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泰院真的是富人区吗(梨泰院噩梦的城市反思筑梦天下)
城市反思
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踩踏事故发生地梨泰院地标之一的汉密尔顿酒店靠近斜坡的那侧,进行了非法扩建的。
早在2013年,汉密尔顿酒店就曾因涉嫌违法扩建而被举报,但当时仅仅以罚款了事。
在此次事故调查中还发现,龙山区警察局曾在事发前预判到踩踏事故的发生,却没采取相应措施,事后还第一时间删除了预判报告。情报部部长在被勒令停职后,于家中死去。
疫情后,年轻人带着压抑已久的兴奋和急迫的心情,参加集体庆祝活动,可以理解,但这一切是否可以被避免?这么多人聚集在这个宽4米,长45米的小巷子里,这种场合的热闹是不是不凑为好?历史告诉了我们,这些人为的灾祸、惨剧并非第一次发生,多一份考虑,也许好多灾难就能化解。
有些行业就是特别不能不考虑到安全问题。他们在建造的时候考虑到了安全问题,他们在规划城市中也考虑到了安全问题,最重要的是,在灾难发生之后,他们总结了经验教训。他们在浴火重生中推动技术、改变思维,为城市带来升级和改造,重新建设了人类更伟大,更安全的城市。
点击小图看大图
世界上有一个国家曾频频发生踩踏事故,最严重的一次造成了上千人的死亡,这个国家就是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拥有全球最大型的集会朝觐。“朝觐”是伊斯兰教信徒必须遵守的基本制度之一,每一位有经济和体力的成年穆斯林都负有朝拜麦加的宗教义务。所有穆斯林,无论是男是女,都会尽最大努力争取一生至少要前往麦加朝觐一次。1000多年来,随着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前往麦加朝觐的穆斯林逐年增多。每年在伊斯兰教历的第12个月,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都会聚集在沙特的麦加,参加一年一度的朝觐。
1932年沙特阿拉伯王国建立后,麦加被称为“宗教之都”。在穆斯林世界,麦加被誉为“诸城之母”。城中心的麦加大清真寺成为世界各国穆斯林去麦加朝觐礼拜的主要圣地。大清真寺总面积35.6万平方米,可容纳150万穆斯林同时作礼拜。建筑拥有精雕细刻的25道大门和7座高耸云端、高达92米的尖塔,24米高的围墙将门和尖塔连接起来。大清真寺广场中央稍南,是巍峨的立方形圣殿克尔白,全世界穆斯林朝觐的中心。朝觐期间,在麦加大清真寺内,庞大的人群绕着克尔白逆时针转圈7周。
如果你以为是在这里突发混乱而导致悲剧的发生,那就错了。其实近几十年, 踩踏事故均是发生在距离麦加7公里的郊区,被称为“帐篷城”的米纳,并且几乎都与朝觐的一个重要仪式“投石驱魔”有关。
米纳,坐落在一处同名的山谷之内,沙特政府在此地兴建了数十万顶带空调的帐篷,可以容纳下几百万人。这里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帐篷城”,也是朝觐的重要一站。朝圣者在抵达麦加后,会集体前往米纳度过一天。之后赶往米纳的贾马拉特桥参加“投石驱魔”仪式,将石头掷向贾马拉特桥内的3根柱子,以纪念先知易卜拉欣对撒旦投掷石块抵制住诱惑。
短时间内,巨大的人口流动使得米纳承受着极大的安全压力和隐患,炎热的室外天气又会导致许多年老体弱的朝圣者因高温、脱水摔倒;而不少人为了能把石头扔到柱子上,会争相推挤,踩踏事故由此发生。
为了容纳更多朝圣者和增加安全性,沙特政府对贾马拉特桥进行了多次扩建改造。将原本只有一层的桥完全拆除,重新建造了座有5层的新桥;并对内部布局进行了更科学的设计,增设了更多的通道、电梯和天桥,加入了顶棚和空调制冷,每小时可以应对50至60万的人流量。为了进一步保障安全,还在贾马拉特桥附近部署了10万名安保人员和安保监控系统。
点击小图看大图
火灾在毁灭一座城的同时,也催生了建筑变革。1871年的美国,牛仔们正骑着马奔驰开拓西部,经由他们,大量的牛群被运到芝加哥,再从芝加哥运往东部。作为重要的物流中转站,芝加哥这个美国中部小镇,一跃成为了可容纳35万人口的“大城市”。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房屋需求,多数人选择用便宜的木材建造房屋,据统计,当时大约有6万多座木质房屋,拥挤而无防火意识,芝加哥就犹如一大捆等待燃烧的火柴。
1871年秋天的一个晚上,一头奶牛踢翻了放在草堆上的油灯,造成一场巨大的火灾,只有不到200名消防员和17辆消防车,芝加哥的这场大火迅速蔓延,燃烧了两天,将芝加哥夷为平地。芝加哥不得不重建,也因而迎来了一次重新规划城市的契机,各路建筑师蜂拥而至,这里成为了一代人发挥想像与技艺的乐土。
