纤成套设备之一,经过六期投资建设,金山石化基地成为了中国规模最大炼油化工一体化基地之一,南北“两山”(金山石化和宝山钢铁)成为了上海重化工业基础。金山石化基地主要产品,包括了石油产品、中间石化产品、塑料及树脂、化学纤维四大类;金山作为上海规划建设的唯一化工产业园,还吸纳了吴泾化工园搬迁主要企业。

金山的发展方向,在产业发展方面,要通过发展增量产业尤其是非石化产业,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石化产业比重,同时,利用上海唯一化工园优势,发展精细化工,重点发展电子(芯片)材料、储能材料和其他一些功能新材料;在城市化方面,完善社会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施、对外交通设施(重点是城际铁路、市域轨道交通),把金山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行,真正成为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用地集约、生态良好的节点城市。

崇明主要由江中之岛崇明、长兴、横沙等岛屿组成,是上海还没有真正开发的“处女地”。进入21世纪,为了整治黄浦江两岸“脏乱差”状况和扩大江南、沪东等船厂发展空间,中国船舶集团与上海达成协议,整体搬迁黄浦江两岸造船基地到长兴岛,于是,崇明才有了现代化工业,并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重要造船基地。崇明的主要问题,一是产城脱节,长兴岛拥有中国乃至世界领先的造船产业,但没有现代城市作为依托,社会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欠缺;二是崇明岛缺乏本地特色产业,除了房地产业、旅游业外,没有辐射带动产业;三是没有形成引力中心,呈离散状态发展;四是对外交通尤其与上海主城区交通联系不便。崇明的发展方向,一是以国际生态旅游岛为定位,推进制度开放,利用岛屿天然隔离优势,在崇明岛建立自由贸易港;二是以国际旅游岛为定位,引进相关项目,发展相关产业,激发崇明内生发展动力;三是针对崇明东西狭长特点,确定城桥、陈家、长兴三镇为发展重点,完善服务设施,提升地方服务功能,加强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四是以北沿江高速铁路跨江通道和崇明地铁(19号地铁)建设为契机,按照“TOD”模式,推进城桥、陈家、长兴三镇发展成为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用地集约、生态良好的特色小城,承接上海主城区非核心功能和产业外溢。

苏锡常都市圈太仓、宜兴、溧阳强化功能路径

苏锡常都市圈是上海大都市圈中的“圈中圈”, 根据《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苏锡常都市圈由四个层次城市组成:一是综合性全球城市,由苏州市区组成;二是专业性全球城市,由无锡市区、常州市区组成;三是全球功能性节点城市,由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组成;四是全球功能支撑性节点城市,由太仓、宜兴、溧阳组成。太仓、宜兴没有“入圈”全球功能性节点城市,唯一理由就是隔壁邻居实力太强,名额受限。

(一)太仓

太仓,环沪县市之一,西北-东南走向的长江口古海堤把太仓分为两部分:东部为地势较高的长江冲积而成的沿江平原,所占比重85%左右,旱地宜植棉、水地宜种粮;西部为地势较低的太湖平原低洼圩区(15%),适宜种粮(水稻)。太仓数条平行通往长江的河流(浏河、杨林塘、七浦塘、钱泾塘),保证了旱引入江水、涝排水入江,使得太仓长期无旱涝之忧,也形成了太仓人独有的安逸生活状态:在国家没有出台人口管制政策甚至提倡“人多力量大”时代,太仓人自我节制,家庭就以生育2个子女为主,很少有3个子女以上家庭;经济发展上不冒进、不冒险,因而也一直缺乏本土大企业。

清雍正二年(1724年),太仓升为直隶州,辖镇洋(现太仓)、嘉定、宝山、崇明四县,因而太仓不同于苏州其他区域;加上浏河镇为元明清长江第一港,不仅是明朝郑和下西洋出海港,而且还有“六国码头”之称,是元明通往“六国”(大琉球、小琉球、日本、高丽、安南、暹罗)指定港口。与苏州其他区域相比,太仓不同时期的不同定位,增强了太仓注重外向交流和文化自觉,这也造就了总人口不多的太仓人才辈出,走出了吴健雄、朱汝瑾、朱棣文等世界顶级学者。

