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时期的少康中兴(夏朝少康中兴隐藏残酷真相)
夏朝青铜器
“少康中兴”是正史记载比较详细的夏代事件,其细节十分令人惊骇,其完整过程见于《春秋左传》,由吴大夫伍子胥和晋大夫魏绛二人口述,两个版本大体一致;同时《史记》也记载了简化的伍子胥版本,故为可信之事。
但由于夏朝历史非常茫昧难寻,其中提到的几个人物和邦氏又毫无信史可证,尤其是后羿、寒浞各自的族群归属,至今聚讼纷纭,反映了夏初封建的真实情况远不为后人所知。
龙山文化陶器
一、上古的残酷超出想象《春秋左传》由伍子胥和魏绛叙述的“少康中兴”历史过程非常详细,但十分残酷。可谓令人发指。夏朝由启建立,传至太康时就已经“失国”,失国的缘由就是太康喜好田猎,有穷氏的君主“羿”忽然乘机发难,软禁太康和诸王子于洛汭,自己摄辅国政,故称“后羿”。太康死后,后羿立其弟仲康,仲康死后立其子“相”,时间都非常短。
后羿
但后羿也贪好射猎,弃用四位贤臣,宠信伯明氏的流放王子寒浞。寒浞则非常残暴阴险,也如法炮制,乘后羿游猎时,命其家臣杀之,又烹其肉,命后羿之子食之,其子不能食,饿死于穷门;寒浞又霸占后羿妻女,生下二子,一名为浇,一名为豷。为了巩固篡来的政权,寒浞命二子分别灭掉夏王室的宗亲斟灌氏、斟寻氏,更名为有过、有戈。此后寒浞比后羿更进一步,直接称帝,又弑杀夏帝相。帝相的王妃后缗当时正怀胎少康,于是逃亡娘家“有仍氏”,少康长大后做有仍氏的牧正。
《史记夏本纪》: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春秋左传·襄公四年》:公曰:“后羿何如?”对曰:“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弃武罗、伯困、熊髡、龙圉而用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谗子弟也。伯明后寒弃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为己相。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靡奔有鬲氏。浞因羿室,生浇及豷,恃其谗慝诈伪而不德于民。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处浇于过,处豷于戈。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由是遂亡,失人故也。
石峁
但寒浞始终不放心,又想方设法追杀少康。少康逃亡有虞氏,有虞氏是祖先舜帝的封地,于是妻之以二女,并分封纶地,于是少康才有了约500人的军队,在纶地建立了流亡政权。数年后,夏朝忠臣靡从有鬲氏起兵勤王,少康从有虞氏夹击,终于灭掉寒浞及其二子。这就是“少康中兴”的详细过程。更有甚者,伍子胥还提到,少康用自己的女儿“艾”当间谍,迷惑寒浞长子浇,用儿子季杼去欺诈寒浞次子豷,才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战果。
二、后羿、寒浞的族属上述的故事何以发生?这就不能不想到夏朝的政治了。从上面的记录可以看到,后羿、寒浞都属于有名有姓的不同氏族,这些氏族与夏朝有什么关系呢?
陶寺遗址
从黄帝开始,实际上就实行了初代封建(赐姓十四子),到夏朝初期,这种封建已经非常广泛,超出了轩辕氏家族,延伸到了外族,《史记·五帝本纪》载“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说明大禹已经对外族或外戚赐姓分封了。这就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考之史实,夏初封建大概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宗亲,一种是旧故,还有一种是臣邦。根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王室宗亲共有12支系,分别为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襃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根据其他史料的各种零星记载,有虞氏、有仍氏、有鬲氏等等,当为旧故,也就是黄帝至舜帝后裔的远亲之邦。第三种就是、契、弃、有穷氏、伯明氏这类外族,他们或为姻亲或为臣属,但已经得到了合法的分封地位。
陶寺遗址 陶器和文符
《左传》明确提到后羿属于“有穷氏”,左传引用的《虞人之箴》又称后羿为【夷羿】,可见,有穷氏当为夷人,属于外族封邦;又因其善射,可以推测他属于东北亚或蒙古的一个部族。2001年考古学家在内蒙古赤峰兴隆沟发现一个遗址,或与有穷氏有关。一些历史语言学家认为,“穷”即“穹庐”,就是蒙古包(蒲立本)。这个族群早在尧帝时期就以善射闻名,可能被尧帝吸纳进入中原文明体系,成为“射师”,大约夏初从鉏地迁徙到穷石。《说文解字》提到“羿,羽之羿风,亦古诸侯也,一曰射师,从羽开声。”可以推测,夏初时,该氏族已经得到了合法封邦地位,否则是很难篡夺政权的。
兴隆沟陶像 龙山文化时期
同样的,寒浞是伯明氏的流放王子,依附于有穷氏的后羿。按照第二等史料《世本》,“寒,妘姓”。可知,寒浞应该是早期的中原本土人(黄河下游),但不属于黄帝直系,因为黄帝封建时仅仅只赐姓12个,其中并无妘姓。妘姓应该是舜帝、禹帝时期赐姓的外族人,很大可能是东夷,例如皋陶被赐姓为嬴氏(也带有女字旁),这些都属于黄帝至大禹期间的王系姻亲族群。
《春秋左传·襄公四年》:昔周辛甲之为大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于《虞人之箴》曰:‘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在帝夷羿,冒于原兽,忘其国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兽臣司原,敢告仆夫。’《虞箴》如是,可不惩乎?《国语·晋语四》:“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韦昭注:得姓,以德居官,而初赐之姓谓十四人,而内二人为姬,二人为己,故十二姓。
大汶口彩陶
至于忠臣靡所属的有鬲氏,资助少康的有虞氏,可能都是黄帝至大禹期间的旧故之邦。例如,有虞氏就是舜帝的龙兴之地(可能为鲜虞之地,今山西),可以说是少康的远祖之一;有鬲氏的鬲,则是中原上古时期最典型的陶器形制,几乎就是中原人的标志性器物,也属于忠诚的友邦。
整个事件实际上就是外族臣邦的篡位叛乱,最后轩辕氏的各个支系合力剿灭叛乱。比较奇怪的是,夏朝王室为什么也那么热衷于田猎呢?(完)
夏朝 陶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