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与安娜中王贵对婚姻的诠释(王贵与安娜的故事)
#情感点评大赏#观大型婚恋电视剧《王贵安娜》
早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我,对情感偶像剧没有一点兴趣了,但是专讲婚恋生活的《王贵与安娜》,却吸引我一直饶有兴味地看完。安娜的选择,她对待婚姻的态度,以及后来的改变,不停地让我反思自己的婚恋观念。
相亲阶段的王贵,朴实,也有调皮讨好安娜的时候
年轻女孩时代安娜,跟我自己很像,是个文艺青年。在校读书时因演过莎士比亚的戏剧,而与同样具有文艺痴情气质的刘波热恋。安娜也深受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的影响,把自己的恋人刘波戏称为沃仑斯基。她渴望拥有共同话语、共同兴趣爱好、相似生活习惯的婚姻。她和刘波正是这样门当户对的一对。
安娜与自己曾经的梦中情人理性聊天
可是文革让一切颠倒了,刘波因资产阶级身份下放到乡下,因难以翻身而与一个不相爱的人结婚,后来很快离婚了。安娜也因为资产阶级身份不能继续念书。她一直苦苦等待着身居异地的刘波,两人之间一直有通信往来。刘波向她许过诺言,让她一定要等自己,相信他们以后一定会在一起。一直等到二十七岁的安娜,终于在妈妈的劝说下不再等待了,她在自己上班的工厂主任的安排下,与大学老师王贵相亲。主任是王贵的表哥,加上妈妈不停称赞王贵好,王贵又是令人羡慕的大学老师,而自己只是一个工人,一个高中生,因此安娜尽管非常不喜欢王贵,觉得他与自己太不相配,还是与他一直交往下去。妈妈对婚姻的教导,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安娜的选择。妈妈不停地对她说:“婚姻不是用来说话的,是用来过日子的。”“嫁给一个你爱的男人,只有一辈子辛苦劳碌的命;嫁给一个爱你、把你捧在手心里的男人,才会一辈子享福。”(安娜后来面对她的女儿安安的婚姻问题,也是不遗余力这样劝说的。她非常担心不顾一切爱一个官宦家庭公子的女儿,将来会吃大苦。她感慨活了大半辈子,才觉得妈妈当年关于婚姻选择的话一点儿没有錯。她自己与王贵的婚姻就证明妈妈的话是对的。)
普通车间工人安娜,仍然上进爱读书
来自河南农村贫苦农民的王贵,身上带着一切农民的习惯:土里土气,看起来像三十九岁,吃饭呼噜呼噜的响声特大,一点儿也舍不得浪费,满口都是河南农村口音,还有老家一大家子的人要照顾。婚姻的头些年,安娜对王贵的这些特点非常不满意:她自己在大上海长大,又是资产阶级家庭出身,非常爱干净,是典型淑女风格。安娜经常为这些问题批评王贵,也常常被气回娘家,但是她坚持住了这段婚姻。因为王贵真心把安娜捧在手心里,为了安娜,学习炒菜做饭,干所有家务活;听安娜的话,每天记录收支账目;为了安娜母女将来日子过得好一点,去非洲支教几年。每次与安娜闹别扭,都是自己主动去向她道歉;安娜气得回了娘家,总是亲自去把她接回来。面对婆媳矛盾,王贵最终劝说自己的娘回老家去。王贵还有一个让女人非常感动的优点,他把孩子看作自己的命根子,绝对是个好爸爸。
疼爱保护孩子的好爸爸、好妈妈,成就了家庭的完整
中年、 晚年的安娜,发现自己越来越爱王贵了,批评洋气的儿子看不起爸爸的土。幸福的晚年生活中,两人谁也离不开谁,就像左手离不开右手。这是令我们羡慕的相亲相爱、相互扶助、白头偕老的老年夫妻景象。
充满书香之气的晚年王贵与安娜
竭尽全力爱安娜家人的王贵,背安妈妈上医院
我想,安娜在面对婚姻选择的时候,包括她第二次面对选择的时候(痴情的刘波要带她去美国,过她年轻时代梦想中的生活。)她看重了柴米油盐、点点滴滴组成生活的看得见的一个个事件,看重了王贵的实在和善良,当然也看到了王贵对自己的好和爱,她也像普通善良的妇女那样,看重自己四口之家的完整。一幅一幅的家庭画面是那么真实,使她最终拒绝了梦中旧情人的一再恳求,留在了王贵身边。安娜的这个负责任的选择,也证明了她在婚姻生活中成长了,不再追求浪漫激情和感觉,不再追求令人羡慕的高端、上流社会生活。她成长得非常理性了,看重已经拥有的实在——这是我们女性在婚姻生活中必须要学会的。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追求这样海誓山盟、海枯石烂的爱情,多半会以痛苦的悲剧收场。我们都知道杨玉环的悲剧,“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关键时刻,一代君王唐明皇为了自己的皇位、江山,宁愿牺牲口口声声爱不够的杨玉环。《杜丽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也沉甸甸告诉我们,女人在婚恋中一定要看重实实在在过日子的人,看重实实在在对家庭对自己负责的实在人,一但发现所处的对象有不负责任的行为,就要立场坚定地远离他,免得因拖延给双方造成越来越大的损失。你觉得呢?
我自己的经历有深切的教训,我应该学习婚姻中安娜的智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