太仓相对于隔壁昆山、常熟而言,经济起步相对较晚,昆山于1984年自建开发区招商引资、常熟于1985年建立服装城,太仓经济真正发力始于1992年后:1992年太仓港随着沿江开放开发列为江苏省重点开发建设港口,1993年太仓撤县为市、太仓港港口开发区列为江苏省省级开发区,1996年太仓港被批准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1999年太仓港列为集装箱中转港,2001年太仓港列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干线港,2011年太仓港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太仓港经济开发区按照“大港口、大物流、大产业”定位,挖掘港口功能开发和临港产业发展,成为了中国最大润滑油生产基地、长三角石化原料中转基地、江苏省最大PVC生产基地、世界第二大集装箱生产基地、长三角重要电力能源基地。

跳过劳动密集型产业阶段的太仓,一方面直接进入到“大进大出”资本密集型产业(重化工业),另一方面直接进入到技术密集型产业。1993年第一家德国企业克恩-里伯斯(太仓)有限公司入驻,太仓人不急不躁性格、注重计划安排特点和重视职业教育氛围,与德国人的性格特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至中德建交50周年之际,一个小小的县级市太仓累计引进德国企业463家,成为中国德资企业最为密集区,其中,早期入驻太仓的德资企业90%实现了增资扩股。

随着规划建设的数条铁路(沪苏通铁路、南沿江高速铁路、北沿江高速铁路、苏锡常城际铁路)在此交汇,太仓不仅成为了水陆交通枢纽,而且成为了苏浙两省环沪县市中交通区位最为优越县市。为此,太仓出巨资引进了西北工业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以航空航天为专长的西北工业大学入驻太仓,不仅带来科教资源,更为重要的是给太仓带来了发展航空航天筹码,现太仓全方位对接上海大飞机项目和上海航天八院,航空航天产业成为了太仓主导产业。

太仓依靠轨道交通发展,正在实现第二次腾飞,但依旧存在较大不足。与隔壁昆山相比,太仓起步晚了十年,没有抓住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导致了太仓经济总量太小,仅相当于昆山经济总量1/3,另外,尽管产业门类多,但没有像昆山一样形成真正属于太仓特有的地标产业。与隔壁常熟比较,太仓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呈边缘化发展状态,缺乏本地特色产业;太仓主城区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弱,没有发展成为功能完善、产城融合节点城市。与隔壁上海嘉定比较,嘉定不仅有同济大学、上海大学,而且有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太仓缺乏科技创新功能加持,承接上位城市的非核心功能外溢能力薄弱。

太仓强化功能路径,一是由招商引资向招商引智转变;二是强化高铁枢纽功能,以高铁站为中心布局各种平台,使高铁枢纽成为人才、资金、技术、商务、信息中心;三是外来产业根植化,拉长做精主导产业;四是太仓主城区强化功能,使其发展成为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用地集约、生态良好的节点城市,承接上海、苏州非核心功能外溢。

(二)宜兴

宜兴,无锡下辖县市,地处苏浙皖三省交汇,居宁杭经济走廊中间,为宁杭经济走廊经济实力最强县市;低山丘陵、河流湖泊、平原圩区的多样地形地貌使宜兴物产特别丰富,生活富足又导致宜兴人喜欢文化、艺术,这也印证了“仓廪足而知礼节”道理,历史上的宜兴不仅以出产紫砂壶而著名,还有“教授之乡”、“校长之乡”、“艺术之乡”的美誉。宜兴历史上长期为常州管辖,不管从交通区位还是情感归宿,宜兴人认同常州,但1983年没有与宜兴陆地相连的无锡,硬把宜兴收纳囊中,在无锡行政区中,宜兴与无锡市区中间隔了常州市武进区,因此,宜兴仿佛是无锡在太湖西岸的一块“飞地”。

