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降水频繁城市内涝(楼房浸水地铁被淹)

近日,河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郑州等城市发生严重内涝,一些河流出现超警水位,个别水库溃坝,部分铁路停运、航班取消,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今年以来,尤其在入汛后,我国部分地区暴雨、阶段性干旱、风雹、高温等极端天气事件多发,局地呈现偏多偏重趋势。个别城市出现严重内涝,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汛形势严峻。如何防治城市内涝,成为汛期防洪需要关注的重点。

夏季降水频繁城市内涝(楼房浸水地铁被淹)(1)

7月21日在郑州市桐柏路附近拍摄的排涝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麻翛然摄)

01中小河流洪涝及城市内涝风险加大

气象专家表示,汛期极端天气事件偏多,中小河流洪涝及城市内涝风险增大。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灾害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姜彤分析,我国洪涝灾害空间格局发生了变化,从大江大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发生流域性洪水为主,转变成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城市内涝灾害为主。

姜彤表示,从整体趋势看,20世纪90年代,主要以流域性、区域性、大范围洪水为主。进入21世纪,变成分散、多点式、小范围洪水,以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及城市内涝为主,预警预报更难,防汛压力更大。

气象专家认为,目前北方主汛期防洪有两个重点。一是防范城市内涝,因为城市除热岛效应外,还有雨岛效应,在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暴雨趋多趋强;二是要关注北方山区突发性强降水带来的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

夏季降水频繁城市内涝(楼房浸水地铁被淹)(2)

02如何“对症下药”治理城市内涝?

多年来,相关部门从改造地下管网、建设“海绵城市”等多角度尝试治理,但城市内涝问题依然时有发生。如何“对症下药”治理城市内涝?在《人民论坛》看来,应当把城市内涝防治工作摆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位置,通过系统谋划、综合施策,建立现代化城市内涝防治体系,不让城市内涝成为一种新的“城市病”。

No.1

完善动态监测预警系统

一是要提高预报预警的准确度。基于对城市积水易涝点的风险评估和强降水的气象预报,在强降水发生前及时发布暴雨内涝风险警示。二是要提高对积水内涝的实时监测水平。在暴雨发生时,实现对低洼地段、主要道路、立交桥、排水出口等重点地区的实时动态监测。三是提高应对内涝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通过加强城市暴雨内涝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提升全社会应对极端降水事件的能力。

No.2

优化城市排水统筹规划

内涝治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基础是科学的城市发展模式与合理的排水系统。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不仅要坚持“低冲击开发模式”,综合考虑建筑平面布置、建筑立面、道路、城市景观、其他配套设施、排水体制及走向等问题,还要在初始就把平时看不见的“雨水排除”列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全面考虑暴雨强度、地形变化、汇水面积、合理“重现期”的选择、地面径流系数、可能出现的凹坑和低洼地段位置、内涝风险评估、地下“储水池”的容量和分布等内容。

No.3

延续雨污分流排水体制

重视管道之间的功能分工和协调配合,将雨水直排,对污水先进行去污处理再进行排放。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进行雨洪调蓄。一是对人行道及绿化带进行“海绵化”设计。雨水渗透对于降低雨水径流量、涵养地下水源具有积极效果。小雨时通过透水路面“渗、滞、蓄、净”,中雨时利用地下综合管廊排水舱收储回用,大雨时通过排水舱将雨水排放至河道水体。二是提升雨水自然渗透能力。绿地对于雨水具有良好的吸纳削减作用,可规划建设下凹式绿地、植草边沟来削减绿地径流,吸收截流附近的地面径流,以优化城市水源联网调度系统。

No.4

实施地下管网改造工程

针对老城区的地下排水管道网,要及时更新维护及时清淤,对年久失修、失去排水能力的管道及时进行更换。如果市政道路在建设过程中抬高了地势,则需要充分考虑周边村镇地势低、容易积水的问题,并预留出水口,建设相应的排涝泵站。在进行城市新区开发时,提前做好实地调查,根据实地情况和对未来情况的预测,进行系统性和前瞻性综合考虑,使其地下管道铺设符合最新的行业设计标准,与城市规划相协调,确保防汛排涝建设与区域开发建设同步开展。同时,新老城区地下管道的衔接需要有计划地实施,使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和新型材料,使整个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协调合作,避免因衔接不到位而造成的排水障碍。

No.5

构建防汛排涝指挥系统

一是培养内涝治理跨部门合作。建立灾害治理信息共享系统,打破信息壁垒,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提高部门间沟通效率。二是优化暴雨应急响应管理。首先,地方政府应按照“行政首长负责制”及相关部门“防汛岗位责任制”的原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法》及其配套法规为基础,提升暴雨预报精度,分区调整预警指标,推行网格化管理,提高应急响应针对性。其次,通过实战演练发现问题,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应急预案,缩短内涝发生时的应急响应时间。最后,建立应急预案动态调整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应急舆情预警机制,切实提高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应对能力。

No.6

引导公众参与内涝治理

通过听证会、信息公开、网上平台征求建议等形式,让公众利用自身的监督权,方便快捷地多渠道参与到内涝治理中来,从成果分享者转变为灾害治理参与者。培养灾害救援的第三方组织。如通过民间志愿者的宣传、培训,经常性开展疏散转移、自救互救等综合演练,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增强全社会的防灾减灾责任意识。此外,通过财政补贴和服务外包,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工程,鼓励具有先进技术的企业承接治理项目。这样,不仅为城市内涝治理提供了资金保障,还可利用市场化手段来提高城市内涝治理的工程质量。


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半月谈

【声明:本号是为服务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决策的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