火灾后,芝加哥人从废墟中清理出瓦砾碎石,堆砌成一片公园,它就是现在芝加哥人最喜欢的公园之一,格兰特公园。公园位于密歇根大街与密歇根湖之间,将芝加哥市中心与密歇根湖连成一气。公园占地130万平方米,中央位置是芝加哥地标之一、世界最大的照明喷泉——白金汉喷泉。它采用洛可可婚礼蛋糕样式,灵感来自凡尔赛宫的勒托喷泉。不仅如此,公园还包括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和谢德水族馆,为城市居民带来丰富多彩的各项娱乐、节庆活动。
围绕着格兰特公园周边,很快出现了美国第一批钢筋混凝土建筑。1885年,首座有承重框架的摩天大楼——家庭保险大楼在芝加哥落成。这座10层高的大楼成为世界上“第一座摩天大楼”。出于防火的需要,大火之后诞生的芝加哥高楼纷纷以耐火作为第一属性,由此摆脱了传统高楼的复古样式,开创出基于工程技术与实用需求的建筑流派“芝加哥学派”。其中路易斯·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领军人物,他在1907年总结出“形式服从功能”的设计原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全世界建筑师奉为信条,伴随着高层建筑的拔地而起,这场建筑革命从芝加哥蔓延开来,悄然改变着全世界城市的天际线,芝加哥也因此被誉为“摩天大楼的故乡”。
点击小图看大图
随着“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同样发生了改变。如今,美国的高层办公建筑必须具有更耐久的防火性能,以及更多的紧急出口和各种各样的防火功能。有趣的是,作为全球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纽约并没有停止摩天大楼的建设,但建筑的体型却越来越纤细。
坐落于纽约中央公园南侧的西57街111号住宅大楼,层高435米,是世界上最纤细的高层建筑。建筑立面采用玻璃和赤陶打造,熠熠生辉的外观成为城市天际线的又一闪光点。
而既高耸又细长的伦纳德街56号住宅大楼,则更像是“在天空中堆建起来的房屋”, 建筑由独立体块堆叠而成。为了打破高层建筑重复和无特征的趋势,建筑由内向外发展出来。建筑师把每个单独的房间视作“像素”,将它们逐层分组聚集,最终塑造出大楼的外形。通透的玻璃外墙,让这些模块化的房间,犹如一夜之间在空中被组建完成。
点击小图看大图
火灾改变了城市的天际线,而瘟疫同样让城市更新升级。1347年蒙古大军攻打黑海港口城市卡法,他们身上带来一种极为凶险的传染病——黑死病,也就是鼠疫,同样备受折磨的蒙古军队对攻城也意兴阑珊,撤退了事。侥幸逃生的商人见此纷纷趁机回国,病毒几乎是一夜之间,从西西里群岛开始蔓延,散播到欧洲大地。黑死病肆虐之下的欧洲,多达2000万人丧命。
欧洲各地纷纷颁布有关城市公共卫生的法令,如在城市的河流中、街道上倾倒动物粪便将被重罚等措施;排污系统也日渐完善,城市公共环境得到有力提升。虽然黑死病导致欧洲失去了大量人口,但却对欧洲文明发展方向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开始从中世纪的束缚中觉醒,催生了漫长又伟大的文艺复兴。
有“文艺复兴摇篮”美誉的佛罗伦萨文化活动频繁,催生了各类场所建筑。14世纪到16世纪,美第奇家族出资承建了著名的花之圣母大教堂。然而随着工程的推进,佛罗伦萨的人口却因黑死病的爆发,一天天地在缩减。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城中80%的人口死亡,直到1367年疫情逐渐平息,花之圣母大教堂也恢复建造。但由于工期太长,要封顶的时候,最初的设计方案已经不见了,美第奇家族于是请来了当时著名的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他仿造罗马万神殿,设计了直径45米、顶高91米的巨型圆顶,使用了前所未有的外层八角、内层圆弧的双重穹顶结构,以保证这个巨大圆顶的稳定性。完工后,圆顶的内部由画家瓦萨利绘制了湿壁画《最后的审判》,宏伟而华丽。百年后,当米开朗基罗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也建造了一座类似的大圆顶时,他却自叹不如地说:“我可以建一个比花之圣母大教堂更大的圆顶,却不可能比它的更美”。
制片人:龚赟
编导:赖思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