作为上海大都市圈第五层次城市,宜兴产业功能较为突出,不仅传统产业优势增强,而且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宜兴的传统产业主要有电线电缆、铜材加工、化工涂料、节能环保、陶瓷材料、化纤纺织、建筑材料、装备制造等,不仅构成了宜兴经济发展基本盘,也是宜兴镇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光伏、风电、核电)、集成电路(芯片材料)、生命健康、通用航空、高端智能制造等,已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宜兴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传统产业比重高、能耗大、产业链短、技术含量低;二是新兴产业比重低,以外来企业为主,没有形成集群优势;三是宜兴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宁杭交通走廊中间地带,但宜兴主城区没有成为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的具有一定辐射功能的节点城市;四是宜兴作为太湖沿岸城市、无锡下辖县市,想由太湖无锡沿岸部分打造成为无锡太湖湾科创带,承接无锡非核心功能外溢,依旧困难,因为无锡本身缺乏科创资源,长三角科创资源集中在上海、南京、杭州,宜兴到上海、南京、杭州将便捷于到无锡。

宜兴强化的功能路径,一是传统产业做减法,围绕特高压电缆、节能环保、陶瓷材料做大做强产业;二是新兴产业聚焦集成电路(芯片)材料、通用航空、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产业,拉长产业链,尽快形成产业优势;三是利用好太湖湾资源,引进研究型大学研究院、科研院所入驻太湖湾,使得宜兴太湖湾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四是利用好宜兴西南低山丘陵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康养旅游、亲子旅游;五是强化宜兴高铁枢纽功能,以高铁站为中心布局各种平台,使高铁枢纽成为人才、资金、技术、商务、信息中心;六是宜兴主城区强化功能,使其发展成为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用地集约、生态良好的节点城市,承接上海、南京、杭州非核心功能外溢。

(三)溧阳

溧阳,常州下辖县市,地处苏皖交汇,位于宁杭经济走廊北端,南为低山、西北丘陵、东为洮湖低洼圩区。历史上,溧阳长期为南京或镇江管辖,1983年溧阳划入常州市管辖,2020年南京都市圈把溧阳“入圈”。

溧阳历史上经常在行政归属上“摇摆”,说明溧阳交通区位尴尬,居中心城市较远,因此,长期以来,溧阳人以外出经商、打工、求学、就业为主,就是到了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溧阳常住人口小于户籍人口(常住人口78.51万人、户籍人口78.85万人),这也是苏锡常都市圈县市中唯一特例。

溧阳经济发展,密切与对外交通改善有关,2008年宁杭高速公路(G25)全线贯通和2013年7月1日宁杭高速铁路开通,带给了溧阳两次发展机会:高速公路开通,催生了长三角自驾游兴起,也催生溧阳旅游业发展,溧阳久久为功抓乡村旅游发展,现溧阳成为了全国全域旅游发展典范,天目湖旅游度假区不仅成为5A级景区,而且进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行列;高速铁路开通,溧阳与全国高速铁路相连,进入“南京半小时都市圈”和“杭州一小时都市圈”,溧阳引进了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宁德时代和房车头部企业上海汽车,同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入驻溧阳,溧阳进入了一个崭新发展的时代,房车、动力电池、航空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迅速崛起。与此同时,溧阳本土特色产业输变电(电力电缆、变压器)、粮油加工装备等发展壮大,溧阳进入了经济发展快车道。虽然溧阳经济总量在苏锡常都市圈县市中排名靠后,但溧阳一二三产业齐步发展、融合发展,地方产业特色显著,对地方经济带动性强,溧阳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溧阳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高耗能产业(水泥、钢铁及其制品)能耗大、产业链短、技术含量低;二是新兴产业以外来企业为主,还没有形成头部企业带动配套企业协同发展的集群优势;三是溧阳地处苏皖交界,宁杭交通便捷,但苏皖走廊以及溧阳与常州通道有待加强;四是溧阳主城区没有成为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的具有一定辐射功能的节点城市,承接南京、杭州非核心功能外溢,溧阳有待加强。

溧阳强化功能路径:一是传统高耗能产业做减法,围绕装备制造(输变电、粮油加工装备等)做大做强本土产业;二是新兴产业聚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和房车、航空制造等产业,拉长产业链,尽快形成产业集群优势;三是利用好太湖湾资源,引进研究型大学研究院、科研院所入驻太湖湾,使得宜兴太湖湾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四是利用好溧阳低山丘陵和湖泊水库资源,继续做精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康养旅游、亲子旅游;五是强化溧阳高铁枢纽功能,以高铁站为对外门户,布局各种平台,使高铁枢纽成为人才、资金、技术、商务、信息中心;六是溧阳主城区强化功能,使其发展成为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用地集约、生态良好的节点城市,承接上海、南京、杭州、常州非核心功能外溢。

南通四县市差异化发展路径

南通四县市和三区,经济总量相差不大,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均在1250—1650亿元,是上海大都市圈“1 8”城市中发展最为均衡地市,因此,外界又把南通七县市区称为“南通七子”或“南通七大板块”。其中,南通三区(崇川、通州、海门)地区生产总值在1550-1650亿元,南通四县市(如皋、启东、海安、如东)在1250-1450亿元。

长期以来,因长江阻隔,南通与上海、苏南之间就如隔了一条鸿沟,南通县域经济始终与苏南(主要与南通隔江的苏州、无锡)县域经济差了若干个数量级:一是经济总量差距较大;二是产业没有特色,建筑业是各县市主要产业;三是缺乏批量化大企业。然而,南通高达24家房屋建筑特级资质企业遍布全国,南通人名校高考录取率历年排名江苏前列,说明南通人很努力、智商高;南通也不是没有全国著名企业家,近代实业家张謇、建筑业大家陶桂林,当代把茅台由手工作坊变为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季克良、家居市场第一人丁佐宏、酒店业新贵季琦等都是南通人。对于南通四县市(启东、如皋、海安、如东)而言,经济发展相对苏南滞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内卷”二字导致。

如皋,南通不临海但临江的县市,也是南通成陆最早的县市,随着跨江通道建设通车,如皋进入上海和苏锡常一小时车程范围,“交通区位优势提升 宜居生活环境”给如皋带来了机会。如皋形成了“双核”发展模式,高铁加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如皋主城区)、张靖皋长江大桥加持如皋港经济开发区(长江镇),使得南北两大开发区成为拉动如皋经济发展两大引擎。在产业发展方面,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如皋主城区)以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电力装备、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产业为核心,聚集了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如皋港经济开发区以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粮油加工、石材加工和港口物流等产业为主。如皋打破“内卷”的发展路径:一是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如皋主城区)由引资为主转为引智为主,引进在外如皋籍人才和有意来如皋发展人才创新创业;二是以如皋高铁站为中心,建立各种创新创业平台(孵化器、众创空间、科创大楼);三是引进研究型大学创办如皋研究院,为如皋新兴产业赋能;四是强化如皋港经济开发区城市功能,使其发展成为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用地集约、生态良好的滨江新城,承接上海和苏南非核心功能和产业外溢。

启东,既是一座滨江临海半岛型县市,又是环沪县市。过去,启东能够望见上海,但又不能靠近上海;现在和将来,随着跨江通道的建设通车,启东成为南通进入上海“桥头堡”。在产业发展方面,启东有海工装备和船舶、新能源装备等主导产业,也有本土特色产业电动工具产业。启东发展路径:一是撤市改区,成为南通向海发展和沪通一体化发展重要载体;二是对接南通国际机场,发展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临空型产业;三是强化吕四港城市功能,使其发展成为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用地集约、生态良好的滨海新城(通州湾新城重要组成部分),承接上海非核心功能和产业外溢。

如东、海安,作为南通北部县市,地域相连,如东的优势在海港,海安的优势不在海,而在路上交通优势。在产业发展方面,海安、如东应该差异化发展,如东重点在临港产业发展,利用能源进口港优势,打造清洁能源基地和化工新材料基地;海安重点纺织服装、粮油加工、电子信息。海安、如东打破“内卷”的发展路径:一是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由引资为主转为引智为主,引进在外海安籍人才和有意来海安发展人才创新创业;二是引进研究型大学创办海安研究院,为海安新兴产业赋能;三是强化如东洋口港城市功能,使其发展成为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用地集约、生态良好的滨海新城;四是利用国家建设江苏海上风电基地有利时机,把如东建设成为服务于整个南通的风电装备基地;五是以如东洋口港LNG上岸码头为依托,充分利用低温资源,发展冷链产业和冰雪产业,在洋口港建设冰雪旅游小镇。

(作者为江苏省张家港市委党校特聘专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